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封城2個多月後,武漢宣布解封。
88歲的廣州美術學院(下稱「廣美」)教授梁世雄和89歲的廣美教授蔡克振也為這一消息感到振奮。不久前,他們將為武漢所作的書法作品無償捐贈給廣東省博物館作為抗疫見證物。
對於他們而言,武漢存在於記憶中的一段青春歲月中。他們親身經歷過武漢抗洪防汛的過程和長江大橋的誕生,對武漢有著別樣的感情,每每想起總是會掛念幾分。
「我們在武漢讀書,在武漢工作,然後來到廣州,心裡都還是惦記著武漢的。」蔡克振老先生頓了頓,接著說,「我的子女外孫都在武漢,聽說武漢疫情好轉了,我們為大家高興。」
▏參與武漢抗洪救險,創作抗洪宣傳畫
梳理廣美的歷史可以發現,廣州美院1953年誕生於武漢,當時還名為「中南美專」,1958年遷往廣州後才改為「廣州美術學院」。
梁世雄和蔡克振當時正就讀於中南美專,1954年,中南美專全體師生參加了武漢的防汛大會戰,他們也在其中。
蔡克振回憶到,當時中南美專停課,他們跟著抗洪隊伍來到長江邊上抗洪救險,在張公堤上搭起了小棚子,築起防浪堤,還成立了中南美專青年防汛突擊隊,他當時擔任副隊長。
「那時學校號召大家畫了許多關於防洪的宣傳畫,給抗洪加油打氣。」其中,梁世雄參與了關山月、黎雄才集體創作的《戰鬥在張公堤上》,蔡克振畫了一張《魚的對話》,後來被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拿去,做了電影《武漢的防汛》的片頭。
為抗洪畫像的事情,在蔡克振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受到觸動的蔡老又拿起畫筆,創作出畫作《留住希望》。「我想現在的武漢也是一樣,它正慢慢恢復元氣,人們的生活也在恢復,雖有困難和損失,但好在留住了希望。」
▏以筆為援,書法作品無償捐贈
雖年近九旬,梁世雄和蔡克振仍以筆為援,分別創作出《英雄城市》和《心力鑄長劍,武漢斬疫魔》等書法作品,如今已被粵博作為抗疫見證物徵集收藏。
談及捐贈書法作品的初衷,蔡老談道:「作為美術學院的老師,我們希望同學們能關心社會,關心生活。蔡元培先生提出『藝術的社會功能是成人倫助教化』,我很認同這一觀點,藝術要歌頌真善美,經得起人民群眾的檢驗,才能發揮作用。」
【記者】萬璇
【作者】 萬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