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SACD
音樂與音響發燒的典範
試音發燒天碟
《聲·音》hybridSACD
《聲·音》
hybrid SACD
在眾多樂迷的期盼下,《聲·音》hybrid SACD登場,兼容普通CD機和SACD機播放。SACD同時融匯了黑膠唱片的容量大與傳統CD體積小的優勢,聲響更具空間感、立體感,層次更豐富,保真效果更出色,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非常接近錄音室的效果。
SACD
SACD是Super Audio CD的縮寫,是超級音頻光碟系統,推出於1999年。是索尼和飛利浦在它們聯合開發的MMCD(單面雙層結構的高密度光碟)基礎上研製推出的新數字音頻格式。它的頻率範圍和動態範圍均優於CD。
1.SACD的編碼技術和採樣頻率
SACD採用了名為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數字流編碼)的新編碼方式,以高達2.8224MHz的採樣頻率(為CD的64倍)把原始的模擬音頻信號量化為1bit的數字音頻信號,當還原為模擬音頻信號重播時,所還原的波型與原先音樂的模擬波型幾乎毫無區別,比CD(44.1KHz/16bit)的波型更為完整。其聲音的質量很高,在20-20000Hz頻率範圍內的動態範圍達120dB。
DSD取樣方式與 PCM(CD)取樣方式對比。
2.SACD的容量大小
SACD容量與DVD-Audio相同,均為4.7GB,數據容量比CD大6倍,能夠將高規格的DSD音頻信息和數據都容納下來,完整送到聆聽者的手中。
3.SACD光碟結構
SACD結構大致與DVD相似,播放面有單面和雙面,信息層有單層和雙層。市場上的SACD光碟較多採用單面雙層結構,一層是0.6mm基片上儲存16bits傳統CD格式的信號,可與CD兼容,另一層是0.6mm基片高密度的半透明層,儲存SACD格式的信號,再將兩片基片像DVD碟片那樣粘合而成。這種光碟可以在普通CD播放機上播放,也可以在SACD播放機上播放,當然,兩者的音質是有差別的。
雷射讀取同一張SACD中的CD音軌與SACD音軌
4.SACD的製作生產
全世界暫時只有少數SACD中心,可以提供這種錄音和母帶製作服務。每一個製作中心的DSD系統都裝有獨特防盜版注碼器,所以SACD可以杜絕翻版。《聲·音》SACD在日本製造。
一張圖了解SACD與CD的區別
收錄9首最精彩的HIFI演繹錄音
囊括:交響樂、打擊樂、民樂
小提琴獨奏、發燒人聲等類別
(首次公布三首典範級實況錄音片段)
參考級試音天碟
限量發行,極具收藏價值
專輯取名《聲 音》源於一個發燒執念,就是在保證專輯音樂類別涉獵廣泛的同時打造一張音質與音場足夠真實精彩並可照顧不同發燒友口味及不同HIFI器材風格的參考級試音碟,儘可能通過音響美學與作品藝術性展現「真實」的HIFI靚聲。
在聆聽中您會發現本張唱片的聲音拾取趨近於真實臨場感與樂器音質的醇度,無論是專輯第一首由胡勝男與陸威伉儷在星海音樂廳演繹的小提琴與打擊樂二重奏小品《皮亞佐拉:1960的夜總會》還是第四首由高參使用1617 Amati名琴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演繹的《辛德勒的名單》;或是第八首由沈洋及馬斯頓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演繹的《月亮河》以及最後一首與電影《教父3》尾聲音樂同樣的歌劇《鄉村騎士》選段,均為實況同期錄音,力求在重放中展現真實聲場的質感與真實的廳堂空間之美。
而《四歲的海騮馬》;《GAGA》;《鼓詩》;《吉諾佩蒂舞曲》及《夜深沉》則是在幾個不同尺寸的錄音棚中靜場同期混錄。基於不同的聆聽器材與不同的聆聽環境,同一片段由不同的HIFI系統重放,聽感截然不同,在後期縮混及母帶製作中,我的主監聽系統選用了Dynaudio Crafft音箱橋接ACCUPHASE功放,搭配TARALABS RSC VECTOR1超時空喇叭線。而硬體信號線全部採用了Transparnt天仙配信號線;電源系統則使用再生電源搭配siltech銀彩電源線組成。希望這張專門為發燒友量身打造的發燒試聽碟可以令您的系統大發光彩!
臺灣音響論壇主編劉漢盛評測:
在這張CD中的九首曲子中,劉達選了三首音樂會的實況錄音,讓人聽了意猶未盡。雖然只有三首現場音樂會演出,但這三首的錄音效果都非常好,以我自己而言,光是為了這三首,我就會買這張CD。至於其他六首不是說不好,而是這六首都是取自達人藝典唱片已經出版的CD,市面上都可以買到。這三首現場演出中,第一首是小提琴與打擊樂二重奏,無論是小提琴或木琴,音質都非常好,而且現場空間感很真實,音樂與聽者之間有適當的距離,就象是坐在音樂廳中聆樂,並非近距離有壓迫感的錄音。這是在星海音樂廳錄製。
打擊樂:胡勝男 小提琴:陸威
星海音樂廳實況錄製
第二首現場錄音是 辛德勒名單」,這是在廣州中山紀念堂錄製,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老實說那小提琴的音質音色之美,還有拉弦的真實質感真的是第一流的,把這段錄音放在世界上諸多相同曲目中比拚,也絕對不會落人之後。
小提琴:高參 鋼琴:鄭慧
廣州中山紀念堂實況錄製
最後一首現場錄音是在蘭州音樂廳錄製,曲目是馬斯康尼歌劇 鄉村騎士」的選段,內中有獨唱與合唱、管弦樂團伴奏。這段錄音也是現場感十足,無論是獨唱家、合唱或管弦樂團都發出很美的音質,而且在自然堂音的烘託下,呈現出非常美的錄音效果。
文:劉漢盛
香港《音響技術》主編大草、馬田 評測:
關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