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只有兩種音樂綜藝,一種叫《歌手》,一種叫其他綜藝。」一位樂迷朋友如是說。
對於這樣的評價,作為節目八年的老觀眾我深以為然。得益於芒果系打造綜藝的專業水準,以及熱愛音樂的洪濤和洪嘯,《歌手》在很多樂迷心中都是一檔相當有分量的節目。去年的《歌手2019》邀請來了臺灣民歌運動的重要參與者齊豫,以及曾代表全部中國歌手登上奧運會開幕式舞臺的劉歡。
兩位前輩幾乎是整個華語樂壇「泰山北鬥」式的人物,這讓《歌手2019》的口碑飆升,但是遺憾的是,這一年的《歌手》熱度仍不復當年。
今年的《歌手》換上了「當打之年」的slogan,官方的解讀是:「不再為扛鼎歌手搭舞臺」,這意味著我們一直期待的曾經華語樂壇時代的巨星們在這季將不再出現,《歌手》系列又一次改變了。
「改變」的不只是《歌手》,還有和這檔節目一起長大的觀眾們。第九期,2019年參加過《樂隊的夏天》的搖滾樂隊旅行團登上了奇襲舞臺,選擇的對手是一直以來以技術紮實著稱的聲入人心男團。
聲入人心選擇了Imagine Dragons樂隊的代表作《Radioactive》,大部分樂迷對這首歌都不會太陌生,在表現水準上,除了穩定的高音輸出,還有戲劇男聲的編排,同時融合交響樂的編排,這是一首在氣勢上相當「磅礴」的作品。
相比之下,旅行團帶去的《永遠都會在》就「單薄」多了。他們沒有對這首歌做針對競技的改編,相反,只是完整的呈現了原創作品。
奇襲的結果有一些「反常識」,旅行團樂隊贏了。在往常的印象中《永遠都會在》這種呈現形式是典型的「炮灰」打法,可是如有樂評人朋友指出的:「聲入人心男團的這次搖滾與合唱的融合併不和諧,呈現出來的改編不成熟。」看來,聽審們和專業樂評人們開始可以達成共識了。
其實從隔壁老樊奇襲黃霄雲時最終呈現出來的微弱票差就能看得出來,觀眾的需求在趨向多元化。
受眾想聽到些不一樣的,節目也自然需要作出一些改變。
《歌手·當打之年》得益於「當打之年」的首發陣容以及奇襲賽制,更多的年輕音樂人有機會登臺,這一次機會是難得的。作為樂迷,也認可節目的這次改變。
於歌手們而言:《歌手·當打之年》給了更多「當打之年」的音樂人表現的機會
我仍記得在《歌手2019》播出期間,劉歡為了在舞臺上有更多元音樂風格的呈現,準備了一份相當系統的歌單。但是,因為歌單更多的是「分享音樂」而少了勝負心,讓他競演過程中好多次都陷入到了被動之中。
齊豫在舞臺上演唱了很多她喜歡的經典原創作品,尤其是恩師李泰祥寫的歌,但是卻因為編曲的年代感而令大眾評審不買帳。
兩位歌手都有自己的堅守。劉歡認為給他一首歌的時間就能幫助歌迷打開一扇新的音樂之門,去深入探索類型音樂;齊豫認為用最初的編曲,才能遞音樂的本來價值;
他們的態度的確收穫到了正面的認可,但是卻沒能讓《歌手》獲得更好的收視成績。
我想是因為這歸根結底是一檔定位娛樂的綜藝,對於受眾音樂素養的影響耳濡目染尚可,一蹴而就不大容易。另外,作為一檔以「流行音樂」為主題的音樂綜藝,最主要的「出圈」手段應該是有一首更多受眾覺得好聽的作品被廣泛傳播。
於商業方面考量,曾經的「扛鼎歌手」,除了為節目「引流」之外,對這檔八年的「高齡綜藝」而言幫助越來越局限。
從前不久TME集團發布的2019年華語數位音樂報告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到,如今的華語流行樂壇早已經是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天下了。在年度歌手Top10榜單中,除了歌迷比較熟悉的薛之謙和鄧紫棋,多了周深、陳雪凝、易烊千璽、阿悠悠、摩登兄弟等新面孔。在年度專輯銷量榜單上,千禧年間走紅的音樂人僅剩下李宇春、周杰倫和林俊傑還能躋身榜單,大部分專輯是更年輕音樂人(組合)發行的。
今年各大媒體都喜歡用「出圈」這個詞,因為太多年輕音樂人影響力太局限了。蔡徐坤2019年7月26日發行的EP《YOUNG》截止發稿前(4月20日)全網銷售收益超過六千萬人民幣,但是顯而易見這張EP中的兩首歌都沒有被主流受眾熟知。傳播被局限在了粉絲群體中,其他的受眾不知曉或者沒有機會知曉他們的作品,這就是典型不出圈歌手。
有些新人只是需要一個舞臺。比如華晨宇,他的事業能更進一步,跟他參加《歌手2018》拿了亞軍,讓更多人認識到他的實力不無關係。比如趙雷,《無法長大》讓他在民謠圈站住腳,在《我是歌手》舞臺上演唱這張專輯中的《成都》讓他被全國人民認可。
對於新人歌手而言,只要有幾首歌被廣泛關注到,以後的作品就可能持續獲得關注,這對於事業成長來說難能可貴。
因此,對於《歌手》這樣的大眾傳播綜藝,讓更多的年輕歌手走上舞臺,就是給更多年輕音樂人機會。既然「扛鼎歌手」在節目中的作用越來越局限,嘗試把給他們的機會讓給年輕歌手,這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作為觀眾,除了希望看到「扛鼎歌手」參與競技時的「侷促」,看到更多元的音樂人和音樂形式也同樣會感到愉悅。
於類型音樂而言:給了「亞文化」音樂人走向更廣闊市場的機會
在這一季《歌手·當打之年》第一季第二期,說唱歌手劉柏辛奇襲華晨宇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雖然《Manta》沒有成為熱門作品,但是她的獨特Urban Music音樂風格受到了很多樂迷的關注。同時因為其一直以來與88rising廠牌合作,有著愈發成熟的國際化風格,使其被短視頻博主爭相模仿。大量的二次創作內容,也幫助劉柏辛收穫了更多人氣。
劉柏辛以前也是一位典型的「不出圈」藝人,她與最後一位「奇襲」歌手艾熱來自於同一季《中國新說唱》,是Mchotdog組的第一名並且是決賽圈唯一一位女rapper。從節目播出後的反饋來看,於劉柏辛和說唱音樂而言,影響都是正向的。
說唱歌手艾熱也沒有浪費這次在舞臺上表現的機會。
他沒有吹牛,《用音樂安慰你》的確是一首「展現說唱可能性」的作品。將說唱的flow編排和爵士樂的律動貼合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這起碼打破了部分人心目中說唱音樂就一定製作粗糙的固有偏見。與劉柏辛相比,艾熱的這次曝光可能局限於稍資深一些的樂迷。但是,艾熱的表現也算是能幫樂迷打開一個了解類型說唱的切口。
和搖滾樂一樣,因為早期無論王波和Iron Mic中的自由式說唱還是龍膽紫的說唱歌曲,都給人一種敘事性、批判性高於音樂性的固有印象。當代的中文說唱歌手,需要更大的舞臺展現自己音樂的更多可能性。
需要展示可能性的還有搖滾樂手們。
上一季逃跑計劃的表現就十分驚豔,將李宗盛大哥的《給自己的歌》與《Gravity》的結合演繹實實在在的展示出了他們創作上的巧思。旅行團樂隊的孔陽同樣是創作高手,第九期《永遠都會在》、第十期《逝去的歌》,都是旋律相當不錯的作品。
多數人對「亞文化」有誤解,就好像在美國的20世紀50年代以前一樣,人們覺得民歌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搖滾樂都是「靡靡之音」。這種想法太刻板了,我認為無論是說唱還是搖滾樂其最主要的特性是「敘事性」,只要傳達的價值不是空洞的,敘述積極的一面也同樣沒問題,對於所謂商業化更是沒什麼可擰巴的。
去年的《樂隊的夏天》已經開始向更多觀眾展示樂隊的生命力了,樂迷對搖滾樂隊的接受度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高。在資本催化下的流行音樂市場越發浮躁的當代樂壇,讓更多有實力樂團被更大的受眾群體知道,是件善莫大焉的事情。
結語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劉歡原唱音樂基金」,劉歡感受到了隨著唱片工業的萎縮,以及短視頻平臺還未成熟的音樂欣賞導向,想通過資金的助力讓優質原創音樂人被更多受眾知道。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沒有優質的原創作品,華語樂壇將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當打之年」,其實算得上是「原創季」的一種延續。既然「扛鼎歌手」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局限了,就把本來屬於他們的機會讓給更多的年輕音樂人,任一位音樂人能「出圈」都是樂壇之福,這不就與當年同樣由劉歡老師促成的同樣以「原創」為標籤的《中國好歌曲》的節目形式暗合了嗎。
當然,截止到發稿前《歌手·當打之年》的常規賽和突圍賽都結束了。從娛樂綜藝的角度看,很遺憾,這一季少了情懷,也沒有太多作品出圈的作品。但是作為《歌手》系列的節目老粉,我知道節目初心未改,對於所有的樂迷而言,應該對登上舞臺的無論是「當打之年」的歌手還是類型音樂有了新的認知。
在這個過分浮躁的華語音樂市場,《歌手》仍如堂吉訶德般堅守著音樂綜藝該有的樣子,我有什麼理由不認可它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