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沐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懷了寶寶的孕媽在日常行為活動上,受到了極大的妨礙,這不能做那不能吃還伴隨著各種難受的孕症的孕症,讓她們每天都迫切地希望能夠早點卸貨。
預產期將至的臨產,則是將這種期待發揮到了極致,大多數頭胎孕媽對臨產的信號都是一知半解的,只是聽老人說過見紅、破水,很容易忽視,在此之前另一項重要的臨產徵兆。
迫切想「卸貨」的孕媽,除了關注見紅破水之外,入盆也尤為重要
一心想要順產分娩的小麗,在孕期了解了不少順產分娩相關的知識,她覺得以自己的身體條件順產肯定沒有問題,不過在38周體檢的時候,醫生卻發現胎兒還沒有入盆。
醫生表示:如果是因為胎位不正而導致的胎兒最終無法順利入盆,那麼很有可能就不能夠實現順產了,剖著生才更健康。聽到醫生這樣說後,小麗覺得異常失望。
看到小麗緊張起來後,醫生又趕緊說道:「當然胎兒沒有入盆也並不一定都是因為胎位不正,有的胎兒是邊分娩邊入盆的,具體是什麼情況咱們還需要再觀察一下。」
在此前了解的知識中,小麗只關注到「破水、見紅」這些人們常常提到的臨產前徵兆,她完全沒想到居然還有入盆這一說,在醫生的科普下,小麗也對入盆有了一定了解。
通常胎兒在37到38周時會有入盆的表現,不過,有些胎兒會提前到36周,也有些胎兒會在38周之後才出現臨盆。
初產婦和經產婦在入盆上,也會有差異:對於初產婦而言,胎兒入盆後的2到3周內就會分娩,而有過生育體驗的經產婦們,入盆和分娩之間的時間間隔會更短一些,有可能只是有幾個小時之差。
寶寶入盆孕肚有啥變化嗎?五症三變為卸貨信號,該做分娩準備了
在胎兒入盆的時候,孕媽們會有一些身體上的症狀表現,如果稍加留意的話,便會對胎兒入盆的情況有所感知。
「五大症狀」——
尿頻:子宮對於孕媽膀胱的壓迫感更強了,這時的孕媽身上出現了尿頻加重的現象。
胃口變好:在孕期隨著胎兒體積逐漸增大,孕媽體內的器官所佔據的空間會很有限,當胎兒入盆後,孕媽的腸胃便擁有了更多容納食物的空間。
假宮縮:孕媽有明顯墜痛感,甚至還會發硬發緊,同時伴有幅度較弱的陣痛,但是相對於真的宮縮來說,這種類型的宮縮毫無規律可言,並且持續時間短。
恥骨痛:膨脹的子宮對於恥骨的壓力更大了,於是孕媽感受到恥骨的疼痛越來越明顯。
胎動位置改變:因為空間的束縛,胎兒的活動會減少一些,但是孕媽們卻可以感受到他們活動的位置明顯地下移了。
「三大變化」——
肚子下垂:因為胎兒所處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孕媽的肚子會有明顯的下垂感,胸部和肚子之間的距離也隨之變得更遠一些。
肚形變橢圓:胎兒在入盆後頭部向下蜷縮身體,這就導致孕媽原本呈圓形凸起的肚子,慢慢地變成了橢圓的肚形。
肚臍方向向下:胎兒體積逐漸變大,孕媽的肚臍大多是超前的,但是當胎兒下行後,整個孕肚都會有明顯的下墜,這時候肚臍原本的方向就變成朝下的了。
晚入盆和不入盆,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孕媽要儘早了解早規避
1頭盆不對稱
當寶寶的頭圍與產婦骨盆最窄的地方不相符,那麼胎兒的胎頭就不能夠順利地入盆。有可能是因為胎頭過大,也有可能是因為產婦的產道畸形等等,胎兒無法下行也就造成了入盆困難。
2.羊水過多
如果羊水過多的話,胎兒活動自如便會缺乏入盆的動力;同時又由於羊水過多造成宮腔壓力大,胎兒由此有可能會發生畸形,孕晚期羊水過多也並不安全。
3.胎位不正
如果胎兒所處的位置異常,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胎兒入盆,如果醫生可以幫助胎兒實現倒轉,那麼不正的胎位還有可能被糾正過來。
4.宮縮力不足
如果孕媽的宮縮力不足的話,那麼也有可能會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入盆,此時如果已經到了分娩前的狀況,醫生會通過打催產素的方式來產生刺激助力胎兒入盆。
看得出來,如果胎兒晚入盆或者是不入盆還是有可能會對分娩造成一定影響的,如果寶媽們能夠儘早地了解到情況,便可以向醫生請求恰當的幫助,而這也無疑會有助於順利分娩的進行。
討論話題:大家對於胎兒入盆,有哪些相關方面的知識分享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