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葉花卉紫鵝絨的辨識鑑賞,以及栽培養護的經驗分享
文:花木君
不同的植物花卉有著不同的觀賞價值,諸如有的以觀花為主,比如牡丹、菊花、水仙、月季、銀柳、大麗花等,有的是觀果為主,比如火棘、紫珠、石榴、柑橘、金豆、枸骨、佛手柑、紅果仔等,還有的是觀葉為主,比如常見的辦公綠植、變色樹種等,都是以觀葉為主。
而在觀葉植物裡面,有一種觀賞盆栽,並非產自國內,而是從國外引進,因其葉片紫紅,布滿茸毛,猶如天鵝絨一般,色澤柔美,典雅靚麗,因而引進後受到植物愛好者的青睞,這就是——紫鵝絨。
紫鵝絨(學名:Gynuraaurantiana),又名紫絨三七、天鵝絨三七、紅鳳菊、紫葉網紋草等,是菊科(asteraceae)、菊三七屬(Gynura)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枝,蔓生狀;莖多汁,幼時直立,長大後下垂或匍匐蔓生;莖葉密被紫紅色絨毛。
葉對生,卵形或廣橢圓形,葉長8~15釐米,寬4-5釐米;葉緣有較粗的復鋸齒,葉端急尖,葉脈掌狀明顯;幼葉呈紫紅色,長大後呈深綠色,整個植株密被紫紅色的茸毛;花為頭狀花序,腋生,呈黃色或橙黃色,類似蒲公英花,有時會散發出異味,所以常將花蕾摘掉;花期4~5月。
紫鵝絨原產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沒有野生分布。同屬約有40種,我國分布有10種,主要產於南部、西南部及東南部,大多是作為藥用,比如菊三七等是著名的清熱解毒中藥材,然而很少有該屬的觀賞價值開發,也基本沒有園藝開發品種。
紫鵝絨盆栽在市場上尚為少見,然而因為其葉片奇特,莖葉密披狀如鵝絨的紫紅色茸毛而為人所喜愛,而且養護簡單,生長旺盛,比較適合一般家庭栽培養護,既可以作為吊盆花卉,又可以擺放在庭院觀賞,因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關於紫鵝絨的栽培養護經驗。
【生長習性】紫鵝絨原產地氣候溫暖溼潤,一年四季溫暖如春,因而造就了紫鵝絨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8-25℃,相對溼度60%-80%,冬季低於15℃有休眠現象,低於10℃有可能葉片會有紅斑等凍害,0℃以下上部莖葉枯萎掉落甚至死亡。
【繁殖方法】家庭養護紫鵝絨一般採取扦插繁殖。用一年生健壯莖稈截取8釐米左右,保留3個以上葉節,去掉葉片,然後浸泡生根水10分鐘,扦插在泥炭土或者蛭石等插床中,保持土壤溼潤,10天到半個月即可生根,一個月後就可以上盆移栽。
【栽培基質】紫鵝絨喜歡疏鬆透氣排水便利富含腐殖質的偏弱酸性土壤,園藝品種的規模栽植大多採用泥炭土培育。家庭栽植可以用腐殖土混合沙土按照2:1比例混合栽培,有條件可用泥炭土、珍珠巖(爐渣)按照3:1混合栽培。
【日常養護】紫鵝絨的日常養護,春秋兩季生長旺盛,可放置到較強散射光處,陽光直射處,在中午適當遮陰;夏季需要遮陰60%,冬季室內養護,溫度不要低於15℃,放置到陽光充足的陽臺或窗臺養護。溼度如果保持不到50%,可以用噴霧方式,適當增加小環境溼度,過於乾燥葉片會有黃邊現象。
【澆水措施】紫鵝絨的澆水原則:見幹見溼,春秋季保持土壤溼潤,夏季增加澆水頻次,採取降溫通風措施,避免高溫高溼引起病害而爛根莖腐,冬季減少澆水頻次,保持偏幹土壤。為了讓紫鵝絨葉片美麗,需要保持較高溼度,因而經常需要用噴霧形式製造溼度
【施肥措施】紫鵝絨是觀葉盆栽,由於開花產生的氣味,猶如蒲公英一類,有的人容易產生不適,因而一般紫鵝絨很少令其開花,或者出現花蕾也摘去。因而在施肥的時候,不要一直用磷酸二氫鉀之類的磷鉀肥,而是和氮肥為主的肥料交替施肥,還可以用餅肥水替換。施肥原則是生長季節,每半個月一次,薄肥勤施,這樣紫鵝絨就會葉繁枝茂。
【病蟲害防治】紫鵝絨常見的病害為莖腐病,多為夏季高溫高溼通風不善引起,冬季低溫會有凍害,因而日常養護要注意通風,保持適宜溫度,出現病害可用甲基託布津或者百菌靈進行防治。蟲害多為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蟲劑噴施防治。
【保持紫鵝絨嬌豔小竅門】紫鵝絨的葉片紫紅溫潤,鮮豔靚麗,令人愉悅,要想保持葉片的嬌嫩和不褪色,除了以上的養護措施,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要有晝夜溫差。
從實際栽培經驗來看,晝夜溫差保持在10℃左右時,有利於葉片裡面色素的合成與積累,對於提高植株觀賞價值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因而可以採取各種措施製造溫差,比如春秋季放置室外,夏季採取降溫措施,冬季放置到室內陽臺等方式,這樣紫鵝絨的葉片會更加鮮豔亮麗。
以上就是關於紫鵝絨的鑑賞和栽培養護的一點經驗分享,希望對花友們有所幫助,如有不到之處,敬請諸位花友和老師們批評指正,也歡迎留言交流,謝謝!
2020-3-4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