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奪坭村:蔬菜種植「鼓腰包」

2020-12-12 天眼新聞

眼下,走進水城縣奪坭村蔬菜種植基地,500餘畝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給蔬菜除草施肥,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李小香說,去年她將自家的2畝土地納入該基地統一種植蔬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以前我們種植蔬菜,缺少技術和統一管理,1畝地只能收入一千多元,現在通過科學種植,每畝收入達三四千元,划算多了。」李小香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水城縣化樂鎮持續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奪坭村土地肥沃、氣候溫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種植,豐富了「菜籃子」,鼓起了「錢袋子」。

奪坭村的蔬菜種植產業,按照示範引領、風險可控的原則,由奪坭村村集體公司預先注入每畝400元的保證金,讓農戶放心抱團發展,並分批流轉土地,現目前已帶動貧困群眾150人。2019年,奪坭村又引進水城縣學生營養午餐公司,專門為該公司提供蔬菜供應,月均供應蔬菜10000斤左右,增加村集體收入4萬元。

「水城縣學生營養午餐公司跟我們籤定了訂單銷售協議,保證了蔬菜能夠買得出去,進一步激發了村支兩委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六盤水市委黨校駐水城縣化樂鎮奪坭村第一書記劉永啟說。 為了讓全村老百姓更多的分享蔬菜種植帶來的紅利,奪坭村將繼續加大蔬菜種植規模。「通過兩年的蔬菜試種,老百姓嘗到了甜頭,村支兩委準備在原有500畝的基礎上,再繼續擴大1000畝蔬菜種植,帶領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水城縣化樂鎮奪坭村支書彭軍說。

喬三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運

編輯 屠琪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0-07-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壹點頭條】特色種植鼓了村民腰包,金鄉這位第一書記脫貧的點子真...
    從金鄉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大劉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莫繼紅駐村一年來,與村民打成一片,調動村民積極性,建起了微型消防車生產車間,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鼓了村民的腰包,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報告文學 · 百坭村女子圖鑑
    也記不清是哪一天,文秀把百坭村扶貧工作群改為「百坭村鄉村振興地表超強戰隊」,周昌戰念著「地表超強戰隊」幾個字,覺得這個女娃娃書記真的很孩子氣。3.百坭村女子圖鑑鄉親們什麼時候改口叫她文秀的,文秀已經沒有記憶了,一切都很自然,自然得似乎這個稱呼從來就屬於百坭村。
  • 糧食產後「五代」服務,讓農民鼓腰包得實惠
    糧食產後「五代」服務,讓農民鼓腰包得實惠 2021-01-07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腰包鼓了起來笑容多了起來
    撫松縣依託長白山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經濟,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村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撫松縣,探尋村民幸福生活的奧秘。依託旅遊經濟摘掉窮帽子東崗鎮沿江村位於長白山腹地、松花江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我們村曾是全縣倒數第一的貧困村,經過十幾年發展,現在成為人人羨慕的『上等村』。」
  • 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燒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蝦團村村民陸言禮家的灶火正旺,蒸餾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前我們是做這個的。」但這麼多年,蝦團村依然貧困——1030人的寨子,2014年經精準識別,有貧困戶74戶312人。「村裡沒長久產業,全面脫貧難實現。」縣委組織部駐蝦團村第一書記楊良明說,「大夥種好黑老虎,這次應該能徹底脫貧了。」楊良明說的黑老虎,是湖南山間一種野果,果實一顆顆簇擁在一起,可入藥,也可釀酒。
  • 百坭村民要告訴她:路修好了,砂糖橘也豐收了
    百坭村的砂糖橘豐收了1月8號,廣西樂業至百色高速公路通車,結束了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樂業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從樂百高速新化收費站下高速,向北行駛20分鐘,就到了百坭村。一進村,記者就遇到了村支書周昌戰,他正要給前來選購砂糖橘的果商引路,兩位其實是舊相識。周昌戰:「我認得你,你2000年的時候在車站做農資。」果商:「你現在在做支書?」
  • 懷柔頭道梁村紅色旅遊帶火山村經濟 村民腰包也鼓了
    原標題:懷柔頭道梁村紅色旅遊帶火山村經濟12月15日,記者從懷柔區獲悉,該區雁棲鎮頭道梁村平北抗戰紅色教育基地自今年9月建成開放至今僅三個月,收入就達近30萬元,不僅為村集體創造了收入,更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平臺。
  • 紅花崗區海龍鎮:農業產業化 農民腰包鼓
    近年來,紅花崗區海龍鎮堅持在產業振興上下功夫,立足實際做好特色農產品種植業,促進農業與產業深度融合,真正讓農業發展強,農民腰包鼓,農村生態美。「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幹就是一整天……」在海龍鎮貢米村的一處辣椒種植基地,20多名村民正忙活著將辣椒苗移栽。只見一張張白色覆膜從山坡上傾瀉而下,整整齊齊連成一片,縱橫交錯,頗為壯觀。
  •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蝶變」 2020-12-11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廖進:鄉村美起來,產業旺起來,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半坡村僅有一條過村油路,連接各村民組的通組路和連戶路都未硬化,因路不通,老師不願來,導致村裡的學校在2016年停辦,孩子們要去協和街上或鄰近的鐘山鎮上學,極不方便。於是,我召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商量,決定向教育部門申請重新開辦學校。我們一邊動員本地教師積極回鄉任教,一邊抓緊申報公路建設項目,啟動道路硬化工程。
  • 搶「陣地」、強基建、鼓腰包……這位第一書記不簡單
    這是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新石村第一書記杜進波工作本扉頁的一句話,也是他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的工作縮影。從2018年主動申請到新石村,今年已經是杜進波走入新石村的第三個年頭。這期間,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間,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謀福利,進村入戶,親力親為,積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新石村於2019年2月成功摘掉貧困帽。
  • 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伊當灣村|拱棚|武常平|蔬菜...
    「我和朋友開玩笑說我要辭職不當幹部了,也準備種植大棚蔬菜,伊當灣村隨隨便便一個菜農半年的收入都要比咱們幹部一年的工資高。」東坑鎮人大主席武常平說。在海飛種植農民合作社內,整車的青菜色澤誘人、碼放齊整,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車蔬菜可以裝1.4萬餘斤,已經以1.7元/斤的好價格遠「嫁」到了西安,合作社一車蔬菜賺500元的代辦費。
  • 養蜂、養孔雀、種藍莓、種金秋梨,匯川區三聯村多態產業鼓了腰包富...
    三聯村區域內大力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山地發展藍莓、金秋梨、黃花梨等種植,以及孔雀、林下雞的養殖;平壩發展優質水稻,引進中藥材種植等。「2016年成立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脫貧戶)』發展模式,與當地村民一道,走出了一條「甜蜜路」。」
  • 腰包鼓 日子紅——酒泉戰貧成果豐
    7年來,37個駐村工作隊、111名駐村工作隊員常年駐紮戰鬥在一線,心貼心結窮親,實打實解難事,點對點拔窮根,確保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酒泉人民用7年時間給出了答案,實現了不愁吃穿,住房安全,有學上、有醫就的夢想。
  • 旅遊興旺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旅遊興旺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在生態民俗旅遊方面,陳文森介紹,酉陽突出山水、人文特色,大力推動景城融合、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桃花源5A級景區和龍潭古鎮、龔灘古鎮、神龜峽3個4A級景區持續升溫,酉陽遊客接待量、旅遊綜合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 大方:辣椒紅了,腰包鼓了,日子火了
    10月13日,筆者走進中國皺椒之鄉貴州省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辣椒種植基地裡的辣椒全紅了,村民們一邊採摘辣椒,一邊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到處一片忙碌景象。    「為了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我們坪興社區巧借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針對人多地少、農戶散種不划算等實際情況,將有限的耕地聚攏來發展,這才有了眼前這一整片的辣椒種植基地。」正在基地裡幫助村民採收辣椒的坪興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楠說。
  • 稻香裡說豐年|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子
    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 03:29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03:29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正值萬壽菊大面積採摘季,鄉親們把自家種植的萬壽菊採摘下來送到收購點。我們一起來聆聽豐收的聲音。在龍沼鎮八方村,67歲的劉祥付正在自家庭院採摘萬壽菊。他一手拿著盛花的袋子,一手嫻熟地採摘著菊花。今年,他種植了400平方米的萬壽菊,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
  • 22個控溫大棚種植蔬菜、栽培食用菌,泰安劉家疃村打造「火鍋」大棚
    在邱家店鎮劉家疃村的大棚裡,各種蔬菜、食用菌在溫暖的環境中旺盛生長。據了解,近年來,劉家疃村依託22個控溫大棚,種植菠菜、韭菜,栽培平菇、榆黃菇、黑木耳等,打造鄉村振興生態產業新樣板。依託高效栽培技術,帶領村民踏上致富路近日,記者來到劉家疃村農業科技產業園,大棚管理人員正在忙著採摘平菇。
  • ...張坊鎮擦亮「房山磨盤柿」品牌 「鮮柿」變「冰柿」 撐鼓村民腰包
    從「靠天吃飯」變為「靠技能吃飯」,從「一季有收入」變為「四季有收入」,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了。靠天吃飯豐收常遇「大小年」20年前,遊忠華嫁到張坊鎮大峪溝村,跟老公一塊兒打理自家的30多棵柿子樹。遊忠華早就聽說張坊鎮的「磨盤柿」有名氣,大峪溝村被稱為「中國磨盤柿第一村」。「可是,柿子好吃樹難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