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大秦賦》終於與大家見面了,它所代表的不僅僅熟識這一系列作品的觀眾,對它的期待,也再一次將國產古裝歷史劇推入了新高峰。如果《大秦賦》是標杆之作,那麼國產劇按著這條路走就一定不會錯!
從《大秦帝國》的前三部系列作品來看,無論是哪一步都收穫了觀眾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穩穩地居於8.5分以上。自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到今天的《大秦賦》,我們看到的這部作品幾乎是經典的延續,從未翻車。
在如今國產偶像劇贏得高收視率,卻始終沒有好口碑的現狀下,《大秦賦》再一次證實了,並非是跟著大趨勢選擇流量明星就是好,戲骨們撐起的片子,永遠都要走在他們前頭。
雖然歷史劇如今已經不再吃香,更多觀眾的觀影喜好也向著言情傾斜,但是用心的作品不會被埋沒,《大秦賦》才是真正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細節之處見真章
古裝歷史劇相較於古裝言情劇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更傾向於真實,而後者可以加入許多主觀的設計。比如同為妃子爭寵,前者要尊重史實,避免誤導觀眾對歷史的了解,而對於後者觀眾也最多是看個熱鬧,並不期待從中學到多少歷史知識。
《大秦賦》就是一部正統的古裝歷史劇,尊重歷史也成了它最為出彩的地方。比如呂不韋對於秦朝制箭工藝的講解,就完全遵照秦朝的箭弩樣式做道具,並每個部位做拆解。
同樣還原度極高的,莫過於演員們的衣著,相信看過兵馬俑的觀眾,都會忍不住感慨一句兵馬俑「復活」了。
劇中演員們的頭飾與兵馬俑完全一致,就連身上的鎧甲也是塗漆製作。除此之外還有戰場上士兵們使用的武器,皆是秦朝的制式。
而在《大秦賦》之前的古裝歷史劇中,做到還原度如此高的就是《長安十二時辰》,演員們使用的室內作戰武器弓弩也都是縮小版的,這符合歷史上室內作戰會選擇的武器。
無論是《大秦賦》或是《長安十二時辰》,都是在細節上格外費心思的作品,兩部作品皆代表了當下國產古裝歷史劇的天花板。
不過這兩部劇依然有瑕疵的地方,比如《大秦賦》中的宮牆,看起來完全不像是多次抵禦外侵的樣子,反而嶄新如同剛建好一般。
不過即便是有不足,但是從細節依舊能夠看出《大秦賦》還原歷史的誠意。
開局燃燒經費,「大秦有錢了」
不少《大秦帝國》的忠實粉絲,看過《大秦賦》的感受就是「大秦終於有錢了」。雖然前幾部作品無論是劇情或是演員,都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但是觀眾希望看到的「大場面」卻遲遲沒有出現。
《大秦賦》彌補了這一遺憾,從開場就放出了「王炸」。秦國攻趙的戰爭戲份,讓人十分震撼,不僅十分自信地運用了遠鏡頭,完全不怕穿幫,甚至還讓觀眾清楚地看到了將士們的排兵布陣。
面對不一樣的進攻方式就有不一樣的抵抗陣列,還有殺傷力十足的箭弩和投石的武器,特效鏡頭一度讓觀眾身臨其境,仿佛巨石是投向自己的。
《大秦賦》的厲害之處,不僅僅是將古代戰場的恢弘場面再現,同時也將古代軍人將士的智慧體現的淋漓盡致。秦軍攻城井然有序,從步兵到戰車依次排列,而不是像其他歷史劇呈現的戰爭戲份一樣,只是毫無組織的攻城爬雲梯。
古代的仗到底怎麼打,看《大秦賦》的開場就能夠明白,這比多少文字的描述來得更加直接。井然有序的攻城方式,不僅讓觀眾看明白了,也還原了史實,這樣的戰爭戲看起來才是真的過癮。
完美呈現但又恰到好處,避開了經費燃燒過度導致畫面誇張。經費花對了地方自然能夠收穫相對應的效果,而不是將更多的經費放在流量明星的片酬上。
戲骨雲集,撇開了流量一樣可以火
《大秦賦》的好口碑和高收視率,都直接地說明了一部作品,將心思用在製作上到底有多麼重要。
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時,影視行業還沒有出現如今的亂象,不重視質量,純粹用流量明星吸引眼球。
好在2020年的今天,無數流量明星受到追捧,《大秦賦》依然堅持選擇有實力的演員,而非靠噱頭來博關注。也正是這樣的堅持,讓《大秦帝國》笑到最後,贏得漂亮。
其實,並非所有的流量明星都是演技上不了臺面的,《長安十二時辰》的選角同樣成功。易烊千璽的實力有目共睹,雖然演藝經驗不夠豐富,但他為角色的犧牲和想要演好戲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
有流量但不驕不躁,這樣的品質並非人人具備,太多啟用流量明星的作品翻車。高收視率爛口碑幾乎成了通病,但沒有流量明星,又實在難以站得住腳。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章,已經完全不需要流量來提高知名度,以往三部作品的高評分,就是最好的代名詞。因此,選擇有演技的實力派,才能更穩地給這一系列作品畫上句號。
演什麼像什麼的段奕宏,將「奸商」呂不韋演繹得活靈活現,而上一秒他還在採訪時不苟言笑。因為《妖貓傳》被熟知的辛柏青,演得了灑脫不羈的李白,在《大秦賦》中又為我們呈現了最佳嬴異人。
戲骨演員就是《大秦賦》的強心劑,即便是沒有燃燒經費的大場面,沒有精美的服化道,他們的演技也足以撐得起一個個複雜的角色,單看人物,《大秦賦》一樣精彩。
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或是《大秦賦》,它們所代表的皆是國產標杆,有誠意有堅守,這才是真正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