□呂志雄
他到家門口卻不能進,只能把煤氣罐上搭塊板作成的臨時小飯桌作為終點,坐到小凳子上,吃妻子預先擺在那裡一次性飯盒裡的飯菜。妻子戴口罩,倚著門框看著他,卻不能走近。
潢川縣人民醫院醫生杜享家門外小飯桌的視頻感動了無數人。丈夫戰鬥在一線,妻子在家默默支持,這是防控疫情中廣大醫務工作者最平凡的一刻。
這一刻,如果泰戈爾看到,大概會寫出深情的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你就站在我面前/我卻不能靠近你。如果是讓瓊瑤看到了,又會配上什麼樣的臺詞?是「我要生死都和你在一起」的誓言呢,還是「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沒有你」的抱怨呢?
所謂藝術的臺詞都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情感,他們真實的對白是:「帶的泡麵吃完了嗎?」「還沒有。這兩天沒有飯,外面沒有賣飯的。」這樸素的話語更有撞擊心靈的力量。帶著泡麵上班,也是帶著妻子的情意上班。沒有吃完泡麵,回家來吃頓飯,又含著多少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而橫亙在他們的之間的最遠的距離----不能接觸,也因為這份情感而變成最近的距離----沒有什麼時候,我們的心像現在貼得這樣近。
這樣一種真情,這樣一種守望相助,是共抗疫情中最廣泛、最動人的情感。在世界的暴風眼裡,「不計報酬,不計生死」的醫務工作者,與患者、與支持自己的家人在最近最遠的距離守望相助;在通往湖北的路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送食品送物資的運貨員,在最近最遠的距離與湖北人民相互守望;在隔離區,「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被隔離的人們,也在最近最遠的距離與家人與社區工作者守望相助……這樣的真情,化解了人文關懷與疫情防控之間的矛盾,打破了冷漠誤解、地域歧視等不良心態。
境外的武漢旅客要乘坐客機回家,其餘乘客拒絕與其同機。從武漢旅客角度看,乘機回家的權利不能被剝奪;從疫情防控看,「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其餘旅客謹慎並沒有錯。兩難選擇中,有第三種選擇是愛。90多名湖北乘客專機飛往武漢,其他旅客改籤其他航班。這真實發生的事情,顯示出同理心下激發出的智慧,顯示出守望相助的力量。智慧加上力量,將最遠距離變為最近,將人文關懷寓於嚴格的疫情防控之中。這兩天,滯留境外的湖北旅客,正通過國家派出的一架架包機飛越藍天回家。在國內,滯留各地的湖北人可以隨處「安家」。湖北孝感姑娘小李被困開封,遇到開封警察李姐,為其請來防疫人員檢查身體,幫其協調飯店,送其衣食。像這樣動人的真情劇,在全國各地都在上演。
奮戰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也並不孤獨,超負荷的工作,武漢人民感受得到,奶茶、麵包往往在凌晨最需要的時候送來。被隔離者也不孤獨,送飯上門,問候上門,醫療服務上門。共抗疫情,需要隔離,然而,大災之時有大愛,隔開的是物理距離,但隔不斷心靈交流;隔絕的是疫情,但隔不斷真情。
編輯: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