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七年多了,讀經成為了每天的必須。像大多數基督徒一樣,讀的是和合本聖經。在讀經的過程中,藉著閱讀神學著作、聚會、聽道及小組查經等,對神的話語有了逐漸的了解。
但也對和合本聖經中的一些用語產生了困惑,且不說別的,單就舊約中出現將近三十次神的「後悔」,一開始就令我困惑。神不是永不後悔的嗎?他的話不是說立就立,說命就命的嗎?儘管我知道這個道理,但每當讀到神「後悔」的時候還是覺得彆扭。在加上一些其它問題,明顯感到是翻譯的問題。因此就萌生了看英文聖經的念頭。經過一年多的躊躇,感覺非讀不可了,因為這些困惑已經分散了我讀經的注意力。於是,我終於在2017年10月1日開始閱讀英文聖經。萬事開頭難,英文雖然被我丟棄了快三十年,但感謝神,終于堅持下來。三年多來,每天以四到五章的速度,讀了NIV(新國際版)、NRSV(新標準修訂版、KJV(欽定版),NKJV(新欽定版)。通過閱讀四個不同版本的英文聖經,終於證實了我的懷疑。
經過比對,我發現問題出在KJV(欽定版)上。在這將近三十處的經文中,欽定版用的都是repent,按照牛津高階英漢雙語詞典,中文可翻譯為後悔、悔過、懺悔。而和合本恰恰是從KJV翻譯過來的。所以和合本中文翻譯為後悔似乎也沒有問題。我相信一百年前傳教士翻譯KJV的時候,以他們對神的理解,當然知道神是不會後悔的,但由於英文版本及對中文的把握問題,還是翻譯成了後悔,因此沒必要苛責。相比和合本百年來的巨大貢獻,這樣的問題可以不算什麼。
據了解,KJV現在已經少有人使用了。我最先看的英文版本NIV(我看過的最好的版本)隨後看的NRSV,沒有使用過一次repent,現在看的NKJV,也僅僅用了一次repent。我感覺英文譯者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以幾乎不再使用repent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在這三個版本中,取代repent 而用的最多的詞是relent ,基本意思是終於答應、不再拒絕、變緩和。還有如下的詞或詞組取代了repent:grieve ,(使)悲傷、(使)悲痛、(使)傷心。have compassion 憐憫、同情。reconsider重新考慮。sorry遺憾。change his mind 改變想法。have pity 同情、憐憫。be moved to pity 同情、憐憫。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 神說:「耶和華啊,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什麼使埃及人議論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他的百姓。(出埃及記 32:9-14 和合本)
我們看到,在這六節經文中出現了兩次「後悔」,前面的「後悔」是摩西禱告求神「後悔」,後面是神傾聽了摩西的禱告而「後悔」。與此對應,KJV 用的詞是repent,後悔這一中文詞組就是從repent 翻譯而來;NKJV用的詞是relent ;NRSV用的詞是change your/his mind ;NIV用的詞是relent。change your/his mind 是轉意、改變想法的意思;relent 是終於答應、不再拒絕的意思。從上下文語境及我們對神的認識來看change your/his mind 和relent 相對於repent 顯然更準確。
神降十災迫使埃及法老允許以色列人回歸迦南美地,行神跡過紅海,使苦水變甜,降嗎哪與鵪鶉,使磐石出水,戰勝亞瑪力人,在西奈山顯現,這些都還歷歷在目,但以色列人趁著摩西領受誡命的時候,就快快的偏離了神所吩咐的道,拜金牛犢。連地位僅次於摩西,為神所重用的亞倫都悖逆了(亞倫是否有私心終於當上了一把手也未可知)。因此,神大發烈怒是很正常的,因為神是忌邪的神,眼裡不揉沙子。神要滅絕這悖逆的百姓,唯獨留下摩西,使摩西的後裔成為大國。
但摩西極其謙卑,沒有為自己將大得榮耀而沾沾自喜,附和神的憤怒,就像現在很多掌握權柄人那樣,只要權杖在手,哪管洪水滔天。摩西深愛與他朝夕相處的百姓,儘管接受神的呼召以來,以色列人一直是麻煩製造者,但摩西不願看到他們的滅絕。摩西迅速向神禱告,情詞意切,擺事實講道理。看看出32:11-13的經文,我仿佛看到了摩西切切禱告的身影,聽到他那撕心裂肺的聲音。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反正我看到出埃及記32:9-14經文的時候,有時就會想到小時候我做錯事時,當父母要懲罰我的時候,我向父母哭訴時;或者同樣情況下,我的孩子向我哭訴時,我的父母或者我總會心軟的。再壞的孩子,父母都不會拋棄,更何況,孩子還在哭訴。
做父母的如此,我們的神,我們的天父何嘗不是呢?神是公義、慈愛的神。懲罰從來不是他的目的,他願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神當然願意給罪人一切的機會悔改轉向他,他願意傾聽人們傾心吐意的禱告。更何況神所喜悅的摩西,他本可以不禱告,本可獨享榮耀,但卻為了他人而切切禱告,全然不顧這些以色列人給他製造了那麼多的麻煩,甚至曾經要治死他。這樣深明大義,明白神心意的人之禱告,神自然悅納,最終接受了摩西的禱告,不再拒絕摩西的請求。所以relent 更能準確表達當時的情形。
實際上,在這近三十處的經文中,這三個版本使用了不同的詞或詞組,以顯示神的不同性情。表明他不是後悔的神,而是傾聽禱告的神,是大有憐憫的神,是信實的神,是公義的神,對人對墮落大為痛惜的神。神是永不後悔的神,他的每一次「後悔」都表明了他的不同性情,都表明了他是完全可依賴的。除了他,別無拯救。有神幫助我們,誰能抵擋的了我們?感謝神!有神幫助我們,誰能抵擋的了我們?感謝神!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