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水族圈關注我們哦!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是,養熱帶魚,死;養金魚,死;養錦鯉,還是死;養羅非魚,跳缸了,發現的時候已經是魚乾……除了挖個塘養草魚還沒嘗試過之外,葬身在我魚缸裡的生靈可說是不計其數,罪過罪過。一度對於自己養活物的能力產生懷疑,就此放棄了一段時間。
直到結婚生子,看著空曠的客廳,才又動起了養魚的心思。知道我黑歷史的母親大人語重心長地勸說我要行善積德,不要荼毒生靈為禍一方,反倒激起了我的不服:還就不信了,非要弄出一缸不死的魚來!
鑑於以往的慘痛經歷,此次痛定思痛,決心科學養魚,從基礎學起,於是度娘了幾個專業論壇,整理了一套自己的方案。
1、關於魚缸:
這東西往裡面扔多少錢的都有,由於我設定的目標極低,故而各種高大上的選擇都放棄了。魚缸大體分為海水缸和淡水缸,海水缸可以養魚養珊瑚,淡水缸可以或養草或養魚或二者兼有。對於初級懶人,養魚為主兼而養草是個不錯的選擇。有了目標,選擇魚缸就容易多了。首先海缸排除,那個極其燒錢,海魚和珊瑚都不是我這個級別能伺候得了的。其次排除底濾(即過濾系統的進水口開在魚缸底部),因為沒有濾桶(單獨過濾用的,價高但是很好用)的預算,於是成品頂濾缸就成為了最後的選擇。
至於品牌有很多,森森,佳寶等等都是國內水族的大品牌,產品質量相對有保證。本著只養小魚不買大缸的原則,我選了佳寶的小缸MR206BF 60釐米,先在某寶上搜了本地的賣家,然後訂貨自提,各種打折之後連缸帶櫃一共不到600大元~
這種頂濾的缸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優點是方便更換濾材及配件,因為所有東西都集成在上部,關掉電源摘下蓋子無論幹什麼都不麻煩。缺點一是噪音大二是和底濾相比過濾效果一般,這東西絕對不能放在臥室,否則小潛水泵工作時的噪音足以讓人失眠。
小時候總以為養不活魚是因為水不好,那時候只知道打來自來水之後曬水去去氯氣,放個一天半天的就往魚缸裡倒,然後一星期換一次水,然後魚掛掉。現在發現這種做法完全就是費力不討好。論壇裡有句話:「養魚先養水」,有了一缸好水,什麼魚都不用太過擔心。按照我懶人的理解,魚缸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態循環,魚類製造出的廢物,一部分由過濾系統過濾,一部分成為硝化細菌的養料,由硝化細菌來負責分解,硝化細菌主要是人工添加的,這種小東西對於魚缸的生態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硝酸鹽,它們幾乎什麼都能分解掉。有了穩定的硝化系統達到大體生態平衡的魚缸,一個月換一次水也是沒啥問題的。
2、關於濾材:
打開魚缸頂蓋就能看到過濾系統是由潛水泵、過濾盒,下水口組成的,其中過濾盒就是安置濾材的所在,一般小缸會分成兩個格子,分別放置以下不同的濾材:
1) 活性炭,這個要買專用的,幾塊錢能買一小包,一般150G也就夠用了。
2) 陶瓷環,神器,硝化細菌的棚戶區,這個要在每個格子最下面至少鋪一層。
3) 粗過濾棉,主要養細菌次要濾東西,有一塊就夠。
4) 細過濾棉,過濾盒最上層的存在,每次換水必清洗。
以上1-3項放進去就不用再動,每次換水只把細過濾棉拿出來好好清洗一番即可。
我現在的過濾盒是這樣的(最底層鋪滿了陶瓷環,上面是活性炭,後側黑乎乎的是粗過濾棉):
加上細過濾棉之後:
3、關於開缸
所謂開缸,就是正式養魚之前養第一缸水的過程。網上有很多專門的攻略,我來說說自己的懶人開缸法:
先設計一下小缸大致的造景,哪邊高哪邊低放沉木還是石頭,可以參考網上N多大神的設計,然後選擇自己能做得出來的,畫張草圖,按照圖買沉木買石頭。沉木花鳥魚蟲市場有售,當然如果身邊有人養魚從他缸裡撈幾塊上來更好~買回來先上鍋煮上幾個小時,煮到水變色,換水再煮個把小時就差不多了。石頭河灘地隨便撿,土豪可同沉木一同購買,洗淨便可。
魚缸入手後拆封清洗,外面無所謂裡面清水各種洗,包括水泵濾盒以及買來的濾材。空魚缸底部鋪水草泥(黑色小顆粒,養水草藏細菌用),按照設計圖的坡度堆好,然後放石頭和沉木做造型,如果沉木設計有黏水草,提前用專用膠黏好(這個最好別做,能黏的都是莫絲草,這也是我從過濾系統裡清理出的最多的水草,非常愛堵過濾泵)。然後加自來水,是的,自來水,不用曬,直接緩緩注水就成。待水滿,開啟過濾系統,此時魚缸裡水的顏色和英雄鋼筆水沒什麼區別,不要管它,濾個1天水就變清了。過濾泵不要停,等到第3天的時候放幾條「闖缸魚」進去,這批烈士的價值在於提供硝化細菌所需要的食物,由於環境惡劣,建議選擇生命力頑強耐折騰的魚種,我選擇的是斑馬魚:
這種魚真的很經折騰,當初的10條闖缸魚,到現在經過2年還剩了6條,依然在我的小魚缸裡佔有一席之地。
放魚的第二天,開始加硝化細菌,這個花鳥魚蟲市場或者某寶上都有售,直接倒水裡就成,然後隔一天再加一次,至於有的帖子說加酸奶什麼的不靠譜也沒必要,有點兒耐心,一個月左右硝化系統就肯定能建立起來,其間魚缸的水質會有幾次從渾濁到清澈再到渾濁的過程,不用擔心,無視就可以,最終還是會回歸清澈的。切忌,不要往水裡加鹽!鹽並不會增強魚類的抵抗力,偌大一個缸加一點兒食鹽也起不到什麼殺菌的作用的。
等過了第一個月,可以考慮添加魚種了,這就有個共建和諧魚缸的問題了,太鬧騰的魚不能選,比如小藍鯊;相互不對付的魚不能選,比如燕魚和虎皮;吃魚的魚不能選,比如潛水艇……經過一番比較,我買了如下魚種:
神仙魚,經過改良後的神仙魚,皮實程度僅次於斑馬,生命力頑強耐折騰,而且生性活潑喜歡追人,雖然有點兒小賤,總是仗著體型大時不時欺負一下其他的小魚,不過還是物有所值,10塊錢4條入手:
紅綠燈,這個單價最低起碼10條起,成群結隊遊起來煞是好看,不算皮實,勝在便宜,平時忍辱負重被各種魚追來追去從不反擊,是守法好公民的優良代表:
紅箭魚,一個魚缸總要五顏六色才好,於是通體紅色的這種魚就成為上選,長長的尾巴遊起來很有派頭,也算是皮實的魚了,不貴,10塊錢4條左右吧~
金苔鼠,我所見過最懶的工具魚,據說可以吃一些魚缸裡的青苔,不過以我個人的觀察,這幫傢伙多數時間就是找個地方趴著,不知道的人總以為這魚是不是掛掉了……
4、關於選魚
花鳥蟲魚市場魚販老闆們看顧客的眼神和看魚沒什麼區別,不想成為她們眼中的待宰羔羊就要養成會挑魚選魚的火眼金睛!我一般都是進市場找中間位置的大店面,先找一家老闆面相合脾胃的,俗話說「相由心生」,既然來買魚就要選個自己最能接受的交易對象嘛~和老闆聊聊自己想買的魚種,問問這缸魚進貨多久了有沒有什麼問題之類明顯得不到真實答案的問題,一般比較大的店面會相對比較講信譽,魚有問題對方會明確說暫時不能賣要觀察一下或者正在治療,沒有此類情況的就可以開始選,挑一些相對活潑的也就差不多了。
5、關於過水
拿回家,入缸前要「過水」。所謂「過水」其實是一個過程,讓魚商處的魚適應家中水質水溫的過程。通常先用夾子把魚商的袋子連魚帶水夾在邊緣,讓袋子裡外的水溫一致,然後在大約30分鐘內分3次逐漸把魚缸裡的水加到袋子內,最後再從袋子裡把魚撈到魚缸中,注意魚商處的水不能進魚缸,撈完魚之後就直接倒掉。
新魚入缸總會有個適應過程,免不了會掛掉幾條,優勝劣汰不必介懷。如果魚缸裡的魚不是很多個體也不是很大,一般1個月換一次水,每2周清洗一次細過濾棉即可,我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會特意曬曬水,往水裡打打氧氣,現在每次換水就是換三分之一,直接加自來水,至今無恙。
6、關於水草
考慮到魚缸造景和魚類的習性,我挑了據說是最皮實的水草:水榕和莫絲草,後者給我的過濾泵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過剛做好造型的時候還是很漂亮的。這幾種水草是很好養的,開缸種好之後加點兒葉酸就能活,每天保持3到4個小時的光照便可以茁壯成長了。莫絲草就像男人的鬍子需要經常修剪,懶人慎入。
水榕
莫絲草(長得特別快,修剪起來比較麻煩,不過很容易造型,高手之選):
7、關於魚食
我很懶,所以從來沒有給小魚們改善過生活,至今堅持顆粒飼料,相比活食省事得多。海豚牌的熱帶魚飼料就不錯,價格便宜量又足,到處都有。每天早晚各投餵一次,省心省力。
我的懶人小魚缸(其他都挺好,就是標貼歪了……):
以上就是我懶人養魚兩年多的一些心得,希望對於有意於養魚又不想太操心的朋友能有所借鑑~
來源:豬友之家
● ● ● ● ●
分享到朋友圈
就是對水族圈最大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