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兆霞 吳寶書
既有煙火氣,又有時尚範,日照市東港區一個叫「海曲印象文化廣場」的項目,摁下了老城區再綻芳華的重啟鍵,滿足日照居民對老城區更多的期待。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到高顏值的海曲公園城市書房閱讀「打卡」,去蘇寧廣場看個電影、吃個料理,在網紅夜市「逛吃逛吃」中感受休閒夜生活。今年,一到周末閒暇,年輕人愛往日照老城區「扎」了。
「破落的老城角落」要重生
「要書卷氣,有圖書館、檔案館;要文化味,有非遺工坊、音樂廳;要現代化、煙火氣,有特色商業綜合體和星級酒店;要休閒,有佔地4482平方米的南溪潭公園。」站在海曲印象文化廣場建設指揮部二樓露臺,一個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的忙碌建設場景躍入眼帘,東港區住建局局長李芳葉意氣風發,「三年之後,這裡將打造成一個集文體服務、特色商業、休閒娛樂、居住生活於一體的『日照城市大客堂、老城中央活力區』。」
項目就位於東港區政府對面,日照市老城區核心區域。時針往前撥三年,那時的這片區域還是一個「非常破落的老城角落」。
「除了通電視、通自來水,其他排水、排汙、供暖啥也沒有,房子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說是住在城區,其實連農村都不如,家裡有錢買輛車,只能遠遠停外面。」東港區日照街道正陽社區有76戶居民、43戶商業沿街在這個片區之內。說起生活環境和那些年居民的生活,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費守義一個勁兒地擺手,「毫無生活質量可言」。
但就是這樣一個環境,愣是十幾年難言改善。「自2004年起,幾乎每隔兩三年拆遷就提上一次日程。有一次,放了鞭,掛了牌,最終還是沒拆成。」日照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常學林15年來一直在東港區工作,見證了這個片區的六次拆遷,並親身參與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區政府廣場南片區地處老城區核心區域,人流量大,房租也高,三兩年收的房租,就能頂房價了,居民和沿街商戶對拆遷期望值很高,但拆遷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2016年,按照日照市的統一部署,作為駐地區、主城區的東港區,立下了「三年攻堅、五年收官」的軍令狀,決定用三年時間完成剩餘68個城中村拆遷,五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務。
一處處村居老房子陸續被推倒夷平,一棟棟安置樓拔地而起,上萬群眾喜遷新居。在壓茬完成了38個村居拆遷後,2017年8月,東港終於拉開了區政府廣場南片區拆遷改造的大幕。
但困難依然不言而喻。建築密度大:涉及5個村居民房2330處,住宅樓房1299戶,沿街商業109處,國有企事業單位32家,拆遷總面積64.5萬平方米。問題紛繁複雜:異形房過多、歷史遺留問題多、辦證不規範……慎重考慮之下,日照街道採取「分類拆遷、壓茬推進」的方式,按照「先民房,後商業,再生活小區、國有土地」的順序啟動了拆遷。
歷時兩年多,終於,東港區政府廣場南片區基本完成了拆遷,這件「多年想辦卻難以辦成的事」成了。
老城區孕育新都市業態
這樣一片好不容易拆出來的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應該如何開發建設?「這個片區的開發建設,承載著社會各界和廣大居民對老城區更新改造和歷史文化傳承的厚望,對於提升老城區品質、煥發城市活力和重振老城雄風具有重大意義,決不能簡單地一建了之。」東港區委書記王世波認為,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
於是,一個既帶「時尚範」,又有「老城味」的規劃設計方案,經數易其稿的反覆打磨後,出爐了。
文化公園巧妙融入書法雕刻、剪紙民俗、黑陶藝術等傳統元素;海曲印象一枚文化「印章」漂浮在公園中心的水面上,呈現「日光初照」的意象;海曲音樂廳取「戛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的寓意,利用玻璃及金屬材質,用簡潔體塊穿插塑造群山意象……該片區的中軸線上,是以海曲廣場、文化公園、海曲圖書館、海曲音樂廳等為主線的一個個活力板塊,滿足老城區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活力板塊兩側,除了安置區和高端商務住宅,還有特色商業綜合體海曲坊、高端商務樓宇萬怡會議中心,以及大型一站式購物廣場和星級酒店,滿足群眾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同時,總投資6.5億元,規劃新建南北向4條道路、東西向2條道路,改造拓寬3條道路,並在部分道路實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完善老城區路網,暢通「微循環」,進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承載能力。
為打造吸引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端產業的重要載體平臺,區域內還規劃了「雙子塔」項目,計劃設立完善的綜合服務中心、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和物業服務中心,為入孵企業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場地和辦公方面的共享設施。
「在一期項目中,拆遷安置成本達40億元,除去安置用地,騰空土地1100畝,如果全部出讓也能實現平衡。但最終我們只出讓不到400畝,其他規劃了文化、教育、商業、路網配套。」東港區政府副區長申潔表示,「我們舍掉的是眼前利益,換來的是未來老城新生的動力,是產業帶來的長遠收益。」據測算,僅海曲廣場、海曲印、海曲圖書館、檔案館、海曲音樂廳等公益文化設施配套建設,就需投入5.2億餘元,而若土地出讓搞商業開發,區財政可收益近5億元。
自打啟動這一輪城中村改造以來,東港區委、區政府推進老城區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更新的步伐就在加快。幾年來,在拆遷騰空後的土地上,東港區已新建道路25條,規劃建設學校23處,建成公園61個,城市書房10處,135個村居社區配建了1000餘件健身器材,並投入26.42億元實施了城郊供暖、汙水系統鋪設、路網暢通等園區產業配套工程。今年,在此前已啟動416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基礎上,為從根本上消除汙水入河、根治河道水汙染問題,「3年完成527個住宅小區的雨汙分流改造」又提上了日程。日照的老城區,正變得愈加精緻。
「看著老城區翻天覆地的變化,瞅著海曲印象文化廣場一天一個樣,我們盼望著能早日回遷,回到我們的老海曲。」費守義滿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