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創作也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積累而獲取讓人耳目一新的靈感。在去年紅火一整年的動漫《鬼滅之刃》中,作者也利用身邊的點點滴滴將這部作品進行了升華,獲得了年銷榜首的成就,更是吸引了眾多粉絲青睞。《鬼滅之刃》中體現生活元素筆筆皆是,從時代背景的闡述與變遷到人物設定的體現,都有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與發生的事情體現,而且生活常識被拿去創作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亮點。如整部作品中戰鬥所運用的水之呼吸戰鬥特效,從美術概念的構思到創作完全融合了日本獨特的生活藝術浮世繪,主角團以及鬼殺隊九柱所運用的呼吸之法與全集中呼吸常中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常識。
水之呼吸特效與浮世繪藝術的融合
在《鬼滅之刃》剛上映時的給觀眾們的體驗,從劇情到戰鬥場面,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水之呼吸劍技的出現,水紋流動的絢麗與視覺效果給人一種如同操控終端打擊感遊戲一般的感覺。從各種戰鬥場景都讓觀眾豎起大拇驚嘆道「燃燒經費」,然而這一系列的製作特效則是通過採用的一種日本繪畫的藝術形式進行融合而成,它就是浮世繪。
浮世繪起源於17世紀至今仍有這樣藝術繪畫流傳下來,其整個繪畫巧妙的將木板活板印刷相融合。並在江戶時代盛行起來,其這種繪畫藝術形式主要描繪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還有戲劇。而浮世繪經常被人認定成為木板刻畫,但這也是一種誤區,其實它也包含著手工繪畫在其中。浮世所指人們在生活之中所遇生活百態,塵俗人間的漂浮不定,衍伸為一種享樂的人生態度。繪則是將其記錄下來,從而盡顯繪畫藝術裡歡樂繁榮的華麗時刻。
浮世繪是版畫的一種形式,由原畫師,雕刻師也叫雕版師,刷版師三者分工通力協作完成。原畫師將原圖構思完成後,交由雕版師進行在木板活板上雕刻出原畫圖形,最後交於刷版師進行上色,在將圖案轉印到紙上,一個原畫的圖形要上多少顏色,則需要雕刻多少塊板,顏色越多其完成難度就越複雜。一個作品最終成型後但只有原畫師才能在上面落款。由於是江戶時代,幕府統治的政權下,文人義士的藝術作品也有著相對嚴格的審查條例,只有幕府批准才可刊行,一旦刊行成功後作品之上不僅有作者的落款,還會有著幕府的審查刻章在作品上出現。
江戶時代:始1603年終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在江戶幕府時期,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是實際上政權的控制者、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號稱日本國大君,日本天皇朝廷不過是被幕府架空甚至被監控的象徵性元首。與我們古代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如出一撤。
浮世繪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常見的藝術,隨著商業的發展也影響了海內外一些印象派的繪畫大師。在十九世紀起,歐洲採購日本的茶葉,其茶葉外包裝就是採用浮世繪版畫圖案作為包裝,從而將這種藝術流傳到了國外。1885年荷蘭梵谷到安特衛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鍾,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同樣得,梵谷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捲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知名的藝術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十,次於第九偉大的17世紀畫家林布蘭。
《神奈川沖浪裏》則是《鬼滅之刃》中水之呼吸特效的美術概念原型,對於漫迷來講一部動漫從漫畫轉變為動畫的製作似乎在了解不過了,例如新海誠的許多動畫作品中的取景與繪畫,都是由畫師親自背上相機外出取景,回來進行以動畫繪畫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也成為了很多動畫的場景在日本的實景都能找到原因。而對於飛碟社來說,本身就有著戰鬥特效實力的公司將繪畫藝術浮世繪與美術概念設計相融合,得出的結論自然是如虎添翼。
《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於1832年出版,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它描述巨浪威脅神奈川衝(神奈川外海)的船隻,與該系列的其它作品一樣,以富士山為背景。圖中描繪的驚濤巨浪掀卷著漁船,船工們為了生存而努力抗爭的圖像,遠景是富士山。這幅作品是北齋最有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日本美術作品之一。
呼吸之法選自最基本的生活常識
《鬼滅之刃》中最讓粉絲們羨慕的則是呼吸之法,鬼殺隊劍士利用呼吸之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體質得到升華,從而有著與鬼相抗衡的戰鬥實力。這種呼吸之法也存在消耗大量壽命的副作用,作為鬼殺隊的劍士視死如歸,與鬼王鬼舞辻無慘及其部下糾纏了千年之久。在動畫的章節中,呼吸本來就是一個虛擬的題材,為了得到更好的展現,往往許多戰鬥場景中都會體現出局部的特寫,通過角色面部嘴角流露出氣體進而展現呼吸之法的細節相當到位。其中呼吸之法描述也是在普通的呼吸之法,和全集中呼吸常中兩種技藝進行描繪,正是這兩種漫迷們所羨慕的呼吸之法,則是運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普遍的常識來進行創作的,現在為大家一一揭曉。
普通的呼吸之法:在動畫劇情中普通的呼吸之法最實際的展現則是炭治郎協同妹妹拜師於前任水柱門下,每天炭治郎的修行則是通過最基本的物理訓練來強化自身體質和反應技能。水之呼吸十中形態都運用這不同的呼吸節奏來掌控著不同威力,而所要練就這一種方式則是要有一顆相當強大的肺,通過物理訓練來增加肺部擴張,從而達到戰鬥中理想的最佳狀態。
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可能只是被劇情所吸引,跳出這些動漫所設定的情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鍛鍊體魄基本運動常識。想必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都在校園老師的安排下測試過自己肺活量。鬼滅中的訓練其實就是最為普遍的提升肺活量的物理運動。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合理的運用呼吸吐納的方式來提供身體機能必備的氧氣,在處於運動中的我們如果出現呼吸調節不當,就會引起腹部劇烈刺痛或絞痛,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岔氣」。而人在持續運動中,心臟會加速跳動促進血液的循環與流通,從而出現身體發熱流汗的正常機能代謝反應。當血液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消耗比平時更多的氧氣,為了達到這種人體機能需求,那麼我們在運動過程之中則會出現呼吸急促,甚至是胸部極度擴張的現象。最為明顯的對比,當處於休息時和處於運動後胸部前後有明顯的擴張跡象。舉一個明顯的例子:過杆實驗,在兩個杆子之間一個人在正常狀態下可以明顯側身穿過。當讓他運動過後,在進行第二次過杆實驗後,則會由於肺部收縮擴張強烈導致卡住或無法順利通過。除此之外,人在高度緊張時也會出這種情況,例如緊張,驚嚇過後。而動漫中提及所謂的劍技之型呼吸之法,就相當於我們在完成某一項運動時的一個標準動作,都是以深吸一口氣為前提,例如衝刺,加速等運動。
全集中呼吸常中:在機能恢復修煉章節中,提及到了柱們一直保持著全天24小時全集中呼吸之法,所以達到了超強的戰鬥能力,能夠輕鬆的秒掉十二鬼月的下弦戰力。而炭治郎訓練的過程卻非常的痛苦,其中將細節副作用都在動畫中詳細的描繪了出來。例如炭治郎在庭院中初步嘗試全集中呼吸之時感覺到頭痛,耳朵嗡嗡轟鳴,心臟有種要從嗓子中跳出感覺,全集中呼吸也可以用生活中常識得到完美的解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在上學時期都已經接觸動漫描述的全集中呼吸常中狀況。每個人的校園生活大大小小都會經歷到體育測試或者運動會吧。而全集中呼吸的訓練表現則與我們平時超負荷運動是一個概念。當人體機能在強烈的運動中達到極限,身體就會發出各種警報。以跑步運動為例,短跑講究速度與衝刺,全集中呼吸則是持續使人保持著衝刺階段下的狀態。當疲憊的身體發出警報之時,為了最後一段終點之路,都會選擇深呼一口氣進行爆發力的衝刺抵達終點。當放送下來之時,雖然身處空曠或者嘈雜的場地之中,人體自身心跳加速程度就可以感覺心臟似乎在嗓子眼跳動的感覺,甚至會出現停到自己的心臟在急速跳動的聲音,伴隨著陣陣的耳鳴,肌肉酸痛瞬間陷入無力狀態。然而這種感覺就是所謂動漫中提到的全集中呼吸常中,使自己無時無刻都處於極限與緊繃狀態之下。
藝術創作皆來源於生活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小夥伴是否頓時恍然大悟了吧,所謂的呼吸之法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所經歷過。正所謂藝術來源生活,創作也是如此。平常的我們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就是一件平淡無奇的小事,甚至扭頭就忘。而對於藝術家和作家來講,身邊所發生或者正在經歷的事情都會成為他們靈感上的來源。
也正是因為這些生活中的常識和元素,才能被創作者進行對作品的融合,從而產出像《鬼滅之刃》這樣受大家歡迎的作品。有些瑣碎的小事平淡無奇,但在會挖掘的人手中,或許就會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