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明在前不久推出一款無線智能體重秤。該體重秤與同類競品差異不大,可以測量用戶的體重、BMI、體脂率、骨骼和肌肉含量等參數,還可以根據使用者身體參數的不同最多可以自動分辨16位不同使用者。搭配G家其它運動產品就可以在同一套用戶系統裡面測算用戶的運動品質與數據。
千元級的智能體重計優勢在哪裡?
1.首先數據自動整理,更好理解身體狀況
2.支持多用戶自動識別,一家人都可以用
3.除體重,還可看到體脂、水分、肌肉等普通體重秤無法測量的數據
4.為第三方運動軟體提供數據支持
5.對於專業運動員有數據支持的作用
產品主要提供了數據統計同步Garmin Connect,同時可以測量體脂、水含量、肌肉率、骨重值多種數據,支持辨別最多16位用戶使用。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屏幕上的wifi標誌,毫無疑問這是一款無線體重秤。並且產品支持ANT+與藍牙傳輸數據,無論是移動手機端,還是直接聯網同步數據,相信多種同步方式的配置會方便很多。
相比採用ANT+傳輸的產品,得益於WiFi的便利性和傳輸速度快的特性,這款體重秤的數據傳輸自然很給力。目前,Withings和Fitbit的體重秤已經實現了Wi-Fi無線數據傳輸,而其他的卻還只支持藍牙和ANT+傳輸。
至於WiFi的連接,用戶需要通過Garmin Connect手機應用或WPS訪問附近的無線網絡訪問點即可。如果通過WPS連接,最大的便利就是不需要輸入訪問密碼。啟用WPS功能後,智能秤就可以自動配對了。
配對成功後,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Garmin Connect帳號,這款智能秤可以依此來識別不同的用戶。也正因為如此,它能支持多達16個用戶共同使用一臺體重秤,這項功能是佳明智能體重秤獨一無二的特性。
登陸帳戶後,首先會彈出一個頁面(如下圖):
點擊「get started」後就進入了用戶主頁,在這裡用戶可以設置個人檔案資料,包括姓名、性別、身高、體重、生日,這些資料默認是不對外公開的。
完成上述操作後,就可以開始測量了。通過體重秤的底部的一個按鈕,用戶可以按需切換英鎊、公斤、英石三種不同的計量單位。選定計量單位後,在體重秤的屏幕上會顯示相應單位下的數值。首次使用得到的數據,體重秤會先進行用戶信息驗證識別。在體重秤背面設計單位切換,用戶可以很方便的手動切換。
用戶帳號切換後,它會將該用戶的體脂、水含量、肌肉率、骨重值立即展示出來。如圖所示,這幾項數據的圖標就排列在體重秤屏幕下方。
這些數據都將上傳到Garmin Connect,當然,使用MyFitnessPal等第三方應用也是可以的。
這是通過手機查看到的數據信息,根據數據顯示,這款體重秤的精確度表現十分優秀。並且這些數據如同跑步腕錶數據一樣,可以進行匯總整合,這樣用戶就能夠得到一份長期的健康報告數值。減肥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與Withings WS-50相比,Garmin的這款體重秤的重量和體積都大於前者。不過,這類產品不需要隨身攜帶,這樣的問題也無關緊要。只是這兩者的表面都光滑反光,容易留下腳印,經常擦拭保持清潔是不可避免的了。此外,Garmin為用戶提供了黑、白兩色的款式。
總體看來,Garmin的智能體重秤的測量功能相對全面,同時支持WiFi、藍牙和ANT+,還能配對自家的智能手錶、碼錶等設備。但是,相對於分別能配對100個、32個數據平臺的Withings和Fitbit而言,Garmin在這方面就略顯遜色了。
產品預訂在今年11月份上市,預訂售價為150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000元,相對於G家的手環產品來說,還算在同水平範圍內),同步還將有新款心率版智能手環上市,目前國內還未有上市信息,相信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之後才能購買到。
最後再來說說產品的一些不足,智能體重秤目前在市場上還屬於比較空白的產品類別,一般有專業運動產品背景的品牌加持過,會比較值得用戶信賴,但是價格也會比較高。
目前智能運動產品雖然已經可以獲取到很多數據,但是用戶卻很難透過數來進行生活品質的改良。未來如果能夠透過G家其它的產品,對用戶的運動量、身體狀況作出合理的判斷,能夠給用戶一些可行的指導建議,相信這類別產品的實用性會更高一些。畢竟運動智能設備,與純粹拿來把玩或者拍攝影像的產品不同,除了記錄過程與結果之外,用戶更希望得到專業的指導意見。相信同類產品進入普通家庭還需要一段時間。
via:dcrainmaker
|野玩兒編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