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眼睛與屏幕相對的時間越來越長,隨之而來的便是普遍高發的視力問題,在我國,近視發生率約為33%,是世界平均水平(佔總人口的22%)的1.5倍,還有很大數量的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患者。在諸多研究中,這些眼疾的矛頭之一直指藍光。
在電子屏幕發出的所有顏色的光中,藍光由於具有極高能量,可直接穿透晶狀體,損害視網膜細胞,對眼睛的傷害最大,近些年來已成為重點對象,市面上防藍光鏡片、防藍光屏幕等防藍光產品比比皆是。
無法逃離的藍光,具有雙重危害
藍光是可見光中波長最短的成分,波長介於400-500納米之間。1900年,普朗克發現了光子頻率與其能量之間的關係:波長越短的光,頻率越高,光的頻率越大,能量越高。因此短波藍光具有較高能量,且波長越短,能量越高。
藍光無處不在,因為它是由人造光源和太陽系最大的光源——太陽發出的!
藍光的強大能量使它能夠很容易地穿過我們眼睛的角膜和晶狀體,藍光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最短,因此也是能量最大、危害最大的,長時間暴露在這種環境下會慢慢損傷視網膜。
通常來說,400-450納米之間的藍光對眼睛產生的危害最大。照射在視網膜上的藍光會產生活性氧分子(自由基),而自由基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上皮細胞的衰亡導致光敏細胞缺少養分從而引起黃斑病變,而且這些,久而久之,患上眼疾的概率大大增加。
同時,藍光進入晶狀體時會被吸收,導致晶狀體變渾濁。
對于波長較大的藍光,則通過影響人體的晝夜節律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對大多數人來說,圓滿的一天都是在雙眼對著屏幕中結束,又在屏幕中看著時間走過午夜。你可能知道在黑暗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但依然這麼做。
所有帶屏幕的電子設備都會發出藍光,這已被證明對我們的眼睛相當有害。眾多研究表明,它不僅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還會擾亂我們的生物鐘。
有限地暴露在藍光下也沒那麼糟糕,畢竟藍光也是陽光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對調節我們的睡眠周期至關重要,克服時差的一個方法就是在陽光直射下度過一段時間。
為什麼?因為太陽發出的藍光重置了我們的生物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通常在白天保持警覺和活躍,但在晚上會感到昏昏欲睡和疲憊。
晝夜節律是所有生物都擁有的內部生物鐘,它在24小時的周期內協調生物的生理和行為活動。
晝夜節律受光強度和生物環境溫度的影響。有兩種主要的激素調節人體的晝夜節律:褪黑素和血清素。前者也被稱為睡眠激素,由腦松果體分泌;而後者則是一種影響人的情緒和內驅力的神經傳遞物質。
褪黑素的分泌是由光線的缺失引發的,來自太陽的藍光通過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來調節我們的晝夜節律,夜深時,腦松果體便會分泌褪黑素,提醒人體該睡覺了。如果在這時,人眼接收到大量的藍光信號,褪黑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
這一機理在其他動物身上同樣適用。在養雞、養鴨場,飼養員通過增加光照時長,縮短雞鴨鵝的休息時長,從而達到縮短養殖周期快速出欄的目的。
另一方面,血清素的分泌受到陽光的刺激。血清素改善認知功能,並負責精神狀態的警覺和情緒。隨著暴露在強光下(人工或自然)的時間增加,血清素也相應增加。
研究人員發現,藍光在調節我們的情緒和決定我們如何應對情緒挑戰方面也起著作用。藍光還被證明可以加強和刺激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繫。
然而,問題在於我們每天晚上都盯著明亮的電子屏幕,換句話說,問題並不完全是暴露在藍光下,而是我們暴露在藍光下的程度和時間。
一項研究比較了睡前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區別。研究人員觀察到:使用電子閱讀器的參與者不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入睡,而且早晨也不太清醒。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暴露在發光閱讀器的藍光下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同時促進血清素的分泌提高精神警覺性。二者導致睡眠質量差,並因此降低第二天的警覺性。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藍光對我們身體的間接影響。然而,藍光的視覺效果要直接得多。如前所述,幾千年來,我們人類已經適應了自然陽光中的藍光。
我們是如何進化來應對藍光的?
我們眼睛的天然晶狀體具有一定的保護性結構蛋白以及特定的酶,這些蛋白和酶吸收自然光中高比例的短波藍光來保護我們的眼睛。
電子屏幕的長時間使用導致進入眼睛中的藍光大大增加,量變引起質變,隨著這些蛋白質和酶吸收短波長光,晶狀體變得更加模糊和不透明。在長時間吸收大量的藍光後,最終有可能誘發一種被稱為白內障的疾病。
防藍光,真的能給人類的眼睛帶上「保護罩」嗎?
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減少藍光造成的損害呢?當然,我們不能都變成勒德分子,停止使用電子設備,這意味著答案是藍光過濾器。
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電子設備製造商開始在硬體中加入過濾器以減少藍光的發射,但這無疑會增加成本及售價,只在少數產品中使用。應用最廣泛的還是使用軟體實時調整屏幕色調,減少藍光以保護眼睛。
例如,蘋果公司在他們的設備上提供了一個夜班應用程式,該程序根據設備的位置和時間來自動切換色調並過濾掉藍光發射。
除此之外,還可通過佩戴防藍光眼鏡或貼防藍光保護膜,減少藍光對眼睛的直接傷害。
目前市面上的防藍光眼睛主要使用膜層反射技術和基材吸收技術。顧名思義,膜層反射技術就是在眼睛表面鍍上一層膜,將藍光選擇性反射,達到防護的目的。因鍍層材料和鍍膜技術不同,鏡片的防藍光性能也各有差異。
相較於膜層反射,基材吸收技術在鏡片基材中摻雜防藍光因子,吸收藍光,雖然價格較高,但阻隔率好,且相較於鍍膜,不會因長時間使用或磨損使其防藍光性能明顯下降。有些高端鏡片會進行雙效防護,在鍍膜的同時加入防藍光因子,更好的保護雙眼。
使用兩種技術的鏡片很容易就能辨別出來。膜層防藍光鏡片的表面會反射藍光,或者使用藍光筆進行照射,可發現藍光被鏡片阻擋;基材吸收防藍光鏡片由於吸收了藍光,放置於白紙之上會呈現淡淡的黃光。
對於防藍光鏡片,也不要長時間佩戴!
雖說離開量變談質變都是流氓,但比起在質變發生後,再後悔於沒有避免量變的發生,不如早點保護雙眼。此外,為了保持你的睡眠質量,在睡覺前一兩個小時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如果您必須在睡覺前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請開燈,並打開電子設備上的「藍光過濾器」。
我們生活在一個幾乎不可能避免使用電子屏幕的時代,但正如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樣,平衡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