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
貴州特產如何變成旅遊商品
- 現 狀 -
顧貴菊老家是貴州赫章縣,之前她在深圳賣了赫章核桃十多年,在銷售過程中她發現赫章核桃雖營養豐富,是個寶貝,但因為品相不好,賣不起價格。四年前她回到家鄉創業,不顧家人反對,個人出資成立了貴州鄉裡人家農產品電商服務有限公司,開發核桃相關的系列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買家大多是外省人。創業四年來,終於在去年開始盈利,帶動了當地80多位農民就業。顧貴菊的核桃系列產品目前已經進入百裡杜鵑、韭菜坪景區銷售。
貴州三珍牧業公司成立於2019年,由八個大學生回到老家貴州麻江縣創業,做了一個以養殖、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循環農業,創立了「珍享吃」農產品品牌。旗下的兩個農場,吸引了廣東、香港、深圳等地的遊客前來體驗。麻江縣是近年來貴州興起的藍莓種植基地,貴州三珍牧業公司結合藍莓產品還推出了包裝新穎的貴藍面。大學生回鄉創業精神可嘉,從遊客體驗到產品包裝還是初級階段,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貴州黔青創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海軍本來是到貞豐縣幫助當地政府做鄉村產品策劃推廣的,期間看見貞豐縣糯米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好,決定投資入股,與當地政府共同成立了貴州貞豐一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茅臺、中石油、中國聯通、中國平安合作,其公司產品嚴格遵循大企業的標準化要求,產品用直播等方式推廣,去年一年銷售額達到600多萬,與當地20年老品牌胖四孃不相上下。羅海軍介紹說,今後他將深耕貞豐縣,幫助當地農民脫貧,開發伴手禮,做康養基地。
- 破 題 -
在貴州省今年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中,「三增一減」是目標也是重點,其中一增就是購買貴州旅遊商品要增長,如何將以家庭作坊佔主要比例的貴州旅遊商品板塊做大做強?我們有幸邀請到從事20多年旅遊商品工作,貴州旅遊協會旅遊商品發展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貴陽市旅遊行業協會旅遊商品分會副會長袁田進行解讀。
肖江:從事旅遊商品開發設計銷售工作20年,您成功參與創建及運營「貴州三寶」、「貴州風物館」、「淘黔禮」等旅遊商品品牌。首先請談談貴州旅遊商品行業目前面臨的困難是什麼?優勢是什麼?
袁田:現在的困難還是有的,比如說旅遊商品標準亟需規範,旅遊商品有待提質升級,產品創意及文化挖掘不足,旅遊商品的宣傳推廣水平需要提高,與市場需求結合度、體驗度不夠,消費層次不足,本土旅遊商品佔比不足,外省入黔旅遊商品市場監督管理有待提高。
優勢也很明顯,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貴州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井噴發展的良好態勢;貴州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產品、旅遊資源優勢;貴州交通設施高速發展的優勢;貴州近年來高速發展的「貴州模式」優勢;擁有從業人員的優勢:數千家旅遊商品生產銷售企業、設計研發企業,上萬名旅遊商品工匠、傳承人;貴州旅遊從業人員拼搏創新的優勢。
肖江:我看見貴州旅遊商品目錄裡面土特產、文創產品、農產品都包含在內,你認為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貴州旅遊商品呢?
袁田:實際上凡是能夠滿足旅遊者購物需求和傳播旅遊地形象的商品都可以稱作旅遊商品。旅遊商品具備實用性、紀念性、藝術性、收藏性等基本特徵。所以旅遊商品涵蓋的類別比較多,滿足遊客消費需求的文創紀念品、土特產品、工藝品、特色食品茶葉、陶器瓷器、文物複製品、字畫等等都是旅遊商品。
肖江:貴州舉辦了十多屆旅遊商品大賽,但與周邊省市相比,如貴陽沒有一條步行街來展示旅遊商品,進行轉化銷售。那目前貴州旅遊商品銷售渠道是通過導遊推介還是在電商平臺購買?導遊會推薦什麼樣的產品?
袁田:導遊的推薦和介紹是旅遊商品營銷不可缺失的重要渠道,但其他渠道也擁有更廣闊的前景,比如流量大的景區與交通門戶渠道(機場、高鐵站、高速服務站);或者以品牌形象店、專櫃的形式植入到景區周邊商業,如酒店、餐飲、娛樂、商超等;包括以網店、微店、微信自媒體、app渠道的線上平臺等。
旅遊發展成熟的城市都會有文化旅遊步行街,在貴陽建設一條集休閒觀光、旅遊購物、美食體驗、文化展示的步行街是非常符合旅遊發展需要的。目前在沒有步行街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推進「文創夜集」類的項目,選擇代表貴陽文化旅遊形象的文創小店、特色美食,統一視覺形象設計,在固定區域以流動小鋪的形式集中展示。這種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沒有步行街的不足,同時也能展示貴陽文化旅遊形象,豐富貴陽夜間經濟的業態,促進消費。
黔貨出山、出海,旅遊商品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旅遊商品是旅遊產業的重要支柱行業,旅遊商品對旅遊地形象的傳播是一個很好的渠道,有助於擴大旅遊地的知名度。隨著旅遊產業的提質升級,我們的旅遊商品在實用性能、包裝設計、產品質量等方面也都面臨轉型升級,我們通過與貴州龍、苗姑娘、黔藝寶、德昌祥等貴州的品牌企業深度合作,專門為旅遊市場量身打造特色鮮明、有一定檔次、代表貴州文化特色、經濟實惠的旅遊商品,目前已經升級了幾百個單品,在「淘黔禮」的線上商城和景區的旅遊商店都有很不錯的銷售數據。
肖江:聽說在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下,即將成立貴州旅遊商品協會,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協會的作用?
袁田:協會是政府和相關部門服務職能的有益補充;協會的信息融合可以為旅遊產業做好有效宣傳。協會的資源共享可以為旅遊產業提升做好支撐。協會多向渠道可以成為旅遊商品產業增值盈利的有效途徑。通過旅遊商品協會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整合行業上、中、下遊資源,在品牌打造、商品設計、市場開拓、產品營銷等各個方面形成緊密協作的協會平臺,通過產業鏈整合和創新優化組合,促進旅遊商品消費,做大產業增量,進一步激發市場消費潛力,將旅遊人群變為消費人群,將旅遊發展紅利轉化為消費紅利,推動貴州旅遊商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肖江:您如何理解胡忠雄副省長提出來的旅遊產業發展「三增一減」中與旅遊商品有關的要求?
袁田:胡副省長提出增加購物,推動貴州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還提出貴州旅遊商品本土化和提質升級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正當其時,大有作為。目前貴州省旅遊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也正在加速轉型升級的進程,貴州旅遊美好的未來離不開貴州旅遊商品產業的發展,而要實現旅遊購物的增長,旅遊商品從生產、渠道、銷售模式、宣傳推廣都需要創新和賦能。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利用好貴州豐富多彩的資源優勢,結合黔貨出山、脫貧攻堅、「黔系列」品牌培養、非遺文化傳承、「貴銀」產業推動、貴州農村產業革命12個特色產業的打造等,通過大數據手段,緊扣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大膽進行旅遊商品產業創新和改革,在實現貴州旅遊商品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是一定能夠實現旅遊購物增長目標的。
肖江:您作為在市場一線打拼的職業經理人,又是商品分會的秘書長,也正在籌備貴州旅遊商品協會工作,能否談談對旅遊商品產業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袁田:可以預見的是,疫情結束後的旅遊產業會發生巨大變化,未來是無法照搬和複製的,我們首先要做好擁抱一個新時代來臨的準備。雖然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但我相信有準備的人還是能夠抓住機會的。
我個人認為現階段的旅遊商品行業首先應該整合和梳理好貴州各類旅遊商品資源,通過貴州省旅遊商品標準體系建設,根據生產型企業、銷售型企業、文創設計型企業的具體特點,對產業鏈進行梳理和整合,推動旅遊商品貴州化和品質提升的進程。
發揮好協會在行業內的協調工作,最大化的做好資源疊加、渠道疊加、客戶疊加。實現貴州旅遊商品企業命運共同體的打造,發揮文旅融合的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增加文化體驗的融入。充分發揮山地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的特點和優勢,做好相關旅遊商品的開發和設計。
建議打造代表貴州形象的文化旅遊商品網紅街、網紅館,文創集市等,通過聚集效應和流量效應,助力貴州文化旅遊商品行業發展。集中全省旅遊商品的優勢資源,推廣旅遊商品智能宣傳售賣機,做好流量引入,打造覆蓋全省的線上線下旅遊商品營銷平臺。運用新媒體手段,做好宣傳和推介。
整合行業資源,搭建由企業家、文化專家、設計師、網紅、新媒體KOL代表等組成的貴州文化旅遊產品研發平臺,做好市場化細分、用戶畫像、文化定位。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產品服務,為文創旅遊商品的升級創造必要條件。
建議以品牌為核心驅動,以多彩貴州文化賦能,結合新時代的消費需求,打造一批高質量的貴州旅遊商品品牌。支持貴州品牌企業如黔藝寶、黔萃行、苗姑娘、貴州龍、德昌祥等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標杆示範效應帶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創建「政府+金融+協會+企業」的良性合作機制,建立「旅遊商品產業發展資金池」,通過資金槓桿和協會專家庫的研發力量,幫助企業打造貴州的「爆款產品」、「網紅產品」,「千億產品」,帶動產業的全面發展。
建議通過協會加強旅遊商品企業管理者培訓和交流的強度,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行業交流,提升貴州本土企業家的營銷理念、管理水平。幫助貴州旅遊商品企業管理者學習和成長。
建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出臺《貴州旅遊商品市場管理條例》,對市場部分亂象進行監督管理,維護貴州旅遊商品市場的良好生態。
- 對 話 -
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旅遊學院院長、貴陽市旅遊行業協會教育分會會長、三級教授殷紅梅:旅遊商品種類繁多,既包括在旅遊中使用的旅遊用品,也包括旅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文物古玩及其複製品、土特產品、旅遊書籍畫冊光碟等等。因此旅遊商品的開發與設計,特別需要處理好旅遊商品的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與現代化規模生產,商品的文化藝術性、享受性與實用性,特色化的研發、文創與雷同化的關係。
一是要以遊客的需求為核心,注意不同遊客的習慣愛好和消費心理,推出不同檔次、系列、品牌化的旅遊商品;二是從主題、用材、圖案和包裝入手,突顯旅遊商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把實用性的日常商品賦予紀念性的文化內涵,或把地區特色工藝品開發成具有文化載體的日常用品;三是強調旅遊商品固有的綠色特徵和包裝設計圖案綠色化,使用可持續利用的原材料資源;四是強化旅遊購物環境的休閒化、多功能,設施齊全,讓遊客娛樂購物。五是加強高校相關成果的轉化。校企的有效合作,能提高成果轉化率和人才培養與市場的對接度。
貴州民博會旅遊商品大賽評委會主席、貴州商品協會秘書長申敏:特產就是具有一些特殊屬性、特殊特點的產品,而所謂旅遊商品,是指帶有地域性、當地特點的產品,旅遊商品一定要突出地域的特點,旅遊商品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把其他地方的特產當成當地的旅遊商品。比如說雷山長裙苗的衣服一火以後遍地就都說是「本地」的旅遊商品。貴州境內東南西北都穿,然後湖南廣西四川也跟風,最後把特色變成了沒有特色,所以做商品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抓住特色商品的特色特徵,發揚當地特點。
旅遊商品是具有獨到特色的,比如說安順特色、貴陽特色、黃果樹特色、鎮寧特色等等,只有具有當地特色,才是旅遊產品,所以要做的就是在特產裡面顯出地域特色,而不是說人家有特產,我們就有。其實貴州在這塊已經上了很多當了,比如說黔東南的銀飾,在安順也用了黔東南銀飾,到了黔西南實際上也在用,雖然他是特產,但他喪失了地域特色,所以它不再是旅遊產品。
將特產變成旅遊產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第一,篩選出當地地域特色的產品,第二,把地域特色進行提煉,同時和時尚結合,和當代結合,因為人在買東西的時候有審美需求,一定要以當時當地的人以及針對消費群體的消費特徵,把它們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把特產成功的變成旅遊商品。
肖江觀察
80後張曉和表姐潘慧娟創辦的貴州瑞銀鳥公司,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主打銀飾和馬尾繡產品,去年一年旗下20家門店實現銷售2.5億元,在凱裡還有一家博物館。以銀產品為裝飾的「銀鍋制灶 酸湯絲娃娃」餐飲和集匠人現場製作、產品展示為一體的旗艦店在甲秀樓景區開業,成為一張靚麗的外宣名片,業態豐富、不斷創新是瑞銀鳥的制勝法寶。
苗疆故事創始人曾麗,多年研究苗族文化、保護和傳承苗族記憶,近年來她用貴州民族民間博物館IP與著名的文創公司白馬時光合作推出系列「苗」元素,深受年輕人喜愛,在淘寶和全國線下店大賣,還與愛馬仕和倫敦聖馬丁學院共同開發絲巾和服裝系列,升級貴州禮物。
以90後設計師團隊為核心的「爽爽的貴陽」黔貨文創平臺今年五一在天河潭奧特萊斯開業,店內有自己設計的貴州文創元素產品,也有與省博物館聯名的跨界創新產品,更是搭建了一個黔貨出山的文創平臺。
創新是貴州旅遊商品的源泉和動力,貴州特產變商品需要更多國內外年輕團隊的進入。
在貴州省委辦公廳的支持下,冠洲賓館在很短的時間內開業了農特產品消費扶貧服務中心,目前店裡已經有全省1300種農特產品,產品本著輕文創、便利店的模式,開發了小程序進行線上和線下銷售,今後將把這種模式複製到高速休息區、社區、景區、賓館等消費場所,面向省內外消費者。而花溪迎賓館在端午期間舉辦了「黔貨特產匯」,搭建消費者與廠家的產銷對接,目前已經舉辦了兩期,以後會形成一個周末固定的市集,用消費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山清水秀出好物,省領導牽頭發展12產業,推出黔珍12品,全省各地紛紛推出當地特色產品。各商家今年也是到處找平臺、想方設法要把貨物賣出去,這需要各地打破地域局限,全省一盤棋,共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平臺。
十多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致力於旅遊商品開發和匠人手共藝傳承保護,我們需要聚合力量、搭建平臺,加上協會規範,貴州旅遊商品購物量的增長,一定會助力貴州文旅高質量發展。
欄目顧問團
殷紅梅
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旅遊學院院長
三級教授
韓軍
貴州商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 教授
楊春宇
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三級教授、博士、省管專家
下一期預告:跨省遊開放,旅行社準備好了嗎?
上期連結:肖江有約 | 突破人才培養瓶頸 奠定高質量文旅發展基礎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策劃 | 肖江
文 | 肖江
刊頭 | 黃靖
視覺 | 李若瑩
編輯 | 陳景雄
編審 | 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