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係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並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教育家)
昨天第二節課剛上課,就聽到教室裡一聲巨響,好像玻璃摔碎的聲音,教室裡也炸開了鍋,吵鬧起來。我聞聲趕去,一看,原來婷婷的玻璃杯被輝輝和健健不小心摔壞了,婷婷委屈地大聲吵著,追著輝輝嚷:"輝輝,你賠我杯子,明天賠我一個杯子!"其他人有的附和說:"輝輝賠東西!"有的還正義地幫腔:"不是輝輝一個人弄的,還有健健!"但更多的聲音是指向輝輝。輝輝臉皮薄,好要面子,臉紅紅的,一臉的尷尬,低垂著眼,不好意思地低聲為自己辯解著。
看到沒傷著人,我護著現場,一邊告訴大家別靠近碎玻璃,小心扎著,一邊讓婷婷把掃把、簸箕拿來。我無聲地、仔細地掃著玻璃,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教室裡的聲音也漸漸小了下來,大部分同學已低頭做著作業。掃好地,我走到講臺邊,環視了一下教室,說:"大家先停下來,老師有一個問題,看誰回答得好?"大家都停下來看著我,我充滿期待地說:"剛才婷婷杯子的事情,你們認為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什麼?"話音剛落,就有四五個同學把手舉了起來。一個說:"賠一個!"一個說:"給她錢。"還有的說:"說聲對不起,明天再買一個給她。"看著所有人都不離"賠"這個字,我說:"誰還有更好的方法?"教室裡鴉雀無聲,大家都一臉苦苦思索不得的神情。停了片刻,我問當事人:"婷婷,你認為更好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婷婷看著我,停了一下說:"我明天讓媽媽再給我買一個!"聽完婷婷的話,大家的眼睛齊刷刷地朝婷婷看去,似乎給她行注目禮。我心裡暖暖的,也非常高興,再問同學們:"贊同婷婷同學的處理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所有同學又齊刷刷舉起了手。看到全班的小手,我的心裡非常溫暖。我又問:"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大家都同意婷婷的做法?"俊俊說:"她的心胸寬闊!"浩浩說:"教室不吵了!"
看到大家都若有所悟,我輕輕地說:"大家別說話,我們把時間留給輝輝和健健,好嗎?"孩子們瞬間都安靜了下來,輝輝和健健面對著婷婷,分別真誠地說了聲"對不起",婷婷也大方地回了兩次"沒關係"。
看到這和諧的氛圍,我深有感觸地與孩子們分享:在這麼一個小小的教室,磕磕碰碰總會存在的,但我們又不是故意的,那麼我們怎麼處理呢?不計較,不抱怨,你讓一尺,我讓一丈,你尊重我一分,我還你十分,我們的心胸就會像大海一樣寬廣,我們的心情每天每時都是陽光燦爛,我們的教室永遠都是溫馨如家!
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讓我感慨許多。這個讓我們所有人看起來那麼高大上的「教育」,讓我們無數個家庭看起來無從下手的天大話題,其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的細節中,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之處都有教育,都可教育。就像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偶然事件,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或者在社會上,如果我們能迅速感悟到事件中所蘊含的積極因素,適時地給予「激勵、喚醒、鼓舞」,化腐朽為神奇,那麼這一件件偶然事件,就會變成對孩子們品行、意志等方面磨礪的一串串寶貴機會,我們的孩子也會在這一次次的洗禮中不斷完善,走向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