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照顧寶寶?新生代媽媽「硬核」帶娃有多「野」

2021-02-20 新華網

原標題:新生代媽媽「硬核」帶娃有多「野」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媽媽加入了帶娃大軍的行列,她們中有很多都是自稱為「寶寶」的90後。一朝為人母,世界大不同,與上一代媽媽們相比,她們有更多的自我意識,「我不只是媽媽,我還是我自己」。「硬核帶娃」「躺贏式家長」「學習型媽媽」……她們既能單手抱娃,又能經濟獨立;她們既包容多元,又面臨和傳統教育理念的直接碰撞。母親節就要到了,來看看她們畫風清奇的帶娃日常吧!

  嗯,本寶寶把寶寶照顧得很好

  ◎佳音

  我還在大四實習,水果糖已披上婚紗並迅速懷上娃,出生證明跑在了畢業證前頭。生兒育女不是過家家,何必著急?

  水果糖卻說:「流行語,『年輕人生了小孩子,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輪著養,爸爸媽媽只負責欣賞。』」敢情把肚子弄成「出租房」,時候到了把「房客」轟走,給老人帶,揮揮手,該幹嗎幹嗎。90後,瀟灑啊,媽都能當得無牽無掛。

  可女人真要生了孩子,那說話辦事就跟沒星的秤一樣,哪兒有準頭。從產房汗涔涔一出來,水果糖就變了卦,兒子自己帶。還打了個通俗的比方:「實習掙了一萬塊,買了件衣服,你捨得給別人去穿嗎?」秒懂。

  水果糖帶兒子,有原則,得按著理想男友的樣子來養。首先,不能胖。她先生肚子上的肉好似要從褲腰帶上流淌下來似的,她當初只是看上了先生智商高學歷高,但兒子體型絕對不能隨了爹。

  做四維彩超,人家都看孩子發育得好不好,水果糖就想看胖不胖,大夫一個勁拿眼斜楞她,你想讓孩子當超模嗎?她說,嗯,一定是我理想男友的模樣,大長腿,無贅肉,玉樹臨風(天知道她怎麼認定生兒子)。別人的體重從成年抓起,她從胎裡抓,孕期她絕對不讓孩子超過八斤,巨大兒將來有健康隱患。兒子落地六斤八兩,她覺得剛剛好。

  自己帶娃,吃奶粉省事,咕咚咕咚半瓶子,比一口一口咂奶扛時候。可剛出了月子,水果糖就發現,兒子臉上起了溼疹,哭後,臉上跟富士蘋果一樣,紅色裂紋一道道的,醫生查了一溜,說是奶粉過敏,最好是母乳。水果糖真有毅力,生生把吃生麥芽和維生素憋回去的奶水用雞湯給催回來。

  水果糖餵兒子有招,她從不讓兒子吃頂到嗓子眼,差不多就停,揪揪耳朵垂,豎著抱起來臉趴在肩上打個飽嗝,搞定。「小孩子要得安,就得飢和寒」,聽著像六七十年代的育兒經驗,她說這叫古為今用。

  水果糖跟兒子同頻,「三翻六坐八爬」,兒子到了哪個段,水果糖也到哪個段。疫情過後,我看水果糖遛娃,扭扭車她坐著,兒子牽著繩吭吭哧哧拉著她,美其名曰,「吃了得賣力氣消化」;水果糖超會「騙」兒子,孩子要抱抱,她就裝拐,單腿蹦,說腿麻了,裝可憐,兒子就很英雄主義地幫她拎東西。抱一下怎麼了?她特有理,出去穿得有板有形的「逛服」,一抱毀衣服。再就是,水果糖根本就沒忘了自己的形象,抱兒子久了需要勁,勢必粗胳膊大腿肥肚腩,長肉如山倒,去肉如抽絲,女人不能太壯。好吧,這一舉兩得,你就看到,她兒子就跟小樹苗似的噌噌長,皮包著幹,緊緻,不誇張地說,小傢伙就是「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水果糖的兒子是麥霸,一唱到底型,通常這時,大人小孩圍著吃的喝的造,水果糖的兒子就是唱,水果糖的家教:「多唱少吃,吃多沒好。」她簡直不是親媽,親媽都怕孩子少吃一口。有的孩子追著喂,水果糖家絕對不這樣,飯口一過,抄傢伙,廚房連泔水都不剩,盆光碗淨,吃飯這事,so easy。

  水果糖當媽六年,身材沒走形,她給兒子撐起開家長會的顏面,兒子也給她撐起了理想男友的顏面。兒子喜感,特愛聽相聲,涉獵文體項目多,笑眼,懂事,活潑,最重要的,人家還是小小修理工,水果糖的書房是他的工作間,成人和小孩的工具都有,網上買個書櫥都是兒子幫忙攢好。作為男人,必須水電暖都能上手,而且,水果糖堅信,兒子以後數理化賴不了,畢竟,實踐出真知嘛!

  我們那一屆同學,只有水果糖做了「畢婚族、畢生族」,沒穩定工作,言談話語,都怕傷了她的自尊心,誰知她卻說:「本寶寶把寶寶照顧得很好,本寶寶很偉大。」鼓勵她等兒子上學後「邁步從頭越」,她頭高昂:「我全職帶娃,是最高級的工種。」何來自信?原來,這傢伙偷偷出了兩本育兒書,擔任好幾所幼兒園的心理輔導老師,還做著育兒直播,收入不菲。

  去年母親節,水果糖曬兒子用草編織的帶露珠的戒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今年母親節,兒子把自畫像貼到家裡的邊邊角角,備註:蚊子若在,請咬我,不要咬我媽媽。水果糖最怕夏天,哪怕一個蚊子,一群人裡,也會叮咬她。這貼畫讓90後「鐵眼眶」的水果糖淚眼婆娑。她覺得,成功把兒子培養成了理想男友的樣子,懂愛,會表達。

  我調侃水果糖:「你把兒子培養成理想男友的樣子,將來有一天,被女生拐跑,有你哭的。」水果糖很驕傲:「總比兒子成渣,女生要來退貨快樂得多吧。」此枚90後奶媽,是最重誠信講質量的廠家。

  90後媽咪 一「擠」成名

  ◎朱麗娟

  一篇小文在《中國電力報》發表,迫不及待在朋友圈顯擺。在我朋友圈匿跡許久的橘子秒贊,之後@我:朱姐朱姐,我造價師考過了咧,哈哈,剛看完你的文章來跟你匯報下這個事。

  橘子是我前同事,妥妥90後一枚,張口朱姐閉口朱姐,多次敲打糾偏無果,也就聽之任之,沒曾想歪打正著,我倆成為忘年交。

  我49歲那年春天心血來潮,起意備考二建(國家二級建造師)。橘子得知亦加入進來。彼時橘子懷孕三個月。我說別湊熱鬧,5月開考,你7月預產期,時間上不合拍。她說我又不是5月預產期,咋不合拍?我戴著耳機戶外「聽題」+戶外走,一舉兩得,不,是三得,聽題胎教沒準兒我兒子日後就是學霸一枚。

  備考時間有限,我將午餐鎖定單位食堂。橘子孕期有婆婆在家開小灶,她卻給婆婆放了三個月長假,要跟我們同進步。我說她太自私,她說男孩不能嬌養,打小吃得了食堂,日後才能雲遊四方。橘子確認懷孕起,就認準懷下龍子,我問她是否做過非法性別鑑定,她切一聲,非法的事情咱可不屑於去幹,咱母子同心,他著床後便同步託夢給我。

  5月20日、21日考試。橘子體胖,孕肚比即將臨盆的孕婦壯觀。我們勸她放棄考試,她老公拒絕送她至考場,還將備用車鑰匙沒收。橘子吐槽,說這個準爹智商低,自己老婆這樣能擠進駕駛座?上帝保佑,兒子智商千萬別隨他爹。之後高價預約出租,準時接送赴考。

  法律和項目管理皆為客觀題,橘子右手負責塗圈圈,空出左手安撫小兒,提前一小時交卷。專業實務有四道主觀題,必須俯身作答。考程尚未過半,兒子便起勁踢她,她終究氣短難耐,撇下兩道主觀題提前交卷。考試結果出來,法律和項目管理高分通過,專業實務因為兩道主觀題留白扣掉40分,總成績以五分之差止步合格線外。8月底成績揭曉,此時她兒子已滿月,她抓著兒子胖乎乎的手指點查詢結果,說就怪你不老實,害你媽沒通過,這筆帳給你記著。據她描述,她兒子原本咯咯笑著,聽她這麼一說,當即扭頭尋他爹求安慰。

  二建5月考,一建(國家一級建造師)9月考,很多考生一鍋端,一建二建一起報考。這次橘子打下埋伏,直至一建開考,她親自駕車,帶保姆和兒子去省城趕考,我才得知實情。一建專業實務考試時長四小時,她中途奶漲,疼得冒冷汗,在監考老師的陪同下,去衛生間擠奶5分鐘。其間,監考老師懷疑有詐,3次敲門予以警告。一建成績揭曉,專業實務,高過合格線28分。

  橘子也像年輕媽媽們一樣喜歡曬兒子。她兒子出生7斤,第一聲啼哭分貝蓋過同一天出生的所有嬰兒。後來一波三折,只長個頭不長肉肉。綜合辦一同事女兒大橘子兒子三個月,她倆定下娃娃親,時不時在朋友圈同框出鏡,我們覺得不對勁,橘子兒子越來越瘦,「兒媳」倒見瘋長,又高又壯,隨便碾壓她兒子。我們打趣,說真好日後得妻管嚴了。橘子哈哈大笑,說:我兒子將來要做大學問的,自然消瘦矍鑠,媳婦五大三粗正好包攬全部家務,絕配!特此補充:橘子兒子叫真好。姓氏不隨爸也不隨媽,取兒子他爸名字最後的「真」字作為生命延續。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橘子「一擠」成名,孕期+哺乳期,攻下一建,去年跨專業再下一城,註冊造價師手到擒來,兒子真好聰穎過人,橘子的人生,一擠成名,硬核陽光。母親節就要到了,我能想像,若干年後,博士兒子和能幹兒媳簇擁著橘子憶往昔,就是不知兒媳是否易主,希望一切安好,真好。

  「後浪」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塵煙風起

  年前,我的外甥女桃子喜添貴子。

  三天後,桃子在家庭群裡發了一張她娃的照片,同時@所有人:「各位姥姥姥爺舅舅小姨們,十六給大家請安啦!」啥?十六?這是孩子的名字?不知咋的,我腦海裡突然迸出來了魯迅先生筆下的九斤老太。面對大家的好奇,桃子解釋說孩子出生那天是陰曆十六,起這小名兒有意義。好吧,人家90後這腦迴路就是清奇。

  桃子家經濟條件不錯,生孩子前便請好了月嫂,24小時全天候,還直接僱了倆月的。如此一來,桃子的月子過得超清閒,十六晚上跟著月嫂睡,白天還有娘家媽和婆家媽共同加持,她只用幹餵奶的活兒,因此我經常調侃她就是頭奶牛。除了當好一頭出奶好的奶牛,桃子最大的嗜好就是雲曬娃,小十六的各個表情和姿勢都被他娘親拍下來曬到群裡。也好,疫情當前,我們不能去她家,雲看娃也不錯。

  話說有一天,桃子在微信群裡一氣兒發了十多個表情包。我定睛一看,表情包的主人全都是十六,旁邊還配上了相應的文字。睡眼矇矓的這張,配的文字是「我好睏鴨」;皺著眉頭的十六居然被和香蕉合影,旁邊是「感到蕉綠」四個字;最可笑的是一張十六邊張嘴大哭邊揮舞小胖胳膊的動圖,它和「別理我,煩著呢!」簡直就是絕配!

  十六的舅姥姥,也就是桃子的舅媽,困惑地問:「桃子,我咋覺得你不像當媽的呢?」對啊對啊,我也覺得她大有把孩子當玩具的勢頭,趕緊和他舅姥姥來了個熱烈的隔空握手。面對我們的質疑,桃子甩出一個得意的表情包:「我是他媽,但這並不妨礙我玩兒他,哈哈!」緊接著,桃子又補了一句:「舅媽、小姨,我可不想成為你們那種賢妻良母,我要當辣媽,身材辣,教育理念也辣。」聽了沒?這就是代溝,比馬裡亞納海溝還要深的代溝。好吧,咱的確不能要求年輕人育兒方式和我們一樣,我們年輕時不也瞧不上父母的老觀念麼!

  不過,這辣媽當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前幾天,十六不知道為什麼鬧起了肚子,一天拉好幾次。去醫院化驗大便,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可孩子就是不見好轉,眼瞅著十六的小臉兒不如之前圓潤,精神也萎靡了好些,姥姥奶奶急得不行,這辣媽也不淡定了。與她們強烈要求換醫院的呼聲不同的是,桃子簡單扔了句:「我上網搜搜。」然後便專心致志地「玩」起手機來,對她媽(也就是我姐)扔過來的一個個大白眼珠子置若罔聞。過了一會兒,她對她媽說:「可能是我平時喝的下奶湯有問題,停上幾天看看。」我姐氣鼓鼓地懟她:「網上搜的東西能靠譜嗎?那湯可是人家五星級月嫂推薦的!」桃子沒理會她媽,兀自把下奶湯停了。沒曾想,停了三天後,孩子的病真的好了。

  這時,桃子才解釋說她那天不是亂搜,而是上了個育兒APP,裡面不僅有寶媽論壇,還聘請了資深的兒科大夫為育兒專家。她在論壇拋出問題後,有個做中醫大夫的專家仔細詢問了她吃的食物,說她喝的下奶湯裡有寒性食物,做媽媽的沒事,但或許會招致寶寶鬧肚子。原來如此!事後,我姐偷偷對我說,看來咱們這代人的觀念真的是落後了。

  前幾天,演員何冰在青年宣言片《後浪》裡說過這麼一句話:「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是啊,在時代這一條奔湧的河流中,我們已然是「前浪」,唯有祝福「後浪」媽媽們成為自信勇敢的辣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哄睡界, 我比五道口 程式設計師還優秀

  ◎高潔

  人物介紹:

  寶媽——某高校老師 特徵:初入江湖

  寶爸——某監獄幹警 特徵:忽隱忽現

  寶寶——某人類幼崽 特徵:高深莫測

   爸爸去哪兒了

  2020愛你愛你,本應是個浪漫的年份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增添了一份慷慨悲壯。大年初二,寶寶四個月,寶爸單位一聲令下,他立刻打點行囊進入監獄封閉值班,因為不知道疫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除封閉,臨行之時,寶爸的腳一直邁不出家門,抱著寶寶看了又看親了又親。我當時忍不住哭了,真的很心疼,寶寶也哭了,應該是被親煩了。

  寶爸單位上班是不允許帶手機的,這次出於人文關懷考慮到時間的不確定性,允許帶入,於是疫情下的雲親子時代開啟。

  儘管有手機,大牆之內是有屏蔽的,信號需要找,用寶爸的話說,得天時地利人和。新媽媽都理解,帶個奶娃娃手機通常都是靜音的,接電話全靠緣分。如果爸爸打進來的電話我沒接到,那肯定是辜負了他難得的休息時間和不知道以什麼詭異的姿勢舉著手機接收來的信號,有一種外星人給母星發報求救的畫面感。

  寶寶快六個月的時候,寶爸輪休回來兩周。我以為她會認生,寶爸也做好了慢熱的準備。沒想到寶爸一進門倆人深情對視了有半分鐘,馬上就可以抱著愉快地玩耍了。我跟閨密說這哪用什麼親子鑑定啊,基因這不是已經明擺著告訴你了,閨密說就是,她家幼兒園的閨女半年不見的爸爸可以接走,經常見面的叔叔理都不理。

  新手對新手

  我是第一次做媽媽,巧了,寶寶看來也是頭一回,於是我倆上演了一幕幕焦頭爛額的新手對新手。

  拿哄睡來說,很多床上用品的廣告語都說讓你有嬰兒般的睡眠,想出這個文案來的肯定沒孩子。我家嬰兒的睡眠是這樣的,白天睡碎覺,半小時以上都算整覺,我們按分鐘睡;天一黑就開始哭,餵奶、飛機抱、拍嗝、打襁褓,什麼都沒用,深蹲也只能暫時緩解。深蹲,5S止哭法的一種速效手段,抱著孩子做蹲下起立,反覆至腿抽筋為止。終於,我學到了一種方法解決晚上入睡難的問題,那就是——儀式感。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真的產生了效果。現在每天晚上睡前儀式:關窗簾關燈開夜燈,溜達著抱哄的同時播放《依蘭愛情故事》,對,就是賈玲唱的那個。在她慢慢安靜下來的時候逐步減小歌曲的音量,感謝AI音箱讓我可以同時操作這些,然後在迷迷糊糊睡著的時候輕輕放下輕輕拍,嘴裡念念有詞並趁機關掉音樂,萬一放醒了,按上述流程再來一遍。這一套程序在順序不出錯的基礎上關鍵是把握時機,每一步的變換都要觀察娃的反應,感覺我比五道口的程式設計師還優秀。

  寶媽慫慫慫

  五聯打完第一針我陷入了對針頭的回憶中,那個針頭怎麼那麼粗啊,也很長,感覺比寶寶的大腿半徑可長多了,這一針下去豈不是要戳到骨頭了。我在視頻裡比劃給她爸爸看,爸爸說怎麼越比劃越大了,這哪是針頭,你這是青龍偃月刀。我開始非常後悔當時沒問問這個針頭有多長,會扎到大腿的什麼部位,反覆捏了閨女的大腿厚度更加確定比針頭短。沒關係,我可以百度,卻發現百度上沒有人問過這個問題,我竟然想到了一個百度上都沒有相關內容的問題,很有創新性了。搜索答案未果,我就盼著第二針的到來,到時候假裝不經意地問起,只是不知道閨女的腿扎壞了沒有,能不能撐到第二針。第二針終究是等來了,我正要問,卻發現那個針不過是那麼細小的一根。

  一個小小的人兒,從只會吃吃睡睡閉眼大哭到有了喜怒哀樂撒嬌淘氣,從連自己的頭都撐不起到爬爬墊盛不下你,我還想像不到更遠一點的以後你的樣子,但是,因為有了你,未來變得更加可期。

相關焦點

  • 為照顧寶寶選擇開燈睡覺,寶寶很受傷,媽媽可以這樣做
    後來表姐來看我,說起有了娃之後我幾乎徹夜開燈睡,表姐也是這麼告誡我:晚上睡覺開燈可不好。照顧新生兒更容易晚上開燈睡很多女性平時屬於開著燈睡不著的那種,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生完寶寶之後,晚上睡覺我必須要開著燈,因為帶娃需要。
  • 爸爸「另闢蹊徑」式帶娃,寶寶滿意的翹起了二郎腿,媽媽不敢打擾
    有位寶媽是這麼形容爸爸帶娃的:男人帶娃仿佛是寶寶的一場噩夢。編 輯:柔山日常生活中,大多情況都是媽媽帶娃,除非是媽媽有事出門,才會輪到爸爸在家帶娃,畢竟大多數的寶媽都不太信任男人帶娃。爸爸「另闢蹊徑」式帶娃,寶寶滿意的翹起了二郎腿,媽媽不敢打擾琦琦是一位全職寶媽,寶寶3歲了,可以說帶娃就是她的事業,而琦琦的事業也是「風生水起」,把寶寶和家裡照顧的井井有條。
  • 為什麼寶寶半夜哭鬧,醒來照顧的總是媽媽?知道原因後很心酸
    想要打破「爸爸不帶娃」的僵局,就得讓爸爸知道:照顧寶寶不是在幫媽媽的忙,而是為了建立父子之情,是在幫爸爸自己。父子之間的感情不會憑空產生,只有靠爸爸一點一滴的陪伴、照顧才能收穫孩子的愛和崇拜。這是爸爸和孩子之間的事,和媽媽無關。所以,不存在爸爸幫媽媽帶娃這件事,爸爸帶娃是天經地義的。寶寶還沒出生時,我們就要和老公商量好,怎麼分工合作,照顧寶寶。
  • 帶娃手忙腳亂?讓寶寶跟著大人節奏走,帶娃簡直so easy
    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沒有硝煙的戰場」是一種怎麼樣的生活體驗,毫不誇張的說,帶娃現場如戰場,讓你時時刻刻都緊繃著神經,不敢放鬆,來應對寶寶的各種需求。就是由於他的這種不規律的生活節奏,才讓媽媽如此辛苦,為了讓自己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能夠更得心應手,媽媽們就要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了。首先就是餵奶,滿月前基本上給寶寶兩個小時餵一次,三個月以後,就4小時一次,六個月以後,5個小時一次,隨著寶寶的生長,逐漸拉長餵奶時間。睡眠這塊,白天儘量縮短寶寶的睡覺時間,讓他多活動,晚上寶寶自然就睡的香,這樣媽媽也能更輕鬆。
  • 「認母期」很重要,需要媽媽親自帶娃,錯過別怪寶寶「無情」
    許多人都有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寶寶最熟悉和最依賴的人就是媽媽。其實,這種依賴並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媽媽們抓住寶寶的「認母期」,讓寶寶記住媽媽的臉。可是許多新手媽媽卻感到疑惑了,嬰兒沒有記憶力,他們是怎麼能夠認出媽媽的呢?
  • 父母帶娃,培養寶寶動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有妙招
    關於帶娃育兒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這也是我們一直說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同樣的,媽媽和爸爸各有各的優勢,兩個人雖然都愛寶寶,但是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媽媽細心周到,帶娃中規中矩,而爸爸帶娃的方式常常出人意料,是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神操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爸媽帶娃那些事。
  • 一個讓寶寶高興,媽媽開心的輕鬆帶娃神器
    以前帶娃都是肩扛手抱,現在越來越多的爸媽喜歡上了一種育兒神器,它能把雙手從抱娃的辛勞中解救出來,這就是嬰兒背帶。帶過娃的爸媽都深知,寶寶出門有時根本不願意坐車,各種理由想被抱著。或者是一個人帶寶寶去打疫苗看病啥的,有背帶就很方便。
  • 這3種帶娃方式容易傷寶寶脊椎,不糾正的話,會影響寶寶的身高
    父母帶娃多細心一些,孩子也會少遭罪。帶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僅需要父母有耐心,父母還需要有一定的育兒常識,不然一旦父母使用了錯誤的育兒方法帶娃的話,很容易讓寶寶也跟著一起受罪。王女士是位新手媽媽,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是王女士和丈夫一起帶孩子。
  • 日本媽媽為何敢一個人帶寶寶出門?
    媽媽包裡的東西那麼多,也是媽媽對於寶寶的愛,生怕有個什麼閃失和不周會照顧不好寶寶。別說是出門了,在家帶孩子就不是輕鬆的事情,但帶孩子出門肯定是避免不了的。青年君一直很好奇,經常看到日本的媽媽們帶個娃出門也超級輕鬆,並不像很多新手媽媽一樣大包小包手忙腳亂。
  • 小姨帶娃路子有多野?看完這組圖,網友笑翻:「尿不溼」的剋星
    經歷過媽媽帶娃、爸爸帶娃、老人帶娃後,"小姨帶娃"闖進了我們的視野。在網友眼裡,小姨帶娃就是帶娃界的"泥石流",因為她們的路子實在是太野了。看完以下這組小姨帶娃的圖片,網友紛紛笑翻。01小姨帶娃路子有多野?
  • 新手媽媽帶娃堪比「歷險記」,學會這幾招,輕鬆帶娃寶寶自主入睡
    新手媽媽帶寶寶,可以堪稱:新手媽媽和寶寶的「歷險記」,難度係數跟遊戲中的升級打怪不相上下。很多新手媽媽一聽到「自主入睡」,就開始雙眼冒光。如果寶寶能夠自主入睡,自己剩下哄娃睡覺的時間,可以多松幾口氣了,它不香嗎?什麼是寶寶自主入睡?
  • 寶寶愛哭是抱多了?這些帶娃「經驗」靠不靠譜
    寶寶愛哭是抱多了?這些帶娃「經驗」靠不靠譜 2020-05-15 1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4個月寶寶「黑白顛倒」,一直不好帶,原來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媽媽
    很多媽媽在一起談論的時候,總是會談到各自的娃,好不好帶,怎麼帶,這些都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大家基本上都是喜歡那種比較不哭鬧,配合度高的寶寶,這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帶寶寶。難帶寶寶的就是經常愛哭鬧,白天夜裡都要折騰,有些不躺床得手抱,並且各方面症狀不斷,難以「伺候」的小主,都是媽媽眼中不好帶的孩子。那麼,孩子好不好帶,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媽媽帶娃的方式決定的。
  • 論帶娃技術我只服小姨,路子有多野,5種帶娃方式你忍到第幾種!
    但如果完全自己帶,既沒有時間又沒有精力,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一個好幫手那必然是最好不過了。於是,小姨帶娃成為了當今最流行的方式。現在的小姨帶娃和以前的形式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新時代的小姨帶娃一直都秉承著「我也是第一次做小姨,憑什麼要讓著你」的思想帶娃。雖然小姨的帶娃思想很前衛,但這些孩子卻也被小姨治得服服帖帖。
  • 被小姨小叔帶過的娃,最大的感受就是痛並快樂著,寶寶還樂此不疲
    如今新時尚已經來臨,小姨小叔成免費勞動力,新的帶娃重任就交給了他們,開啟了新的帶娃模式,讓寶寶痛並快樂著,還樂此不疲。一個漫長的寒假早已結束,在寒假中,趣事很多,相信你也曾看到過這樣的情形吧。就是還在上大學的小姨或者小叔,幫助帶哥哥姐姐娃娃的事情。前一刻,還和小傢伙玩得不亦樂乎,後一刻,可能就哭著找媽媽了。
  • 春節帶娃指導手冊寶寶快樂迎接「贊逗雞」新年
    新年期間,帶娃撒歡互道家常撩娃正歡時,寶寶莫名其妙的不不不,除了引起尷尬氣氛以外,還有可能讓寶寶安全感缺失哦~~ 如何讓寶寶不哭不鬧過好年,快樂迎接「贊逗雞新年期間,媽媽帶上寶寶大魚大肉時,是否注意到寶寶出現腸胃不適?
  • 帶娃帶到崩潰?不想帶娃那麼累,那就要做個懶媽媽,給你5點經驗
    當了寶媽後,有了寶媽的圈子,在認識的眾多寶媽中,也有少數幾個寶媽說帶娃帶到崩潰,一番對話下來發現讓這些寶媽崩潰的真正原因是又要帶娃又要賺錢養家或和處理家庭關係,雖然網上沒少有「邊帶娃邊賺錢」的話題,但真正能夠持續邊帶娃邊賺錢養家的寶媽其實並不多,若有婆媳或夫妻關係不太好的家庭,寶媽的日子可能會很難過,甚至崩潰,也不是沒可能的。
  • 寶寶生病時,媽媽怎麼做才能照顧好寶寶和自己
    做媽媽真的 是不易,特別是寶寶生病時,媽媽更煎熬 ,但作為媽媽更應該理性思維,正確對待 寶寶生病的這件事 ,媽媽要明白 ,寶寶生病時更需要媽媽的安慰和保護那麼寶寶生病時,媽媽應該怎麼做 ,才能既照顧好自己又照顧好寶寶呢 ?個人總結出了幾條經驗 ,寫出來可以供寶媽參考一下 。儘快帶寶寶去看醫生 ,發現寶寶生病 ,媽媽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儘快帶寶寶去看醫生 ,確認寶寶的病因 ,給予寶寶及時的治療 。
  • 「最苦媽媽」背娃上夜班,看到她身後布兜裡的寶寶,網友不禁淚目
    之前網上流傳一張母親帶娃上夜班的照片。照片拍攝於一個工廠,母親把孩子綁在身後的布兜裡背著,自己則專心投入流水線工作。寶寶看上去只有幾個月大,在媽媽背後安靜地躺著不哭也不鬧。許多網友稱這個媽媽為「最苦媽媽,」上夜班還要帶著孩子,工作也不能鬆懈,真的很辛苦。
  • 趙麗穎首次帶娃露面,寶寶活潑好動隨媽媽:誰說寶媽就要宅在家!
    趙麗穎自從生了寶寶之後,除了拍戲之外空餘時間一直在家安心帶娃。前陣子趙麗穎從劇組殺青的消息上了熱搜,結束了忙碌的工作,穎媽媽終於有完整的時間來陪寶寶。和普通寶媽一樣,趙麗穎也會帶著兒子「想想」出門遛遛,前陣子就帶著娃一起去參加了朋友聚餐,這是媒體第一次拍到穎媽媽帶寶貝出來露面。想想在阿姨懷裡扭來扭去,看上去非常活潑好動,睜著好奇的大眼睛左顧右盼。小身子一會歪到這邊,一會歪到那邊,看看媽媽又看看周圍,一刻不消停,開心得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