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刺繡紋樣的特點

2020-12-07 寒寒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四千多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居住生活。他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能耕能織並能繡。貴州是苗族聚居區,同時也是苗族刺繡最豐富多彩的地方。在黔東南一帶,刺繡以花卉紋樣最聞名的有凱裡,臺江、雷山、劍河、黃平、施秉,麻江、丹寨等縣(市)。幾千年來,各地都有很大變化和發展,繡法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平繡、縐繡、辮繡、絨繡、布貼、綾疊、編織、挑花等,體現在服裝的裝飾、被面、背帶、掛包、童帽、手帕、帶子、鞋幫和-些定情物上,圖案紋樣有龍、蝶、花、鳥、魚、獸及果木等。造型富於想像,手法誇張,形象生動,色彩和諧。這些紋樣的組織變化及色彩與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有著密切關係,富有濃厚的生活意趣和濃鬱的鄉土氣息。

平繡手法

貴州清水江流域凱棠一帶的苗族刺繡和其他地區大同小異,這裡的圖案紋樣以花卉紋樣為主,幾何紋樣為輔。花卉紋樣採用的大多為花、鳥、獸、蝶、魚、蝦等自然形態。花紋布置非常嚴謹,以簡練誇張的表現手法,採取均衡對稱形式構成主紋,用花果小蟲、幾何圖形作為四周的陪襯,形成豐滿嚴謹的畫面。圖案紋樣的顏色以紅、綠、藍、紫、白為主,黃為點綴。衣飾上的圖案紋樣多以紅、綠兩色較常見。在配色方面,用色比較大膽,對比鮮明,有素有彩,素不簡,彩不繁。常見有以紫底起花,也有藍、黑、青底起花者。

花卉紋樣

服裝上圖案紋樣裝飾位置是:前襟、前領、後領、兩袖、兩肩,其主要紋樣在兩袖。衣角裙腳紋樣- -般以織為多見。也有加繡為點綴者。服裝上採用的圖案形式具有一定象徵意義,特別是蝴蝶及龍的紋樣,有很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楓香樹有一蝴蝶媽媽生了12個蛋,經鴝鵒3年的孵化,歷盡艱辛,才孵化出大自然的龍、雷公及人類的始祖一姜央。苗家姑娘把這個蝴蝶和鳥的形象刺繡在衣服上、帽子上和一些定情物上,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蝶、龍、鳥是大自然的象徵,也是苗家兒女興旺發達的象徵。

在前襟的圖案裡、花卉以對稱圖案紋樣為主,延伸至前領,後領的圖案多為二方連續紋樣。也有在後領大綾疊圖案紋樣的,前領、前襟因為有銀飾裝飾,故紋樣略簡於其他地方,而在兩肩兩袖上就極為豐富了。花卉紋樣的構思、構圖、形態、線條、色彩都很精緻,構圖常運用對稱手法和二方連續形式。色彩以紫為底,紅綠間繡,用白統一全局肩上的圖案組成,主要紋樣有五塊(也有七塊或九塊等)。

蝴蝶刺繡

常見的五塊圖案紋樣,其中間一塊是其餘四塊的對稱軸,兩邊圖案相互對稱,常規多採用花卉紋樣,也有繡織幾何圖案的。 兩袖上的圖案紋樣布局極為講究。上 下共分三層(有的分上下兩層,下層以幾何紋樣裝點,菱形圖案多見),上方的一層有九個方塊圖案,中央大塊為中心軸,向兩邊延續發展,兩邊圖案以中心點相對稱,花卉是主要紋樣。中間層是一個左右對稱的圖案紋樣,中心軸有一蝶形的花卉,左右兩邊各繡一隻鳥,鳥的造型手法形似於繪畫中的「橫向轉移」,它大頭衝向中心,兩隻大翅膀,一上一下,兩腳兩尾都是並列安排,造型生動、樸實。鳥的後面及空白處,由各種不同的大小花卉組成,巧妙地利用空間。

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後,迫使人們去尋求創造比自然更美的造型規律和手段。下層紋樣的作用主要是修飾以上兩層,以達到美的和諧。它也是以蝶和花為主,向兩邊延伸並對稱,在這一組紋樣裡,所佔面積小於中間層的二分之一,雖然面積小,它所起的作用是和上面兩層是一致的。在三層之間,每層上下都有一個「邊飾」,它如同繪畫中的邊框一樣,起襯託裝飾的作用。

蝴蝶和鳥刺繡

在「邊飾」上所 花的工夫是相當可觀的,有的是織,有的用「綾疊」,然後繡上一些幾何紋樣,儘管是點綴主題,但同樣構思巧妙。整個花卉圖案的色彩以紅、綠兩色為主,紅色表現花卉,綠表現葉、藤。綠葉環繞或延伸,把所有的紅花串聯起來,形成圍繞中心的二方連續帶狀紋樣。

這些自然物經過繡花女們按其所共有的特徵規律總結出了今天這樣的紋樣。因為她們掌握了每一一個形象的普遍和特殊特徵,她們有著很敏銳的觀察能力,經過深入的研究、比較,從中找出了這些規律,並將其用刺繡揭示出來。花、鳥、龍、蝶不受約束,看上去似乎變形,但抓住了主要特徵加以誇張,用極其簡練、概括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既樸實又引人人勝。

繡花女

刺繡中的幾何紋樣,多體現在一般便服和童裝上(在雲南、貴州西南部、湖北等地則以幾何紋樣為主),大多數為方形、三角形、菱形。三角形:它有一種穩中向,上的感覺,加上倒裝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正方形,飽滿莊重。整個刺繡由無數的大小三角形組合而成,間繡花卉和三角形形成對比。形似於繪畫中的蔬密對比,這樣鹼掉了瑣碎機械的感覺,使整個圖案紋樣統一在一起。

在這種裝飾紋樣上,基本骨架是三角形。大三角形中套有無數小的三角形,為了統一,用一根軸串聯起來,其中還有用色彩組織的方形,色彩紅、綠見多。幾何圖裡套有花卉紋樣,有各種不同的花紋,這些花紋的造型形似於蝴蝶形,大多是對稱的,有紅底起花,也有青、藍、紫底起花的,這些極為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給人們美的感受。

刺繡

一件苗族刺繡服裝的完成,是苗家姑娘歷經漫長時間的辛勤勞動,運用她們的智慧,花費許多心血結出來的碩果,是苗家刺繡的結晶。苗家姑娘為了能互相交流技術和展現自己的作品,往往要等到「吃新節」、「三月三」的爬山節,五月二十八的「龍船節」,還有各地的十月年、冬月年、春節等,身穿著自己親手繡織的衣服,佩戴各種圖案的銀花帽、手圈、項圈或銀衣,由不同地方匯集在一起,採用各種不同的社交形式進行交流。青年男女遊方,互相贈送禮物,妨往往將自己親手繡的、也是自己最滿意的禮品送給男方。這不但可以表示愛情、顯示手藝,同時也是傳播剌繡技術的一種渠道。

參考資料《中國苗族服飾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花紋圖案蝴蝶紋苗族刺繡的傳統紋樣,流行於貴州、湖南苗族地區。蝴蝶是苗族喜愛的形象,象徵幸福和美好。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服飾的刺繡針法繡挑、補貼和編結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的刺繡針法最常見的屬刺繡了,通常在少數民族服飾的衣袖、套袖、衣襟、盤肩、衣腳、褲腳、裙腳以及帽子等裝飾部位上都能見到。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製作工藝特點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就有記載,早在3 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植物、動物和礦物來進行布料染色,如樹皮、樹根、葉、果、花卉、硃砂、石青、墨魚汁等,在周朝就設有專門管理服飾染色的官員,稱為「染人」。中國傳統「五色」常常從藍草、茜草、梔子、五倍子等植物中得出,而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整體底色則常常以藍色、黑色、白色為主。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
    服飾用牲畜的皮毛製成,為了便於騎馬放牧,服飾一般都比較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衣袖長過手指。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不但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同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相關,而且同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關,這些因素綜合地構成了哈薩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哈薩克族的服飾,實際上充當了這一文化傳統的一種最外在、最直接的表徵。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服裝結構
    服裝結構研究包括了服裝結構及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原理,它既需要對現代服裝的結構進行研究,也需要對傳統民族服飾的結構進行研究,而現有的苗族服飾研究成果無法滿足這門新興學科發展的需要。比如,1984 年梅立崇的《少數民族服飾》、1986 年王世輔的《中國民族服飾》、1994年戴平的《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研究》、1994年韋榮惠的《中華民族服飾文化》、1999年楊源的《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圖典》等。除此以外,還有對苗族服飾進行專門論述的著作、論文。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在藝術設計範疇中指物體之間因為具有共同運用規律特點而形成的美的效果,強調整體上的美。對比與統一相互依存,這樣的美存在於萬事萬物中,和中國傳統陰陽觀相切合。萬事萬物存在陰陽,也就存在對比,對比的事物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須要統一,這又正反映出萬事萬物的關聯性。從整體上看,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的結構款式相對簡單,它與其圖案、色彩的複雜裝飾性形成對比。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中國古典服裝
    這種平面「十」字形結構以其原始樸素的面貌走過中國漫漫五千年歷史,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它看似簡單,但深人研究會發現其中隱藏著許多技藝秘密,凝結著古人的細密心思和卓越智慧。但是歷來對中國傳統服裝的研究多停留在形制、款式、圖樣等表面文化特徵上,涉及到技術層面的,也多是對包括服飾在內的紡織品的研究,如織造技術,刺繡技術等,而從來沒有人從裁剪、結構的角度對它們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
  •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衣冠王國」的本質
    以湖北荊州馬山一號基出土的大量戰國絲織品和服飾來看,墓主身份大約是貴族寵妾,隨葬服裝多是由手整幅刺繡的絲綢做成,領緣則用提花織錦,不但色彩華麗,紋樣十分生動,而且紋樣結構嚴謹,創作水平很高。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絲織品、南宋黃異墓的服裝皆有類似的特點。而明清以來皇族和貴族的服飾更是五色絢麗、做工精美。
  • 中國傳統服飾發展重在渲揚「寫意」文化
    新華社記者盧漢欣攝    新華網廣州12月13日電(記者 馮璐)13日,中國傳統服飾研究課題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展覽館舉行,課題展通過對中國傳統服飾及少數民族服飾的展示,提出了中國服飾發展重在渲揚「寫意」文化,需要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瑰寶來實現發展的課題。
  • 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北朝時期絲綢織錦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的北朝時期織錦。它不僅色澤豔麗,且圖案紋樣千姿百態,為世人所矚目。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百褶褲的研究
    營盤古文化遺址據推測約相當於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個年代是我國歷史上充滿了動蕩、遷徙的時期,這在社會經濟、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反映。在大遷徙的流動中,西域各民族有的入居中原,中原漢民族有的遷居西域,僅從服飾文化交流中,就可看出明顯的印證。百褶褲營 盤古墓出土的百褶褲,為手工紡織的純毛織品。它不僅質地細軟、柔和,且式樣新穎,做工細緻、複雜,呈現了變化多端的形態。這種褲裝形式僅此一例。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農業生產方式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特點,培養了中華民族樂天知命、追求和諧的民族性格。由農耕生活發展而來的「天人合一」的觀念,使中國古代服飾具有師法自然、人隨天道的品格特點。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樂舞服飾
    龜茲位於「絲綢之路」北道中樞,是古代西域城邦諸國與綠洲地區的大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在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伎樂圖、樂舞圖是龜茲石窟的主要題材,石窟壁畫中那一幅幅嫵媚多姿的樂舞者。手執排簫或懷抱琵琶,亦歌亦舞,十分熱烈。樂舞服飾是龜茲服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頗具特色。衫、裙、帔帛、紗巾為龜茲樂舞服飾的主要特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日本服飾風格其源頭在中國,其服飾效果很多與中國有相似之處)。因此同一民族的人們就算已經遷移分散,但是他們在經濟生活、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歷史發展上都有可追溯的共同源頭,少數民族雖然受地域分布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個性,但它們都同屬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向來具有多元性,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從少數民族服飾中去探索中國元素,這將使得「中國風」服飾設計變得更加豐富,獨一無二。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苗族服飾黔東型服飾,刺繡有平繡、辮繡、縐繡等手法。其服飾工藝以剌繡、挑花、蠟染、編織的運用較廣,圖案以動植物花紋為主。花帶紋樣層層花苗族傳統剌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等地。紋樣剖其內部平面,將花瓣有規則地分層排列,四面均齊,使紋樣具有安定、整齊之美感。常作背帶花中心主花飾紋,為苗繡較古老的紋樣。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中國傳統紋樣:古色古香,美不勝收!
    當閱盡繁華、千帆過盡、大浪淘沙後,只有屬於本國傳統文化的那部分記憶依然熠熠生輝!今天小編為您帶來「最中國」、真正能稱得上是古風的傳統中國紋樣!它們或是傳統服飾的元素,或出現在瓷器茶具等上面,但無一例外,都美的驚心動魄!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民族服飾強烈的色彩關係和用色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各民族的傳統服飾圖案對傳統圖案結構的研究,我國民族服飾傳統圖案的結構方式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單獨紋樣、適合紋樣等。單獨紋樣有兩種形式:對稱式單獨紋樣:又稱均齊式單獨紋樣。
  • 刺繡藝術|中國傳統刺繡文化
    這種工藝和彩繪有點相似,所不同的是彩繪用畫筆蘸顏料描繪紋樣,而刺繡則用繡針引彩線"描繪"紋樣。因此,在古代繪和繡常常被視為一事。▲ 鳳鳥花卉紋刺繡  戰國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中國的刺繡技藝源遠流長。早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已經出現在衣服上刺繡花紋的做法。商周時期的文獻對此也有專門的記述。
  • 傳統文化:古代繡品中的花卉紋樣
    刺繡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般用於裝飾服裝、被面、枕套、地毯、靠墊、裝飾畫等物品,是古代女性必備的手藝。上圖繡品繡有蝙蝠、團壽、雲紋、暗八仙(暗八仙指的是八仙使用的道家法寶分別是:葫蘆、團扇、魚鼓、寶劍、蓮花、花籃、橫笛和陰陽板,它們與八仙具有同樣的吉祥寓意,代表了中國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古代的蝙蝠象徵『福』,所以這個圖案的主題是『五福捧壽』。據《尚書》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也有「繡繢共職」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