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2020-12-16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紫禁城的「三希堂」,

因乾隆在此藏有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

和王珣的《伯遠帖》而名噪一時。

然而在這不足8㎡的小暖閣內,

一面牆上竟掛有11隻造型迥異、

釉彩紛呈的壁瓶,

加之臨床懸掛的2隻,

總共13隻之多,

可見乾隆對壁瓶的喜愛。

壁瓶,為諸多瓶式的一種,以掛於壁面而名。壁瓶的形狀宛如剖開的半個花瓶,靠牆的一面平坦而有孔,可以繫繩懸掛。

▲清 藍釉壁瓶 (一對)

▲清乾隆 霽藍釉描金螭龍紋壁瓶

據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記載,壁瓶造型最早出現在明代萬曆時期。其器型多樣,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繪圖案豐富。看來,古人不僅審美能力高超,而且腦洞也是很大的咧!

▲明萬曆 青花花卉紋花口壁瓶

說起壁瓶,還有一段在民間流傳的小故事:

早在明朝宣德年間,在一家民間窯場裡,一窯新瓷燒成了,燒制的花瓶被一件件取了出來。其中一件花瓶胎質細膩,色彩純正,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大概是因為太興奮了,窯工在搬運花瓶時,一不小心,竟然把它摔成了兩半,窯工心疼極了。就在他看著摔成兩半的花瓶傷心時,突然腦子裡划過一道靈光:如果把半個花瓶掛在牆上,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裝飾品嗎?

▲明萬曆 五彩花石鳳凰圖葫蘆壁瓶

傳說總歸是傳說,這瓶子掉地上還能正好摔成兩半?還不得碎成渣渣。不管怎麼說,從此,在瓷器的品種燒制裡又有了專門用於裝飾用的壁瓶。

▲清乾隆 洋彩御題詩玫瑰紋葫蘆形壁瓶

隨著壁瓶在生活中的運用,人們又把壁瓶和插花藝術結合起來,壁瓶的藝術再次得到了豐富和升華,並逐漸成為美化居室的理想陳設。萬曆十九年的《遵生八箋》一書記載:「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可見,當時文人對壁瓶的喜愛。

▲清乾隆 綠釉弦紋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入清之後,壁瓶從民間文人雅物成為皇家陳設之器,尤其盛行於乾隆時期,主要是在督陶官唐英榷陶珠山期間。

▲唐英

唐英極具藝術才華,將壁瓶的造型、紋樣和裝飾水平發揮到極致:紋飾富麗繁密,構圖頗見章法,既保留中國古典之精華,又吸收西洋之藝術,尤其是壁瓶上的繪畫,運用西洋琺瑯畫法,無不精細入神,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錯彩鏤金,窮妍極巧,皆獨步一時!

▲故宮三希堂內景

乾隆壁瓶甚是喜愛,命人在三希堂的牆壁上掛了許多,裡面插的花是用各種珠寶做成的書齋內,書香與花香融合,加上絢爛多彩壁瓶的襯託,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清乾隆 紫紅地粉彩開光式「靈仙壽慶」圖御製詩葫蘆壁瓶

此時清宮對壁瓶的稱謂也逐漸改為「掛瓶」、「轎瓶」,名稱的變化亦反映功能的轉變,因為乾隆時期壁瓶多出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懸掛在皇帝的御輦中。每一次出巡,乾隆皇帝喜歡將轎瓶作為其御輦的掛飾,供途中插花欣賞。讓繽紛野卉,隨轎起伏,賞心悅目,巡行路上為他排遣寂寥。故此,乾隆皇帝前後賦詩六首贊詠「掛瓶」,可見其珍愛之深。

▲清 乾隆 仿古銅釉御製詩文轎瓶 嘉德2011春拍 成交價667萬元

之後,制瓷匠人將乾隆御製詩文書寫於瓶壁上,為御瓷壁瓶之上品。有統計顯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時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體例的乾隆御製詩。這些詩文中,大多數是乾隆的《詠掛瓶》。

▲清乾隆 洋彩描金卷草皮球花開光皇家狩獵圖墨彩御題詩文夔龍耳葫蘆形壁瓶

乾隆御製詩其一:

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

隨行供嘯詠,沿路擷芳華。

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

紅塵安得近,香籟度帷紗。

▲清乾隆 唐英制仿古銅青綠浮雕夔龍開光石紋釉詩文壁瓶

清代乾隆時期的壁瓶,從裝飾紋飾風格方面來看:無論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繪,或者是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往往採用華麗的裝飾釉色,大部分釉上彩器物均用色地襯託,形成「彩上彩」的新品種。較常見的彩地有紫、黃、綠、松石綠、藍、胭脂紅、紅等,都是富麗繁密,細緻精巧,同此時的所謂「太平盛世」的氣象相應,吉祥圖案十分流行。

造型方面:更加多姿多彩,有葫蘆形的,還有雙耳蒜頭口式的、有仿汝窯三方形雙耳式的、觚式的包袱式的、犧式的、瓜稜式的、四方式的等等。其製作精美,品種之豐富,遠非前朝所比。

▲清宮舊藏壁瓶

此前於1996年出現在中國嘉德的乾隆粉彩摺扇形壁瓶,猶如一把打開的摺扇,書卷氣息濃鬱,以82.5萬元的成交價。2007年蘇富比拍出一對束帶琵琶包袱狀壁瓶,以536萬港元的價格成交。2015年蘇富比拍出一簇造型如高低相擁之靈芝的像生瓷壁瓶,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為目前市場上所見壁瓶中的佼佼者。

▲粉彩牡丹紋摺扇形壁瓶(背面)

▲清乾隆 檸檬黃地粉彩金錢冰梅紋「束帶琵琶包袱」壁瓶 (一對)

▲清乾隆 粉彩像生瑞芝壁瓶

紋飾方面:均有嚴謹的構圖和工細畫面,這些器物圖案紋飾滿密,一面保留古代之精華,一面吸收東西洋之藝術,一面又有新意之創造,可謂集瓷器之大成矣。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且參加幾何畫法,錯彩鏤金,窮妍極巧。其滿畫花朵,種種色色,給人一種榮華富貴的感覺。

▲清乾隆 御製霽藍地描金御題詩洋彩堆塑荷蓮配仿黑漆描金座大壁瓶

乾隆之後,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改變和國力的日漸衰亡,到清代中、晚期以後壁瓶逐漸銷聲匿跡。

▲清光緒 粉紅料浮雕蓮瓣紋壁瓶

壁瓶,只是中國古代器用中一個很小的門類。古人飾壁,講究雅趣,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懸置於壁作為裝飾的器物並不多,屈指可數。壁瓶能身列其間,得其雅,和文玩清供一樣,系掛著中國古文化中的小資情懷。上至帝王,下至庶黎,概莫能外。

▲民國 粉彩琵琶形壁瓶

作為一種裝飾功能明顯的大於實用功能的器物,壁瓶的產生源於人們希望對現實生活予以點綴的美好追求。它的設計巧妙、充滿文人氣,並與建築裝飾、雕塑藝術相結合,是中國陶瓷器形中極為特殊的品種。

更多壁瓶欣賞

▲清乾隆 唐英款粉青釉墨彩詩文壁瓶

▲清乾隆 粉彩山水樓閣雙耳壁瓶

清 畫琺瑯「太平有象」壁瓶

藍料彩錦地書卷壁瓶

清乾隆 豆青釉粉彩仿竹節形壁瓶

清 雕漆套三色花籃壁瓶

清中期 嵌綠松石竹簧壁瓶

紅釉龍蝦壁瓶

粉彩五子登科壁瓶

清代 石灣窯人物壁瓶 (一對)

民國 紫砂樹樁壁瓶

清 石灣窯彩釉壁瓶

清 石灣窯綠釉雙魚壁瓶

清 石灣窯彩釉蟹籮壁瓶

(圖文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故宮房舍九千眾 乾隆獨愛「蝸居」「三希堂」
    乾隆皇帝畫像「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這是乾隆皇帝為「三希堂」寫的聯語。而「三希堂」為何得名?又有哪些故事?據說,乾隆將自己的小書齋命名「三希堂」,是為了紀念他得到了三件稀世珍寶。它們分別是王珣的《伯遠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而「三希」還被賦予更深的意涵:「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即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以此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乾隆與三希堂的書畫情緣
    我在集乾隆的題跋、收藏資料的時候,時常碰到丙寅年,這個丙寅年是乾隆十一年(1746)。我常常說,其實乾隆皇帝才是故宮博物院的院長,才是創辦人。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故宮博物院,很多畫,很多器物都是他收集來的。在所有歷代皇家的教育裡面,我認為清代的皇家教育是很齊備的,來訓練這些未來的繼承人—文武雙全。所以,乾隆在做皇帝之前,已經是「皇帝先修班博士後」畢業,青年才俊。
  • 室雅何須大,看三希堂的空間構思
    乾隆皇帝御筆親書「三希堂」匾額,懸於御座上方。他還撰寫了《三希堂記》,又下旨讓董邦達繪製「三希堂記山水畫」一幅貼在三希堂內。東晉 王珣《伯遠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三希堂是乾隆皇帝賞畫、讀書的地方,乾隆皇帝曾說道:「朕自幼生長宮中,講誦二十年,未嘗稍輟,實一書生也。」
  • 最好和最差的書房,從王守仁的「陽明洞」到乾隆爺的「三希堂」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號稱中國三個半聖人裡的一位。貴州修文縣棲霞山「陽明洞」在當時那種幾近絕境的情況下,陽明先生在棲霞山的山洞裡。在洞內給自己壘了個石棺,躺在棺材中,置之死地而後生,終於一朝悟道。這個書房只有8平米,卻真的堪稱天下第一書房了,因為它是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看來書房這東西真的不需要多大面積,小有小的好處,鬥室裡面有乾坤。要不然,當時天下都是人家的,他幹嘛把自己的書房弄得這麼侷促寒酸呢?可能是乾隆皇帝這個東北人兒太怕冷了,他下令把養心殿的西暖閣打造成自己的書房。這樣即便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他也能盤腿坐在炕上,暖暖地看書。
  • 乾隆皇帝不足8平米的書房裡,竟藏著3件他的「至寵」
    乾隆一生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他的書房「三希堂」。皇帝的書房自然本應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乾隆皇帝的書房竟然很小,面積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稱為故宮中最小的房間。而就在這個不足8平米的書房裡,可藏著曠世奇珍!  炕上座前安置一張長70釐米,寬31釐米,高38釐米的紫檀木雕花書桌。  炕西頭,擺放著一張長96釐米,寬27釐米,高38釐米的紫檀雙層小案。
  • 乾隆的書房什麼樣子?永遠停留在1799年,停用最後一天的樣子
    因此,為了能讓我們看下一部清宮戲再看到它時,能夠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侃侃而談一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三希堂和乾隆的那些事兒。 清朝順治皇帝開始在這裡居住並且在這裡去世。 康熙皇帝把這裡改造成了生產皇家御用品的造辦處。直到雍正皇帝登基養心殿才徹底成了一個皇帝起居辦公的場所。 從雍正後,這裡取代了原來乾清宮的功能,成為清帝國的「大腦」,重要決策都從這裡發出。
  • 「天下子敬第一帖」,乾隆皇帝視若珍寶的王獻之行書《中秋帖》
    《中秋帖》在清朝時期藏於清朝內府,乾隆皇帝將《中秋帖》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珣《伯遠帖》合稱為「三希」,備受乾隆皇帝的喜愛,甚至將保存三帖的房間,起名為「三希堂」。《中秋帖》卷首,是由清高宗弘曆所題的行書二字「至寶」。
  • 「三希堂法帖」書法是一種高雅的精神食糧,在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字...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善品堂出品的這套《三希堂法帖》御刻足本,既能在書帖中欣賞到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神韻,也可以收藏起來用作臨摹、學書之用。《三希堂法帖》全名叫《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主要收集了從魏晉時期到明朝末年的134位書法家的340多件作品,有楷書、行書和草書等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
  • 解讀乾隆 是藝術品的守護者&破壞王
    三希堂裡珍藏的三幅無價之寶自然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別關照。先看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原文中【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僅僅二十八字,卻被乾隆爺在蓋滿了各種形狀各異的戳印和題跋,尤其是正中間題寫的一個大大的「神」字,簡直和當今危房改造中那大大的「拆」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不做皇帝的乾隆,明明就是一名高定設計師|臺北故宮年度壓軸展
    在三希堂,乾隆坐擁滿室收藏——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皇帝如此「戀物」,或者說,他是最出名的一個。▼三希堂裡隨手就是一個文物臺北故宮認為,作為大清朝第一文青的乾隆,甚至有通過藝術建立自己品牌的野心作為設計師的乾隆,大概是被皇帝事業耽誤了……如果你還在跟風吐槽乾隆的農家樂審美,那只能說,你太不了解他了。
  • 看了大豬蹄子乾隆僅4.8平米的書房,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意外
    ▼2018年,乾隆皇帝很忙,除了要接待以如懿為代表的妃嬪團體外,還要參與以魏瓔珞為代表的團體矛盾紛爭,儼然變成了一個戀愛達人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 形容古代皇帝的幸福生活,往往有後宮佳麗三千這個詞語,但是真正達到三千的少之又少,因為後宮的宮女們經常更換,正所謂鐵打的皇宮流水的宮女。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乾隆皇帝身世之謎
    乾隆皇帝的歷史功績赫赫有名,然而他的身世之謎至今沒有解開。乾隆皇帝,即愛新覺羅·弘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後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60年,勵精圖治,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 清朝紫禁城裡的春節怎麼過?乾隆皇帝表示,雖然很忙,但很開心
    紫禁城裡的那些清朝皇帝們該怎麼過年?和我們一樣,團團圓圓坐在家裡看春晚?那麼清朝乾隆皇帝怎麼過新年的呢?臘月初一,乾隆皇帝就要開始準備過年。在清朝宮廷內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賜『福』」,如果想像乾隆皇帝僅僅寫幾幅福字,那就大錯特錯了。
  • 這位「大膽狂徒」,敢讓乾隆做書童!寫出清朝最美行書
    在雍正八年,有一位學子高中探花郎,之後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進,憑藉出色的能力和一手好書法,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識。此人膽大包天,曾在大殿之上,鋪紙揮毫,讓乾隆皇帝親自下殿拽紙,做書童,這是何等的大風流?比起當年詩仙李太白的「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也絲毫不為過。
  • 乾隆—「朕,又想點讚了!」
    左:宋代·李迪《雞雛待飼圖》;右:乾隆皇帝的臨摹愛瞎臨摹。左:宋末元初·趙孟頫《汀草文鴛圖》;右:乾隆皇帝的臨摹非常愛瞎臨摹。但乾隆可不管這些,他的原則很簡單:空白越大,印章越大.南唐宮廷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堪稱中國古代繪畫的扛鼎之作,乾隆皇帝上來就是兩個超大的印章,還蓋在畫的正中央!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
  • 大揭秘——乾隆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誰?
    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年僅25歲的愛新覺羅·弘曆繼承皇位,是為乾隆皇帝。自乾隆帝即位以來有關其身世的說法就不絕於耳。在很多人的眼裡,乾隆被認為是漢人,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甚至將乾隆皇帝描述成浙江海寧陳閣老的兒子。
  •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涵坊閣裝飾畫轉載▼標籤:家居 文化分類:禮品【作者簡介】>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在位60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帝,執政大 清帝國長達64年,不僅在滿清十位皇帝中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在中國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也堪稱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