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才會如此絕望?
12月15日,四川瀘州一小區內,一學生留下字條後跳樓。
孩子留下這樣一封信:
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不得不說,我活的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為你們我早已絕望。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對了,中山公園那幢樓的書房抽屜裡,有些東西要給你們看。
——恐懼並絕望的**
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通報。
小學生寫著這麼重的話,很難想像平時他受到了什麼樣的壓力。這個事件一發生,很快就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
網友紛紛表示痛惜,
現在很多孩子承載了太多壓力,
在信息爆炸的社會生活裡,
如果缺少外界理解開導,
又沒有強大的內心化解,
確實會非常累。
更有網友發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該要得到重視了!
就在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令人惋惜。當天下午,該同學因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後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乘人不備跳樓。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事件後,博主@迎十裡發布的一篇文章引起許多網友轉發。
今年3月31日,山西一初三女生在家中墜亡。
還有類似事件,頻頻見諸報端:
4月7日晚上,江蘇南通市如東民生銀河灣,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不幸不治身亡;
3月24日,河北一名9歲小學生,從15樓自殺身亡。據悉,男童父母工作忙碌,將孩子交給姥姥照料,因為無人輔導和監督,多次沒有完成網課和作業,被老師公開點名批評,因承受不了壓力,孩子選擇跳樓自殺。
去年,上海的17歲男孩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高架橋上面對母親的批評,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母親眼睜睜看著孩子跳下橋,捶地痛哭。
這個男孩年僅17歲,但在跳橋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整個過程,不到5秒。
2017年1月26日下午,甘肅蘭州市安寧區一位8歲男童家中自殺身亡。有網友爆料稱,男童疑因寫作業問題遭家長斥責自殺。
一個"可怕"的數據暴露出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嚴峻局面,在上海市科委和衛生部門的支持下,復旦大學附屬兒產醫院和上海少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39%的孩子曾經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另一份報告顯示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類:師生衝突
在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中,由於老師羞辱學生引發的自殺有14例。這一類型的自殺紛爭最多。在分數指揮棒下,老師被「成績指標」壓迫,導致教師的壓力焦慮症,這種壓力最終傳導至學生,使他們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第二類:家庭衝突 在家庭衝突導致的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中,首要因素還是因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在分數指揮棒下,家長同樣是被壓迫者,但同時也在壓迫著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身已經充滿了壓力,在這之上來自家庭的加壓稍有不慎就會壓垮他們。 第三類:學業壓力 從對中國中小學生自殺案例的分析來看,最典型的自殺是長期學習壓力導致的瞬間崩潰,自殺的誘因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中國孩子的學習任務是超負荷的,這必然引發思維短路、衝動、脆弱。這三者是「自殺」的嚮導,將中小學生帶入死亡。 第四類:相約自殺
對死亡的無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國中小學生自殺的另一種類型。
怎樣才能保護孩子的花一樣的生命,不讓他們過早凋零,值得整個社會的思考。一個孩子的世界崩潰,絕不是一天發生的。如何看待小學生自殺? 在漫長的歲月裡,這種對生活的絕望一點一點地出現,他們的家長最應該注意這種變化。但是,父母經常關心的只是學習成績,填空問題的錯誤引起了他們的關注,但是不得不說只關心孩子的心理疾病是非常悲傷的。
前天,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上了熱搜。
→幼兒園開「死亡課程」讓網友吵翻!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這樣的教育刻不容緩。
許多網友表示,死亡教育應該被普及。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提出,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
顧晉說,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年輕人,甚至高中生,因為小事就輕生。這樣的惡性事件讓人非常痛心。這讓我們感覺到,對生死這個概念、對生命的尊重在我們的教育方面還有一定欠缺。我認為應該從中小學生就開展死亡教育,讓人們尊重死亡,尊重生命,活著的時候很精彩,去世的時候要有尊嚴。
生命教育的缺失,會使一些孩子走上極端,容易漠視生命。日本學者谷口雅春曾說: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最可怕的人,就是對生命沒有敬畏。死亡教育,不僅是愛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
孩子的各種教育
都需要父母一起面對
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父母不能漠視
不要將矛盾和隔閡變為慘劇
請記住
你們是孩子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