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一些精力特別充沛的人,他們工作起來拼命,業餘的時間學習、健身安排得滿滿當當,節假日也沒少出去玩,還能抽出個空談個戀愛,活得特別有勁,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明明大家都是一天24小時的過,為什麼他們就能朝氣蓬勃,而有些人什麼都沒做,還覺得時間不夠用。與其說這個是時間管理,倒不如說這個是精力管理,良好的精力管理是通過不斷地使用和補充而達到一個精力的良性循環。
管理精力而不是時間才是高效能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怎樣科學地管理精力實現高效。
第一項儲備精力,個性化的遵循晝夜節律,提高睡商。
晝夜節律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生物鐘,它是生命活動以24小時左右為周期的運動和變化規律。
瑞典生物學家拉爾森認為,我們需要遵循普遍的生物鐘規律,也就是白天工作活動,晚上睡覺休息,一旦紊亂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比如肥胖症、糖尿病等等。但是由於個體存在差異,晝夜節律不能夠涵蓋所有的人,通過研究發早鳥型人群和夜貓子型人群的生物鐘存在了明顯的差異,而且在不影響健康和工作的前提下,這兩種人其實都很適應各自的生物鐘。如果強迫一個晚睡晚起的人去早睡早起,就等於違背了他的生物鐘,效果會適得其反,而且並不有利於精力的正常發揮。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遵循自己的晝夜節律,就是要在合適的時間裡做合適的事。
聽到這喜歡熬夜的夜貓子們或許鬆了一口氣,但是這並不代表睡眠不重要,相反提高睡商成了尤其關鍵的事情。
在單位睡眠時間裡恢復體力和精力的程度高低,我們稱之為睡商,睡商決定了你的精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持續地使用。飛人博爾特每天要睡足10個小時才能夠保持體能的正常發揮,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只要睡4-6個小時就能夠精力滿滿,可見睡眠時長由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和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共同決定,所以不用為自己睡得太少或者太多而焦慮。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夠確保精精力的儲備和輸出。
第二點是節約精力,目標精準,省去不必要的情緒。
積極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建立在良好的精力管理上,全情投入是精力的最佳狀態。
美國一家調研公司做過調研,發現在開始一項新工作半年之後,僅有38%的人還能夠全情地投入工作,入職三年之後比例則降到了只有22%,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目標不明確和專注力的喪失,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紙牌屋中的大人物們經常晚睡早起,精力卻依然旺盛,這是為什麼呢?其中有一個回答是因為精力好的人都會選擇重要的事情專注地去做。
一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對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上面的,達成目標的過程,沒有辦法偷懶,認清這一點就不會再糾結和拖延。
欲望就是向上的力量,年輕人沒有野心,那就是懶。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手機夢破碎,自己欠六個億,危急關頭,妻子曾勸他去美國避個風頭,對外宣稱下周回國,被羅永浩一口回絕。他在危急關頭,沉著應對,積極正面,在綜藝節目上自我調侃,要拍一部還債紀錄片《真還傳》。現如今的他用一年時間還清了4億的債務,他將用接下來的時間還清剩餘2億欠款。省去不必要的情緒,不逃避,專注精力做重要的事就對了。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應該儘早地樹立目標,省略無謂的情緒勞動,比如猜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八卦那些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際關係,抱怨這個不公平,那個不好,經常把精力分散在情緒上,必然會削減做事的精力份額。
第三點安排精力做好優先排序,學會切換思維。
要合理安排精力,首先要明確的兩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個人每天的精力也不是平均分布的。
針對這兩點,首先我們要學會給任務做個優先的排序,刪減掉不重要的任務,其次把重要任務放在精力的波峰時段完成。當精力處于波谷的時候,那就用來完成一些不重要的任務,或者是乾脆休息。
排列優先級不是去列一個長長的待辦事務的清單,而是決定哪些可以刪除,哪些必須執行。
做好精力管理,實現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