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測出9款嬰兒奶粉有致癌物質
雀巢、惠氏、美贊臣都上榜了
這次,香港消委會共檢測了15款密封包裝嬰兒配方奶粉,查出來的問題多多——
15款奶粉,都含有汙染物氯丙二醇(3-MCPD),食用過量可能損害腎功能或男性生殖能力。
含量最高的品牌是「BELLAMY'S ORGANIC」,每公斤含有120微克3-MCPD,如果按建議份量餵哺嬰兒,會超出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攝入限量。
同時,有9款奶粉測出含有具基因毒性、致癌性的縮水甘油酯(GE)。
除此之外,這15款奶粉還都含微量鉛,最高每公斤含0.01毫克,差一點就踩過了標準線。
鉛中毒,對人體的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腎臟等造成嚴重損害。尤其是對孩子的神經系統,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最後,消委會又發現,有6款奶粉標籤中的營養素含量與測試結果有差距,超出相關指引的規管容忍限度。
也就是說,奶粉實際營養含量比標籤寫的要低,而且還低了不少。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虛高了,家長們如果按標籤給出的營養值投喂,長期下來,就有可能導致寶寶的部分營養攝入不足。
公布檢測結果不久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就回應稱——
這些奶粉的有害物質含量只是超出了歐盟的「健康參考值」,即建議嬰兒每日攝入上限,但沒有超出市場監管標準,所以還是合格的、安全的。
Emmmmm
當初,內地媽媽們花著高價錢、費老大勁,非壓從香港給孩子買奶粉,不就是圖它高品質嗎?
結果,現在一看,居然是劣質產品……
雖說是「合格」的,但花大價錢買中下等甚至下等奶,那不是傻嗎……
你以為外國奶粉就這麼香嗎
三聚氰胺都是他們玩剩下的
在此之前,香港奶粉,一向是「高品質」奶粉的代名詞。
大家應該還記得,許多年前,深圳、廣州、珠海等地的家長,撲到香港、澳門買進口奶粉的瘋狂景象,「水客」幾十罐幾十罐奶粉往大陸運。
一時間,奶粉價格上漲,奶粉短缺。
香港還推出了「限奶令」,規定一人只能買兩罐,不然就罰款或監禁兩年。
從2008年到2017年,國產奶粉的市場佔有率從原來的65%以上一路暴跌至30%以下,一線城市只有15%。
進口奶粉則迅速擠掉國產奶粉,佔領了中國奶粉市場的半壁江山。
△圖源:新京報
但誰能想到呢?當初那麼信賴的香港進口奶粉,竟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安全。
大眾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 根源在於那幾起 「毒奶粉事件」。
尤其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徹底打擊了國內人民的信任。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國外玩這一套比國內還早。
早在1955年,日本就出過「砒霜奶粉」。這可是要命的東西,比三聚氰胺毒多了。
日本乳業龍頭森永集團在加工奶粉的過程中,添加了劣質的磷酸鈉,用作乳質穩定劑。
結果,嬰兒喝了之後全身發黑、嘔吐、腹瀉、肝臟浮腫。
一查才知道,劣質磷酸鈉裡面混入了砒霜,導致一年內130名嬰兒死亡,活著的孩子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但森永集團並沒有為此事負責到底,受害家長為了維權,奔走了十幾年。
國產的奶粉含三聚氰胺,國外也有!
2008年,中國爆發「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巧的是,那一年,美國也查出了「三聚氰胺奶粉」。
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發布消息,美贊臣Enfamil LIPIL補鐵嬰兒奶粉含微量三聚氰胺,雀巢Good Start強化補鐵嬰兒奶粉含微量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的一種衍生物)。
2009年1月份,這兩款奶粉再次被分別檢出含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
美國FDA表示,根據最新檢測的結果來看,有問題的產品比原來多了一倍,「汙染極其嚴重」。
所以,洋奶粉也不見得真這麼好。
只是沒有被報導出來,或者我們沒有關注到而已。
你以為都是外國奶源、無菌環境?
天真!
很多人迷戀進口奶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國外的奶粉,生產標準高,奶源信得過。
Emmmm
真的嗎?
2017年,法國牛欄(Milumel)、喜麗雅(Celia)和貝果(Picot)這些口碑極好的歐洲奶粉,就發生過沙門氏菌汙染事故,導致法國37名嬰幼兒患病。
汙染源就在於克朗工廠。
2005年出事之後,他們並沒有完全清理乾淨工廠,工廠的沙門氏菌一直沒有被清除。
整整12年都沒有清理乾淨啊!
你想想,有多少奶粉在這裡生產,然後銷售到80多個國家。
這汙染規模,真是前所未有。
奶粉罐也可能不乾淨。美素、諾優能、雀巢等品牌的奶粉罐就曾因沒有經過仔細清洗,鐵罐內皮的芳香烴油滲透到奶粉中去了。
紐西蘭,世界上最好的奶源地之一,其奶產品也出過問題。
2013年,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的部分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曝可能受肉毒桿菌汙染,相關產品已出口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
原因,竟然是一根管子沒有正確清洗。
而「很注重食品安全」的日本,也會在生產過程中,人為地將退貨的過期牛奶作為原料重新利用。
所以,不必對進口奶粉抱有太多美好的幻想,商家說什麼就信什麼。
12年過去了
國產奶粉可以相信嗎?
進口奶粉有問題,難道要喝國產奶粉嗎?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現在,12年過去了,國產奶粉可以相信嗎?
看看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拿出的數據吧。
事實上,在蛋白質、脂肪、菌落總數三大指標方面,中國標準比美國、日本要嚴格得多,只是比歐盟標準低一些。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標準是上限,其實是底線,國內大多數乳企的標準都高於國家標準。
《2018中國奶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乳乳蛋白含量平均值為3.25g/100g,乳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84g/100g,遠高過國家標準。
△2020年內蒙古規模牧場生鮮乳指標
有的家長說就算國外奶粉出了問題,也是人家自己查出來的,而我們是被監管部門查出來的。就衝這一點,我也寧願選國外奶粉。
事實上,經過12年前的打擊,現在國家的監管已經越來越嚴了。
奶粉企業不僅需要批批自檢,在市場流通時,還需要接受國家監管部門的月月抽檢。一旦抽檢不合格會被全國通報,產品下架召回,一年內兩次不合格可能被直接吊銷配方註冊證書。
近三年,國產奶粉的合格率在不斷攀升,達到了99%。
可沒辦法,很多人還是不放心那1%。
看來,國產奶粉要取得中國家長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外奶粉不一定更香
去掉我們的濾鏡
只要是適合寶寶的
就無所謂國產還是進口啦
1.新京報,《「三聚氰胺」事件十年之後,如今的國產奶粉是否值得信賴 | 有理數》
2.中國食品學報,《世衛組織確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每日可耐受攝入量標準》
3.人民網,《德國機構稱部分嬰兒奶粉檢出礦物油殘留》
4.每日經濟新聞,《「三鹿事件」十年後:國產嬰幼兒奶粉抽檢合格率達99%》
5.礪石商業評論,《中國乳業的真相到底如何》
6.紐約時報中文網,《紐西蘭乳品企業恆天然就問題奶粉道歉》
7.參考消息,《外媒:法國多品牌奶粉疑受沙門氏菌汙染 已啟動全球大召回》
8.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嬰兒奶粉大檢測 9 款驗出汙染物及基因致癌物》
9.羊城晚報,《香港多款奶粉檢出致癌物?官方回應:均無超標可放心食用》
10.文匯報,《50年前日本毒奶粉事件:一年內130名嬰兒夭折》
封面來源:網絡
記者 | 陳婉璐 編輯 | 李鉞 視覺 | 鹿丸塵-《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更多內容,請點擊下方搜索欄搜索
/ 長 按 識 別 二 維 碼 關 注 我 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