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最主要的操作內容就是駕駛和動作。除了步行和奔跑,遊戲中包括豐富的載具系統,從自行車到超跑、輪船甚至是飛機。無論哪個平臺,GTA遊戲的作業系統都是比較複雜的,但也具備著更好的模擬效果。
例如在移動端駕駛汽車時,除了屏幕左側的地圖和搖杆(或者是自己設置的按鍵),右邊還有油門、剎車、手剎、鳴笛、鏡頭等等,硬核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玩轉漂移等高難度操作。總體看來,遊戲主機所配備的手柄和手機觸屏在操作時對駕駛感的凸顯效果更好。
移動端設置操作界面
動作格鬥方面,遊戲在物理引擎和打擊感設計方面自然不能和當下的《古墓麗影:暗影》或者是R星自家的《荒野大鏢客2》相比,手機端移植版本甚至比不上市面上主流的動作類遊戲,作為當時的動作遊戲翹楚,今天客觀來看,遊戲表現還是「經典」的較為機械、生硬的動作交互體驗。
作為一款內容極為豐富的遊戲,遊戲在存檔點的設置上卻沒有做到人性化,遊玩中直接暫停不能進行保存設置,玩家往往任務失敗或者希望停止遊戲時必須前往存檔點保存進度,這樣的機制在不同平臺都是同樣的「讓人抓狂」。
《GTA:SA》的畫面整體來說,畫風寫實但質感欠佳。對於遊戲世界裡三座城市的不同場景以及不同幫派、不同職業的角色有獨特的個性化設計,城市、城郊、鄉村的景色風格也比較突出,這一點可圈可點。細節上,物品質感一般,部分畫面鋸齒感較嚴重,並且根據設備的不同,遊戲表現中暴露問題的程度也不一樣。
《GTA Ⅴ》在畫面上的表現足以證明R星在這方面有足夠實力,但官方推出的重置版和移植版在畫面上卻沒有更大提升。國內外許多粉絲十分鐘情於《GTA:SA》,希望伸手將SA拉進當下的「超清時代」,為原作或在移植版中製作了很多提升畫質的MOD。
移植版中美化後的畫面效果
大多數畫質提升補丁中加強了光影效果和貼圖材質,令遊戲畫面比起當年更加細膩。但遊戲中的人物、物品、建築模型依舊簡單,缺少更多的細節。不得不承認,遊戲業界在追求畫面與真實的「賽車道」上風馳電掣。
除了音樂,《GTA:SA》內功心法的另一部分一定是劇情。玩家們好像對SA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愛,劇情可能就是其中淵源。
很多玩家希望趕緊跳過劇情去刷任務流程,或者直接輸入作弊碼去街區稱王稱霸。但如果你有耐心體會,你會發現主角CJ的身上所散發的獨特魅力,能深深感受到險惡社會中的複雜人生。
很多作品中的角色總是自帶「主角光環」,或是出身高貴或是天賦異稟。但在SA中,我們能跟隨主角從落魄中雄起,在一系列欺瞞、決鬥和背叛中慢慢成長。過場動畫的畫面雖然不夠精緻,但鏡頭安排具有電影質感。劇情走向上類似好萊塢犯罪片,雖談不上新穎但在遊戲作品中已經算是上乘。
玩家喜愛CJ,是因為我們能直觀感受一個有血有肉男人的成長。成長中的角色,複雜的心理變化,合理的戲劇衝突,這才是這款遊戲為什麼充滿生命力的直接答案。
我們可以在聖洛都的街頭漫步,去快餐廳大快朵頤或者去理髮店換個隨心所欲的髮型;我們可以把上方向盤,開上拉風炫酷的跑車,在幾大幫派的領地間瀟灑穿梭;我們可以在夕陽下回憶過往的輝煌,攥緊拳頭,決心揪出殺害母親的兇手,振興家族、伸張正義。
這,就是CJ的生活;這,就是《GTA:SA》。
它確實精彩,但它的確已經老了。
即刻點擊,前往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