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外交部發言人之一,今天看到新聞說耿爽卸任外交部發言人,心裡挺遺憾的,以後估計「耿式」笑容和他「耿式」妙語連珠、犀利反駁都看不到了,祝願他在新的崗位繼續為國家發光發熱。
#語文#耿爽是73年的北京人,16年就職於外交部,4年來主持了近400場記者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7月3日,在回答英國外交大臣亨特的涉港言論時,連懟10個成語,語句鏗鏘有力,懟的對方無話可說,還記得那句話是「英國仍然不思悔改,繼續信口雌黃」、「純粹是自作多情、痴心妄想」、「這種說法簡直是厚顏無恥!」「亨特先生罔顧事實」、「這完全是顛倒黑白」、「亨特先生不要再自不量力」,精彩的回懟讓人感覺酣暢淋漓,類似的還有很多,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學們你想像耿爽一樣妙語連珠嗎,那就培養好自己的文化底蘊,語文的學習並沒有速成的方法,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積累,就像耿爽一樣,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也沒有現在的出口成章。老師特意為大家總結了學好語文的三種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0101 多讀與精讀,理解與思考
多讀書這句話經常會聽人說起,沒錯,多讀書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但要建在理解和精讀的基礎上,不然就會像聽故事一樣,沒太大效果。
怎麼精讀呢,其實和我們做閱讀理解類似,就以同學們的作文書為例,第一遍讀時,要注意將優秀詞句做上標記,寫下自己讀時的感受,這個詞或成語為什麼用在這裡,平時還可以用在哪裡,這句為什麼用誇張,這樣讀起來感覺有什麼不同。
讀了開頭就要想作者是如何引入的,設計是否巧妙,如果是你來寫,還有什麼引入方式,哪種會更好,文章是通過什麼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觀點的,最後又怎麼樣升華了自己的現點。文中舉了什麼例子,這些例子換個側重點寫,都還可以表達出什麼觀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梅蘭芳大師天賦不佳,師傅教很多遍都學不會,但他花兩三倍時間來反覆研究,最終練成。在你寫文章的時候,你根據你要表達的內容修改後變成寫堅持或者寫努力再或者寫刻苦。這樣一個故事就可以應用到多篇文章中,隨著我們不斷積累這樣的小故事,何愁寫文章時無內容。
而理解其實和精讀是不分家的,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有這樣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總是有同學寫成「備」或者「被」,這裡根據詩的意思很明顯是加倍思念遠方親人的意思,這個理解透徹了,就不會寫錯了。
0202 讀書必動筆,動筆必記憶
很多東西讀還是讀了很多書的,但時間一長就沒什麼印象了,原因就是沒有用心做筆記。語文的筆記怎麼做呢,碰到好詞好句,歇後語,成語等第一件事,先記到本子上,注意留兩到三行空隙,之後寫上意思尤其是成語,古詩等。然後思考可以用在什麼地方,最後將相關的精彩語句寫在這裡。然後根據自己理解的精彩之處仿寫一句。也可以試著即興發揮一段,為自己的寫作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讓很多同學頭疼的背誦來了,沒有誰真的是過目不忘的,所以將寫下的好詞好句好段,精典故事記憶下來就成了重中之重,不然打算引用一起經典,可是遲遲想不起來就尷尬了。讀書必動筆,動筆必記憶。這是第二個學好語文的技巧。
0303 模仿中創新,書寫百科日記
博覽群書增長了我們詞語,素材,認知等方面的積累,讓我們在寫作時有巧妙的構思,神奇的用詞,超出同齡人的見識。那平時如何強化鍛鍊這一塊能力呢。
很簡單,寫日記,很多同學總是不知道寫什麼,那老師這裡給大家幾個引子,可以將對今天看的書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也可以簡寫書中的故事,或者用這個例子換側重點來書寫,也可以仿寫其中一部分,在模仿中去創新,寫出自己的思想。還可以對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或者某一項作業,某一盤菜等做點評,或者為新做的手工,手抄報、實驗等寫教程,還可以寫寫班內趣事等等,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都可以寫,只要一天一天的堅持下來,並將所學到的詞語,故事運用到日記裡面,書寫出自己的百科日記,寫作水平和語文水平一定會大幅提高。
那妙語連珠,金句頻出就離你不遠了,同學們,你們未來的樣子,就是祖國未來的樣子,一起加油吧!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看看自己一句話最多能連多少個成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