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消息,近53艘澳大利亞運煤船搭載超過5億美元的煤炭,在我國港口等待卸貨清關。其中徘徊在港口等待卸貨清關的運煤船,最長等了一個多月,在這些運煤船中除了有大量的煤炭以外,還有上千名船員。按照澳大利亞方面的意思,他們認為我們在找藉口拖延或者組織卸貨清關,對此,要求中方給出一個解釋。
至於為什麼覺得我國在「假公濟私」,自然與這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與我國之間緊張關係有關。為了攀上美國這艘「大船」,在疫情蔓延至全球之際,澳大利亞可謂是不遺餘力,展開一系列針對我國的舉動。與此同時,該國也想擺脫長期以來對中國的依賴,可現實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在離開中國貿易的澳大利亞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一度跌入低谷。澳大利亞非常自信地認為沒有我國也能存活得很好,可現實卻狠狠給了一巴掌。
在我國對澳大利亞進行貿易限制後,很多澳大利亞的產品都被擋在了中國市場的門外,例如龍蝦,牛肉,以及大麥共7種。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在這些商品的出口因為受到中澳關係的影響後,必定會給澳大利亞經濟帶來相當大的傷害。該國怎麼都沒想到,與我國作對會帶來如此大的反噬,反觀中國卻沒有受到影響。儘管在此期間,澳大利亞也在尋找能夠替代中國市場的國家,但最終都沒了下文。雖說該國沒有說明原因,但在澳大利亞對外公開,希望能與中方對話時,就能夠猜到是什麼原因了。
據悉,澳大利亞近幾個月實際上一直都在給中方打電話,只是都被拒絕了,如今公開呼籲中國接電話,估計是希望通過外力達到與中國對話的目的。就在這個時候,53艘運煤船被卡在港口,該國要求中方給出說法也確實可以理解,畢竟我國近段時間正不斷從各方面制裁澳大利亞。不過這次,澳大利亞確實想多了,這只是我國的正常操作。
近年來,中國海關對進口煤炭進行了安全質量風險分析以及監測,發現很大部分的煤炭都不合格,至此,中方加強了對進口煤炭的嚴格檢測。前不久我國一些用煤的發電廠接到停止使用澳大利亞媒體,實際上跟環保標準提升有關係。
客觀來講,我國提升環保標準,這無可厚非。澳大利亞「中招」只能說該國煤炭確實存在問題,但並不是我國的特意針對。在煤炭上的措施是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不過這麼多運煤船都難以進口,確實成了中澳關係現實寫照。關係要是好,想必也不會有這麼多運煤船不得進口,這次想必澳大利亞「不死也得殘」,經濟再次遭到重創。看來雙方關係也像此次運煤船事件一樣,正在「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