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鐧飛彈初露鋒芒!雷達無法跟蹤航程無限,美軍只能眼睜睜看著

2020-12-14 神鳥知訊君清觀察

目前俄羅斯的年度國防開支在600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十二分之一,北約的軍費開支總和更是達到了俄羅斯的22倍左右。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俄羅斯選擇走常規路線,與北約正面硬剛,那與加速死亡也沒什麼區別。因此從多年前開始,俄羅斯就致力於大力發展非對稱武器。

兩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在國情諮文上透露了俄軍推進列裝的6款主力"殺手鐧"武器,其中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3M22"鋯石"遠程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波塞冬"核魚雷均榜上有名。其中還有一款相當低調但威力極其強悍的"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

"海燕"的存在感雖然最低,但其很有可能是俄軍推進列裝的新概念武器中綜合作戰效能最突出的。日前俄羅斯軍事專家謝爾蓋·克託諾夫在《軍工信使》上撰文透露了"海燕"的部分特性。該飛彈在點火之後,美軍如果想要探測其蹤跡,必須在升空三秒鐘時間之內用DSP-4這種級別的衛星進行追蹤,一旦失去了該窗口期,再想要找到"海燕"簡直難如登天。

由於"海燕"飛彈是核動力巡航飛彈,因此理論上其擁有無限的射程。該飛彈能夠在距離海平面50米左右的高度,以最大每小時1300公裡的速度進行巡航。克託諾夫還強調,目前世界範圍內列裝的所有飛彈,無論是近程遠程還是超音速亞音速,在遠離目標的中途飛行階段均能被雷達發現,但是"海燕"飛彈卻規避了上述缺點。

因為其擁有著無限的射程儲備,因此"海燕"不需要像俄羅斯傳統彈道飛彈那樣,越過北極上空去攻擊美國本土,它甚至可以繞道墨西哥打進美國。

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善而龐大的反導體系,他們在夏威夷部署了超過40套陸基固定攔截彈發射系統,除此之外還有"薩德""愛國者"和陸基海基"宙斯盾"在全球緊盯對手的飛彈發射動向。但是美軍的反導系統再龐大,也只做到了對美國本土以及部分歐亞地區的覆蓋。"海燕"則可以憑藉其特性,從美軍反導體系最為薄弱的南美洲對其進行攻擊。

如果"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的威力真如俄軍宣傳的那樣,那麼該飛彈將會是顛覆傳統飛彈作戰形態的終極殺手鐧,是普京當年公布的6款"殺手鐧"武器中綜合威懾力最大的。

該飛彈目前還在俄羅斯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進行測試,俄軍並未透露具體列裝時間。雖然俄軍如今在常規武器領域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而且雙方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但是類似"海燕"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飛彈目的就是徹底遏制住對手的咽喉,保衛俄羅斯最基本的國防安全,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相關焦點

  • 大炮可直接將飛彈擊落?美軍又有了新想法,155毫米榴彈炮成目標
    美軍又有了新想法,那就是研發出一款大炮可直接將飛彈擊落,並且就連155毫米榴彈炮成目標雖然目前美軍最強的宙斯盾防禦系統,能夠對飛彈擁有一定的攔截能力,但其概率還不到50%,而這款飛彈的費用卻非常的龐大,即便強如美軍也是無法承受的。
  • 為防飽和打擊,美軍伯克3驅逐艦安裝新型相控陣雷達
    該系統使用4面固定式相控陣雷達,確保對周邊空域360°無死角監視。同時由於使用多套T/R元件因此可以同時兼顧搜索、跟蹤和目標識別等多種功能,在確認目標後,即可通過AN/SPG-62火控雷達,引導艦載的"標準-2"防空飛彈對來襲目標實施攔截。由於"宙斯盾"系統具備反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可以兼容多重攔截等優勢,在和MK-41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組合後,一直到現在都是美國海軍最核心的艦載防空體系。
  • 校場:現代戰機如何在飛彈手裡絕地求生
    一般的對空飛彈導引頭都由導引頭本身和轉向架組成。其中轉向架的轉向速度就決定了飛彈導引頭的跟蹤率(Track Rate)。以AIM-9B為代表的第一代空空飛彈導引頭的跟蹤率多在10°/s上下,以AIM-9E/J為代表的第二代空空飛彈導引頭的跟蹤率多在16°/s上下,如今第三代空空飛彈的導引頭跟蹤率則可以達到20~30°/s。
  • 美軍為何擋不住伊朗飛彈?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幹瞪眼
    愛國者PAC3反飛彈系統在美軍阿薩德和埃爾比勒兩個基地被襲擊時,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伊朗飛彈呼嘯而過,接連在夜空中爆炸。美軍地面人員不清楚襲擊什麼時候會停下來,也不清楚飛彈到底會撞上什麼目標,只能躲在掩體裡坐等伊朗人結束襲擊。
  • 伊朗戰略指揮所罕見曝光,反隱形雷達開啟,美軍隱形飛機要三思了
    據環球時報4月23日報導,近日,伊朗公開了新研發了2座大型遠程雷達,將起到一定的戰略防禦作用。伊朗的這兩座新雷達都是相控陣雷達,其中一座雷達,名字意為波斯語中的"波斯灣",作為一款屬於戰略預警雷達的天波雷達系統,其造型巨大而又奇特,如同一枚枚針刺直指天上,其有效探測距離可達800千米,能夠發現常規目標、隱身飛機以及彈道飛彈目標。如今伊朗將該雷達部署在荷姆茲海峽附近,應和了其雷達名字的寓意,目標劍指美國及其中東的一眾盟友軍隊。
  • 彈片切碎跳傘飛行員,世界首次地空飛彈實戰記錄
    它可以續航達8至9.5小時,最大航程達6800公裡。 美機入臺 1957年12月美國將RB-57A偵察機提供給臺灣國民黨空軍,用於對中國大陸偵察飛行。RB-57A是RB-57D的早期型號。
  • 美軍U2偵察機再臨東海,小心飛彈不長眼
    美軍的這種舉動,真的是「記吃不記打」,難道他們忘記了之前的四架U-2殘骸,現在還作為戰利品,被收藏在我國的軍事博物館中嗎?U-2A高空偵察機是美國U2偵察機的改進型號,作為美軍當中服役的一款老牌偵察機,U-2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
  • U2偵察機和紅旗2飛彈不服老,卻沒機會再對決
    冷戰開始後,北約多種特殊的電子戰飛機和偵察機都曾被蘇聯防空部隊擊落,所以美軍急需一種可以讓對方戰鬥機無法攔截的特殊高空偵察機,1954年洛克希德公司最終擊敗了三個競標對手開發了U2。該機最大速度為830千米,最大升限27千米,直線航程可達7000千米。
  • 美軍偵察機接近亞洲海岸,偽裝成客機瞞天過海,最後關頭被識破
    59海裡的區域,當時這架美軍偵察機在雷達上被標註為一架商業客機,但是最後被發現是一架美國軍用飛機。波音707是一種四發遠程客機,最大航程超過6700千米,載客量超過200人,改裝後能夠為士兵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有利於長時間在目標區域執行任務。由於美軍的這些飛機與民航客機外形幾乎一致,在偽報信息後很容易被識別成普通的民航客機。
  • 拉斯普列京:做好飛彈設計的「加減法」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配置2000多個單通道雷達,難度係數很大。為了儘快研製出新型防空武器系統,拉斯普列京親自主持研發設計工作。經過不斷試驗,他研製出一款多功能扇形雷達。這款雷達不僅可以自動捕捉和跟蹤60°扇面內的飛機,還可以指引20枚飛彈對20個空中目標實施同步攔截。
  • 美軍基地遭密集轟炸!雷達遭幹擾後失靈,五角大樓:真正對手來了
    19日早上6點30分左右,美軍駐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遭到4枚火箭彈襲擊。襲擊者將12枚火箭彈放置在一輛小型卡車上,已經發射了5枚,另外有7枚處於待發射狀態。美軍基地有防禦這些轟炸的手段,但是美軍基地此次遭到密集轟炸,令人意外的是樓頂的C-RAM防空系統雷達突然失靈。美軍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部署有C-RAM雷達,該雷達能夠進行360度掃描,探測距離7公裡。
  • 航程超遠帶飛彈能超音速,太香了
    與過去的型號相比,米格31BM能夠發射改進型的R-33S超遠程空空飛彈,該飛彈配合N007AM電掃相控陣雷達能夠做到在300千米外的距離上攔截北約國家的大型轟炸機。這些年來,由於俄羅斯空天軍在戰術性質上發生了轉變,米格31BM的任務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攜帶"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執行突擊任務,對"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重要節點展開打擊,已經成為了米格31BM的新戰法。
  • 前哨:是殺手鐧還是催命符?臺軍試射雲峰中程飛彈,妄圖攻擊我內陸
    根據臺灣海事部門發布的相關管制通報顯示,在本月14日到15日期間,臺灣」中科院「在東部的九鵬、闌嶼、綠島和花蓮附近海域進行了飛彈試射,而值得注意的是試射的管制通報上註明了此次試驗的最大彈道高度是無限高,這顯示了」中科院「所進行的是一款需要高空飛行的飛彈。
  • 殲16電子戰機有多強:幹擾距離翻倍,優於美軍EA-18G
    殲-16D電子戰飛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多用途重型戰機的衍生型,性能先進,電子戰方面強大,優於美軍EA-18G。殲-16裝備的幹擾吊艙作用距離翻倍,比美國海軍的EA-18G還要強。網上曝光的殲16電子戰機EA-18G電子戰飛機是美軍現役的專用電子戰機,在保留F/A-18E/F艦載機全部性能的同時,擁有最新的一整套完善的電子戰設備,是以前國際上現役最強的電子戰飛機。
  • 俄羅斯「布克-M3」防空飛彈系統試射,戰略意義幾何?
    9S510M指揮車對空情進行分析,控制和監視各火力單元,為單個發射車指示和分配目標,依靠無線電拉杆天線和電線進行通信,最多可跟蹤60個目標,指示36個目標,控制6個發射點,反應時間為2秒。9S36M雷達車通過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天線進行工作,可判定低空及貼地飛行目標的類型,照射目標並把彈道修正指令傳輸給飛行中的飛彈,搜索距離120千米。
  • 馬紹爾群島--美軍NMD系統試驗場
    葛立德  6月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軍將在7月份進行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的第四次飛彈攔截試驗。與前三次一樣,美軍首先從本土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靶彈(改進型「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然後從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發射攔截飛彈,對靶彈進行攔截。
  • 俄羅斯高超音速飛彈部署美國邊境,美軍反導系統遭受考驗
    而由於繼承了米格-31系列截擊機航程遠、載重大、飛得快且飛得高等特點,因此,米格-31BM截擊機毫無疑問成為了時下俄軍理想的"匕首"空射高超聲速飛彈的空中發射平臺之一。也就是說呢,米格-31BM截擊機當下的定位已從原先米格-31系列的空中截擊為主,變為了能兼具向地面或海面目標發射空射高超聲速飛彈進行打擊的俄軍新一代空中作戰力量。
  • 俄「鋯石」多連發,9馬赫高超音速飛彈即將列裝
    "鋯石"(戈爾什科夫號)是俄海軍未來的「殺手鐧」,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美國的航母打擊群,根據俄羅斯飛彈與火炮學研究所院士康斯坦丁·西夫科的說法,只需兩艘配備鋯石的高超音速飛彈的艦船,就可以摧毀一個航母打擊群,或許這一說法在更深入的試驗得出更多數據之前多少有些誇張,但"鋯石""這類高超音速飛彈對艦船構成的巨大威脅是事實"。"
  • 中國天波超視距雷達
    但受電離層反射角度限制,天波雷達無法探測900千米範圍內的目標。 中國內蒙站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對10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4000公裡 當敵人的中/遠程彈道飛彈發射,飛彈發動機尾焰在大氣層中形成上百公裡的尾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