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耳垂下方的包塊腫大
正常情況下,從外觀上看不到腮腺膨隆。用手捫壓感覺腺體柔軟。如果肉眼可見腮腺膨隆,手觸可捫及包塊,就應該注意觀察、仔細鑑別是什麼性質的腮腺腫大。藥物或過敏因素引起的腮腺腫大,大多是雙側腮腺的對稱性腫脹,捫之柔軟,質地一-致。停藥或除去過敏因素,腫脹可迅速消退。
體質衰弱、抵抗力低下,口腔衛生很差的中老年人容易發生急性腮腺炎。腮腺區紅、腫、熱、痛,擠壓腮腺從導管口流出膿液。因為腮腺有較緻密的結締組織被膜和間隔,疼痛非常劇烈。病員還同時伴有發燒,白細胞增高, 疲乏、食差等全身症狀。應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切開引流。如腮腺區紅腫熱痛,但導管無膿液流出時,多是腮腺區淋巴結化膿感染所致,稱為「假性腮腺炎」,處理同於急性腮腺炎。慢性腮腺炎時腮腺可略有腫大,腮腺導管有膿性物流出,尤其晨起時明顯,平時疼痛輕微,若急性發作時症狀同急性腮腺炎。對慢性化膿性腮腺炎治療較困難,局部理療或可減輕症狀,長期遷延不愈者可手術摘除病變的腮腺。
腮腺區淋巴結核不少見。其特點是腮腺區包塊有反覆腫脹、縮小史,頸部也可有淋巴腫大,抗結核治療有效。據估計,在大小涎腺的腫瘤中,80%發生於腮腺; 在腮腺腫瘤中約70%為良性腫瘤。其中又以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多見。腮腺混合瘤的特點是,發生於腮腺區的中等硬度實質性腫塊,緩慢長大,可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不影響病員生活。不痛,不伴面癱。隨著包塊長大,可變成結節狀,或產生囊性變。表麵皮膚正常,包塊活動,如果包塊突然生長加速,疼痛,固定;與皮膚粘連,面癱,則可能發生惡變。
對於腮腺區活動、無痛的腫塊也應該警惕,不要任其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經驗表明,腮腺混合痛切除時不能只切除包塊,因為其包膜通常是不完整的,並可能在腮腺內多中心生長,要比較廣泛地切除周圍的腮腺組織才能根治。如果腮腺區包塊生長迅速,在數月之內迅速增大,或早期伴有包塊疼痛,面神經癱瘓,或包塊早期即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多是腮腺惡性腫瘤,如腺樣囊性癌,腺癌,惡性混合瘤等。
中老年人應該注意經常觀察自己的腮腺如果發現:
腮腺區出現包塊;下頜伸支後份腫大伴張口受限;咽側壁膨隆;逐漸出現面神經癱瘓時,應該想到腮腺腫瘤的可能性,及時進行診治。早期徹底切除再配合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
(三)唾液瀦留和涎腺結石
分泌粘液或以分泌粘液為主的腺體易發生瀦留,這就是粘液腺囊腫和舌下腺囊腫。粘液腺囊腫體積較小,綠豆大或黃豆大,主要位於黏膜下,頂部略突出於黏膜表面,白色,捫軟,破潰時流出粘液。可在囊內注射藥物破壞腺上皮,也可手術切除。
舌下腺囊腫有多種類型。以口內表現為主者可見患側口底抬高,表面呈淺藍色,柔軟。以頜下區表現為主者,可能位於頜下腺後外,也可能位於頜下腺前外方,主要視舌下腺囊腫是順口底向後下方伸延還是直接穿破口底肌肉進入頜下區而定,但均可捫及頜下軟性腫脹,浪動感,表麵皮膚正常。
還有-種既從口底顯示膨隆突起,又在頜下出現膨隆突起。不管是哪種類型,均可穿刺抽出蛋清樣粘稠唾液。手術摘除舌下腺即可治癒。頜下腺是好髮結石的涎腺。原因尚不清楚,也許與唾液流速慢,導管位置表淺,易受損傷,異物易進入導管等原因有關。也有人認為可能與唾液理化性質及全身因素有關。結石一旦堵塞導管就會引起「涎腺絞痛」。即進食時患側頜下腺腫大疼痛,食畢腫脹漸消,疼痛消失。
下次進餐又如此, 反覆發作。也容易伴發頜下腺化膿感染。頜下腺急性發炎則有頜下區紅腫熱痛表現,慢性頜下腺炎時腺體腫大變硬,稍加擠壓即可從導管口流出膿液。X線照片如口底片、造影片可顯示結石。導管結石宜手術取出。如結石位於導管起端、腺體內,且腺體反覆發炎時可手術切除頜下腺。點擊進入>>>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中老年人警惕耳垂下方的包塊腫大詳解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