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墨西哥篇-41#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墨西哥篇——瑪雅文明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度圍觀啦!
(帕卡爾綠玉葬服)
最近我們一直在聊瑪雅文明。
今天,咱們聊聊瑪雅文明遺存中的一件重器——「帕卡爾綠玉玉衣」。帕卡爾(Pacal),瑪雅國王,生卒於630年—683年;12歲登基至壽終。此綠玉玉衣為其死後的葬服,以綠玉玉片覆裹於其遺骸,是瑪雅時期喪葬禮儀中最高規格的葬服。
瑪雅帝王為什麼要用綠玉製作葬服?它與中國漢代的金縷玉衣又有什麼關聯?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神秘的瑪雅文明。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圖中文物皆為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藏,不再復注)
(瑪雅綠玉面具)
瑪雅人的生死觀
瑪雅人對於死亡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觀。一方面,他們對於宇宙太空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與理解,認為塵世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人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種生命形式繼續存在於宇宙中;另一方面,瑪雅人從小參加「活人祭」祭祀活動,生與死的邊界在其意識中為模糊狀。對於死亡,瑪雅人有著非常寬容的態度與平和的心態。
瑪雅人認為「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去往下一程的中轉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轉折點。
(瑪雅太陽神綠玉面具)
瑪雅喪葬風俗
瑪雅人的生死觀使得他們對逝者的後事特別重視。他們認真仔細地處理亡者的遺體,包括佩戴面具、製作遺體雕像等,並在墳墓中放置具有特別意義的陪葬物,如死者生前喜愛的食物、用具等,甚至在他們的嘴裡塞上玉石,以祈禱他們能在來世吉祥安康,一切順暢!
為死去的人佩戴面具是瑪雅人的一種喪葬風俗。人們在死者的臉上先塗上一層灰泥,然後將陶(玉)片一片片地粘上去。面具中的眼白以貝殼鑲嵌,瞳仁以黑曜石製作(見上圖)。
面具的材質因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普通人使用陶片,貴族用玉片,而綠玉作為名貴玉材則只能用於帝王之身。
(帕卡爾綠玉玉衣像)
「木乃伊」製作
瑪雅帝王死後不僅有綠玉面具,還有包裹全身的奢華綠玉玉衣。在穿戴綠玉玉衣之前,首先要進行「木乃伊」的製作。
瑪雅「木乃伊」與埃及木乃伊有很大的不同,瑪雅「木乃伊」只有帝王的頭部而沒有身軀,其製作過程如下:
1. 製作以死者為模型的空心雕像;
2. 將頭部以下軀體焚燒,然後將骨灰放入空心雕像中;
3. 將頭部的後腦勺部分去掉,填入松脂,捏出腦部造型;
4. 臉部覆蓋綠玉玉片,製作死者仿真面具;
5. 全身覆裹綠玉製作的玉衣。
1952年,帕卡爾「木乃伊「出土時,其綠玉玉衣散亂不堪,後經整理修復,現展示於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瑪雅文明展室。
(帕卡爾綠玉玉衣局部)
綠玉的顏色在瑪雅語中有「植物的顏色」之意,代表了生命與生機。同時,它也意味著與水相連的藍色之意,代表了宇宙生命之源。
為死者佩戴面具(穿玉衣)不只是瑪雅人的一種喪葬風俗,在瑪雅人的信仰中它還具有實際功用:1.保存了死者容貌;2.保護其靈魂免受侵擾;3.身穿玉衣可以千年不腐,萬年不變,以求重生。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楚王墓中的金縷玉衣,徐州博物館藏)
無獨有偶,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漢代也有以玉裝飾帝王遺體的喪葬制度——金縷玉衣。上圖中的這件金縷玉衣,1994—1995年出土於江蘇省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為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服飾。該金縷玉衣共使用玉片(和田白玉、青玉)4248片,金縷1576克。
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與世隔絕的瑪雅人會有和中華文明近似的喪葬文化?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
另外,關於瑪雅王的這件綠玉玉衣,傳說其綠玉項鍊中暗藏著世界末日的密碼。OMG!瑪雅文明,神秘莫測,玄妙無窮……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