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機通常可以見到三種耳套:
其中軟塑套又分兩個版本:通用型和不同尺寸型。
通用型的耳套,例如音特美的三節套及一些兩節套,它們可以讓用戶自己選擇插入耳道的深度,通常會插的較深以加強隔音效果(這種方式同時也被認為是「異物性」較強的佩戴方式)。
不同尺寸型的耳套,例如舒爾的軟冒耳套就有三種大小:小號,中號和大號。用戶則根據佩戴良好後自己偏好的舒適度來選擇這些耳套。
除了定製耳膜外,海綿套通常被認為是最舒適並且隔音效果更好的耳套。與軟塑套相比,海綿套緊貼耳道形成的這種密封環境,會給使用者帶來一種更溫暖,更飽滿,有時甚至更加愉快的聽感。
海綿套也有兩個版本:通用型(例如舒爾的黃海綿),不同尺寸型(舒爾的黑海綿)。大多數海綿套是不可以洗滌的並且要求幾周更換一次)。
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在使用初期,即使是完美的佩戴,往耳道裡插入一個異物也是非常不舒服的。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耐心地去選擇適當類型、合適尺寸的耳套常常是需要的。
有了上面的知識,我們下來來說一說如何選擇耳機套。
應該考慮的因素一:淺入和深入的佩戴
大多數單節套的入耳式耳機,如常見的 EP-630 和 CX300,可以被我們完全的淺入到耳道裡(全入的話大約8-9mm)。潛入意味著較差的抗幹擾能力和隔音效果,但是對用戶來說卻更舒適。而大多數「多節套」的入耳式耳機則需要我們深入到耳道裡(全入後 >9mm )。深入意味著更好的密封性和更加的隔音效果,當然舒適度也下降了。
大家購買時可根據自己偏好來選擇。
應該考慮的因素二:耳套的材料
軟塑型耳套作為最常用的耳套,可以由矽膠或者聚氯乙烯來製造,並且可以生產不同的厚度。總而言之,矽膠套更軟也比聚氯乙烯套更舒服。需要注意的是,矽膠套的軟硬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應該考慮的因素三:耳套的厚度
原則是,越薄的耳套越舒服。不過薄的耳套隔音會差一些。
應該考慮的因素四:耳機外殼的設計
耳機殼扮演了安置發音單元的角色。基本上,外殼越小越瘦舒適度就越好。這就是為什麼 UE 的Super.fi 和Triple .fi 通常被認為是不舒服的幾種,他們的外殼太大而且很突兀。
本文不會給大家推薦某一款耳套,因為我相信,每個人的耳朵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可以根據上面闡述的因素篩選出自己需要一個怎樣的耳套。
燒耳機
微信號:likeh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