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昆蟲?

2020-12-16 知事分享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昆蟲都突然變大了,並且決定要與我們開戰,人類會毫無疑問地被打敗,我們會被它們龐大的軍隊擊潰。

據統計,世界上約有一億億億(或一千萬兆)只昆蟲個體,那代表1 後面有19 個零。

所以,與七十億的人口我們相比,這些無脊椎動物的數量遠遠勝過我們,其比例大於十億比一。這些令人震驚的數據也表現在其種群層面。地球上有超過60,000 種無脊椎動物,然而昆蟲綱涵蓋了一百萬種已知物種,且還有許多物種尚未分類。事實上,這些生物佔據了地球上約75% 的動物數量。

那麼,昆蟲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昆蟲的物種豐富度可歸因於許多方面,且共同使昆蟲成為最具適應能力、最能抗壓的生物。

1. 首先是它們優秀的繁殖能力。許多物種一生中可以生產數百隻後代,且這些幼蟲大多數會死去,但存活下來的已足長為成蟲繁衍下一代了。

2. 幼蟲成熟速度非常快速。其繁殖周期能很快地再啟,在短時間內一次又一次地循環。

3. 在昆蟲綱的分類下蘊含了龐大的基因多樣性,不同的種群中有著充裕的基因密碼,提供它們蓬勃繁殖所需的變異空間,以適應這星球上各式各樣的環境,即使在某些極端的環境下,也能有昆蟲生存。

扁甲蟲可以生活在-40℉ 的環境中;箭蟻可以在地面溫度高達155 度時外出;有些黃蜂則可以在高於海平面18,000 尺的地方存活。

昆蟲的外骨骼就像它們身上的盔甲,保護昆蟲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並幫助他們適應其他物種無法生存的棲息地。

它們的體積很小,雖然我們可能會將這點視為弱點,但它們能將這些轉為優勢。由於大部分的物種體型如此迷你,數百萬隻昆蟲可全擠在一個小空間裡,並將其中的資源利用得淋漓盡致,這表示它們可以佔據整個生態環境中上百個不同的居住地。有些昆蟲以特定植物的根、莖、葉、種子、花粉或花蜜維生,其他物種,例如黃蜂會利用其他仍活著的昆蟲為食。它們會麻痺獵物,並把卵產在裡面,如此一來,當幼蟲出生就能一路吃出來、獲取養分。蚊子和螫蠅飲血維生,以這不常見的食物來源確保生存優勢。還有一大群昆蟲會圍著糞便聚集,蒼蠅在那裡產卵,某些甲蟲會把動物糞便做成一顆大球,用來當作食物和產卵的地方。

再來聊聊昆蟲強大的變態能力。這個過程不只讓昆蟲轉變成不同樣貌,且能幫助它們更加善用生態系中的資源。以蝴蝶為例,當它們還是毛毛蟲時,它們用很快的速度饑渴地嚼食葉子,好讓自己成長、作繭。但當它們脫繭成為蝴蝶,這些昆蟲便只需吸食花蜜維生。變態讓同個物種的幼蟲和成蟲,無需為了相同的食物來源競爭。因此它們能成功地共處在一個生存空間中,不會有所限制。這個過程非常有效,以致於86% 的昆蟲種類都會經歷完全變態。

我們很大、它們很小,所以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身邊存在著幾百萬隻生物,隨時隨地,每分每秒,無論檢查哪一塊土地,都一定會發現它們。它們的數量無以數計,它們的成功獨一無二。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昆蟲而非我們人類才是這個星球上真正的徵服者。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有多小,在它們身邊,昆蟲都感覺大了好幾倍
    Paul Rudd拍攝的一組紀錄片《小小世界》中,有一個特別可愛的畫面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畫面中,一隻猴子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身邊一隻綠色的昆蟲,昆蟲被它摸得不耐煩,默默地把自己的腿從它懷裡拿開,往前走了兩步。
  • MOVE圖鑑昆蟲:生動豐富的內容帶領我們進入昆蟲世界
    拿到《MOVE圖鑑 昆蟲》繪本時,我被「嚇到了」,第一,這是一本很厚的繪本,裝幀設計非常精美;第二,細緻、逼真的圖片,細節都拍的清清楚楚;第三,專業的團隊。日本最大出版社講談社出版,原版作者來自日本甲蟲協會、東京大學、日本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為知識保駕護航。標本實拍圖和昆蟲生態攝影作品均由昆蟲研究者、專業攝影師提供。為什麼要讓孩子讀這本書?
  • 為什麼淡水魚的尿那麼多?
    大自然趣聞揭秘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居然不是藍鯨!深水環境中動物血液有多少?為什麼淡水魚的尿那麼多?生物學家將鮟鱇魚身上的黏液塗在其他魚類的身上,這些魚類的天敵也會放棄捕食它們。為什麼淡水魚的尿那麼多?當魚類身體內部的鹽度高於它們周圍環境中水的鹽度時,水分子就會通過細胞進入魚的體內。如果它們不及時處理這些多餘的水分,身體就可能被脹破。
  • 小昆蟲也有大世界,孩子必讀的《昆蟲記》就選這本!
    不過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買書,量不在多在於精。 今天,小編就為看著各類「雙十二書單」,不知從何下手的家長們介紹一套寶藏科普繪本——《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
  • 《MOVE圖鑑:昆蟲》一本有溫度的昆蟲百科全書
    我是@Mfamily親子遊,家有二寶。某天,一年級的哥哥從學校的自然課上帶回來一隻馬陸。老師讓他們好好養,還要和它交朋友的時候,親娘真是毛孔悚然,大亂方寸,差點就甩它到地上。不僅有昆蟲、蜘蛛和蜈蚣等大家族的生動知識,更更更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昆蟲百科。為什麼這麼說呢?
  • 小生靈,妙設計——昆蟲的解剖結構有多神奇?
    幸運的是,世界上仍然留有一些謎團。用吸管呼吸昆蟲沒有肺,不會像我們這樣用嘴呼吸,而是用身體兩側的孔來呼吸。這些孔像吸管一樣,從昆蟲的身體表面延伸到內部,一路分叉。空氣填滿這些管道,氧氣經由吸管進入身體的細胞。這意味著昆蟲不需要用血液來把氧氣輸送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 如果不是為了娃,我不會走入昆蟲的世界
    小西瓜喜歡東西都有點重口味,上一階段是木乃伊,進行時的是蟲子。我是特別喜歡給自己挖坑的人,入坑容易,爬出來難,欣慰的是蟲子的世界足夠精彩。第一次對蟲子產生「好感」是我們去紐西蘭插班幼兒園時看過的Bug lab昆蟲特展,在《奧克蘭溜娃地圖》中有提到。
  • 網絡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沒腦子」……?
    前段時間,微信群裡有一個傳播非常廣的圖片:朝鮮確診一例冠狀病毒,被槍斃1例……很多人是不是都看過這張圖?為什麼會看到?因為傳播的人多了!為什麼傳播的人那麼多?不僅僅是農村人,很多有「學問」的人也被忽悠了——因為我幾乎在每個群裡(包括同學群)裡面,都曾看到過那個圖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
  • 日本原版銷量200萬科普圖鑑,帶娃探索妙趣橫生的昆蟲世界
    《MOVE 圖鑑昆蟲》是由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講談社聯合打造的MOVE系列圖鑑之一。該圖鑑的原版作者是來自日本甲蟲協會、東京大學、日本大學等多 所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保證知識的專業性、系統性。全書收錄了1200多種昆蟲,有的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有的是世界珍稀的,該書單是在日本就已售出了200多萬冊。。
  • 為什麼昆蟲後部是尖的?你一共有多少種昆蟲?
    有些是長長的翅膀超過腹部後再收攏在一起,顯得後部是尖的;雌性的蝗蟲、螽斯、蟋蟀,其腹部末端有產卵管,蜜蜂尾部的蜇針實際上也是發育未完全的產卵管。這些雌性蟲子,看起來後面也是特別尖。中華螳蠍蝽,它的後部更像根長針,那其實是呼吸管,就像潛水艇只在水面露出潛望鏡而艇身仍在水下而不被暴露,它在水下活動,要呼吸時也只露出一小截小管子,有助於它的"蟲"身安全。
  • 科學作文: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世界充滿了神奇和未知,他們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今天就跟著小魔法老師一起去觀察放大鏡下的奇妙昆蟲世界吧。【我要做到】1.有些昆蟲的觸角還有其他用處,如捕捉食物、平衡身體、幫助呼吸等等。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翅膀: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昆蟲的翅膀是由向兩側擴展成的側背葉發展而來的。昆蟲的翅膀十分靈活,不用時還可以收折在身體背面,還有不同的類型:鞘翅、覆翅(復翅)、鱗翅、纓翅等。
  • 在紙上與昆蟲朋友「約會」,11歲小學生繪製昆蟲畫集
    11歲的姜博揚宅家40多天,始終惦記著他的昆蟲朋友們。無法相見,他就用畫筆在紙上與昆蟲們「約會」,目前他已創作出一本昆蟲畫集。姜博揚是武漢開發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法布爾《昆蟲記》的鐵粉。他特別喜歡昆蟲,聽蟲鳴,觀蟲影,在校園和公園裡的草叢中,經常能看到他陶醉的身影。他不僅喜歡閱讀昆蟲類書籍,還一度在家飼養了螳螂、獨角仙等昆蟲。
  • 郵票上的昆蟲世界爾雅答案
    4【單選題】早在___D___年,現屬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土發行產業女神郵票,背景是雪梨風情,畫面上有女神坐像,旁邊是草編的蜂箱及飛翔的蜜蜂,這被公認為第一枚蜜蜂郵票,也是首枚與昆蟲有關的郵票。種動植物的郵票,其中有3張昆蟲郵票,這應該是世界最早的純昆蟲郵票。
  • 我的世界:模組世界中新添加的昆蟲,蠍子母體會用尾巴戳小綿羊?
    《我的世界》中有很多怪物,同時也有很多想要取我們性命的怪物,唯獨MC世界中的昆蟲很少,整個MC世界中就只有三種昆蟲蜘蛛、末影蟎、蠹蟲,這三個名字在MC玩家們的耳中真的是臭名昭著啊,玩家們只要談到他們的名字肯定會涉及到死亡這兩個字,因為他們在MC世界中可沒少取走玩家們的性命,不過小編今天不聊他們
  • 認識昆蟲,探索美好大自然
    有一天我看到一隻毛蟲,溫柔、莊重、緩緩地爬上屋角,吐出絲來纏繞自己,逐漸地形成一個蛹。我稀奇一隻毛蟲怎麼會變成缺乏色彩、陰暗的蛹。一天,一隻翅膀溼溼的、皺巴巴的、黑黑的蝴蝶爬出來,可憐兮兮地停在空蛹外。陽光照射著。忽然,那皺皺的翅膀展開了——哇!展開了大自然最美麗的顏色,飛上天空。好美麗的蝴蝶啊!有誰想到如此醜陋的外殼,裡面竟有如此美麗的生命,有一天會翩然向外飛去。
  • 英媒: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英國《焦點》月刊近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對於這個問題,文章給出答案稱:世界上有1200多種蝙蝠,佔了哺乳動物種類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原因為蝙蝠是唯一能撲翼飛行的哺乳動物,也就是說蝙蝠種群能夠遠距離遷徙,在地理上彼此相隔甚遠,從而演變出不同種類。而美國麻薩諸塞大學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多樣性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種類蝙蝠的飲食傾向於高度專門化。也就是說,假如一種基因突變導致頭骨形狀的變化或者下頜咬合力的變化,一隻蝙蝠可能就能吃這一區域其他蝙蝠所不能吃的水果或昆蟲。
  • 大千世界的小昆蟲:給昆蟲畫像
    文/張國雄 大自然中,昆蟲世界自成天地。它們美麗而又充盈著巧奪天工的靈性,吸引著我們去親近和了解。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可在觀察當中,用人性去呵護它們的家園,用蟲性去反觀社會與人生。低等昆蟲,發育過程中並無變態;高等昆蟲,不少則是完全變態。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則不會鳴叫。昆蟲的生活多種多樣,常選擇適宜自己的活動環境居住,我們把它,分為八大生活區域來介紹。◎居無定所。它們沒有固定的家,過著流浪漢日子。花叢中、樹葉上、綠草地間都可以躺下。
  • 手工大神:他用竹子創造了一個昆蟲世界!
    Noriyuki Saitoh是世界上少數 能夠結合解剖精華和豐富想像力 於一體的藝術家之一。 為了保證一個昆蟲的高度識別性, Noriyuki Saitoh在創作時, 會先雕刻出昆蟲的眼睛,
  • 昆蟲有腦子嗎?會思考嗎?有不變態的昆蟲嗎?昆蟲都有觸角嗎?
    書中寫道:昆蟲的神經組織的內部結構和神經中樞的工作機制在本質上與所有動物基本一樣,但是根據一般的身體組織的安排,它們的神經組織塊的形式與排列和神經纖維的分布相差很大;在頭部有一個腦,位於食管之上;昆蟲的腦具有高度複雜的內部結構,但是與脊椎動物的大腦相比
  • 把螳螂放大到大象那麼大,它有多厲害?實際上昆蟲放大必死無疑
    這種言論都是極為片面的,只看見了體型和力量的對比,卻忽視了昆蟲的身體特性。簡單來講,昆蟲的特性決定它們只能微型化,無法大型化,將昆蟲體型放大到巨型哺乳動物那麼大,只有死路一條。昆蟲作為低等動物,缺陷很多。昆蟲的呼吸方式是硬傷,放大後會迅速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