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20年S交易案例,火爆背後有這些隱憂?

2021-01-13 母基金周刊

自從2018年一級市場出現流動性枯竭,S交易的熱度就持續到現在。但火爆背後,系統性交易場景卻遲遲不能建立。S業務看似美好,落地難度係數其實很高。而且,隨著註冊制的推行,優秀的S機會也越來越搶手,好項目並不等於好的投資。

如杉資本丨作者

自從2018年一級市場出現流動性枯竭,S交易的熱度就持續到現在。但火爆背後,系統性交易場景卻遲遲不能建立。說句實在話:次次撿便宜,哪那麼容易呢?

作為私募股權S領域投資老兵,我們看了那麼多大大小小的S機會,真正出手的非常少。但是這兩年,隨著市場對S基金不斷的炒作,滋生了一批專門打著S基金旗號去募資割韭菜的機構。久而久之,市場非理性噪音助長了投資風險,不禁讓人擔憂:「新生事物」是否會遭遇拔苗助長的危機?

在不同尋常的2020年,我們創立了如杉資本,在「摸爬滾打」中探索S策略。團隊前前後後共看了50個項目,深入盡調的項目有18個,進入投決流程的項目有8個,最終落地的項目只有2個。我們內部復盤了這50個項目,並列舉了10個典型案例來說明當下S項目落地難的原因。含淚寫下這篇文章,希望這些個傷疤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可以讓真正對S交易感興趣的投資人少走一些彎路:

案例1:

缺少S項目交易經驗,GP盲目自信

這是一個GP推過來的單項目的老股機會,復盤下來主要原因是GP牽頭這個項目的人員缺少交易經驗,導致項目最終沒有落地。這兩年雖說GP的FA化越來越常見,但是不禁要吐槽下:即便是做FA,也得專業啊。故事是這樣的:GP是該項目的早期投資機構,多年下來和公司創始團隊建立了較好的關係,所以後面有機構股東因為基金期限原因想要轉讓老股實現退出,公司出於合作的信任基礎和增加新股東潛在可能帶來的溝通成本,第一時間告知了該GP,如果能接還是希望老股東來接了。GP來找我們的時候跟我們拍胸脯說已經拿到了老股,額度和價格都確認了,可以給我們機會來做該專項S基金的LP。在我們對項目展開一系列的現場盡調後覺得項目層面沒有問題(項目公司的確很配合盡調),既定的轉讓價格也比較合適,就讓GP推進去做該專項S基金的受讓交割。GP前期可能是出於自己對自己的募資能力並不自信,直到LP敲定以後才遲遲去推進老股轉讓協議的籤署事宜。項目最終賣方決策層不同意轉讓。GP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事前沒有和賣方籤署轉讓相關協議,都是基於口頭約定,始終認為自己「搞得定」;二是沒有摸清賣方的真正決策人員。這個交易給我們啟示是專業靠譜有經驗的合作夥伴非常重要。

案例2:

賣方缺少誠意

這個賣方是一家產業公司,他們過去自己投了很多項目,既做直投,也做LP。賣方找到我們的時候,明確表示出於公司戰略調整的需求,聚焦主營業務,需要把這些投資項目都出售,也找了幾家市場上比較活躍的中介機構幫忙去賣。賣方的投後團隊也一直積極配合潛在S買方的盡調要求。我們在盡調過程中,發現待出售的資產多少都有點瑕疵,後來了解到其實他們有好的資產包,但都沒拿出來賣,現在出售的都是他們內部評估下來跑的不是很好的項目。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遇到真正好的S項目,要麼靠運氣,要麼靠關係,市場上到處飄的,大家都在看的,目前來看多少會有點問題。

案例3:

資產包裡項目數量過多,難以估價

這個項目是一個早期基金的LP份額,賣方出於流動性需求想把之前投的基金份額出售。我們看了下資產包,投資階段以天使到A輪為主,規模10億不到,目前是到第5年,剛過投資期,投了130多個項目。雖然有些項目跑的不錯,帳面有幾十倍浮盈,但由於投的金額不大,對整個基金業績影響很有限。130多個項目經過5年時間跑下來,死掉有20多個,存活下來的項目由於投的太早期,很多依舊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還很難判斷後面到底會是什麼結果。這麼多的項目,如果一個個去盡調,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這個份額的資產評估是個很大的難點。另外,份額轉讓本身金額也不是很大,從盡調花費的時間成本來看,也不值得去做這個事,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這麼多項目看下來,我們自己經驗是如果一個基金底層項目數量超過20個,基本上我們就不太會參與了,項目數量越多,就越難交易落地。

案例4:

交易結構複雜,退出節奏難以判斷

這個項目也是一個基金的LP份額,底層主要投向先進位造領域的成長期項目。初看上去項目挺性感的,但剝開來發現這個LP份額嵌套了超過3層結構,而轉讓的LP份額是最上層的,即底下還有兩層結構,最底層基金的GP是國資背景。從成本和風險角度,多一層結構,就多一層成本,風險也會增加,況且最終退出決策是由底層基金管理人掌控,出於不同的交易對手有著不同的資金屬性和角色定位問題,退出節奏是很難判斷的。我們還是偏好結構簡單的交易項目,投資路徑和費用都清晰明了,GP跟LP利益完全一致,降低風險和交易成本。

案例5:

看上去很美,實際並不美好

這個項目我們剛拿到手的時候是比較興奮的,項目來源比較靠譜,資產包裡項目數量也不算多,而且超過80%的項目已經上市,多數項目馬上到解禁期了,整個資產包流動性很高。賣方出於短期資金壓力,急於出售該基金的LP份額,價格上也比較優惠,並沒有漫天要價。但在進一步盡調過程中,我們還是比較失望的。好幾個項目是有浮盈,但浮盈並不多,如果按照已經存續4年的時間去考量,年化10%的回報都不到。可以看出這個基金當初投的都是偏後期的項目,雖然項目上市確定性高,但進入估值都不低,導致出現上市以後估值倒掛的現象。以及,資產包內還有多個一級半市場的定增項目,著眼於短期的所謂折扣而忽視項目自身的成長性,不禁感嘆,當年的定增坑了多少人啊。團隊在看完資產包以後,第一反應是:這個GP還健在嗎?

案例6:

GP故意讓中間商賺差價

這個項目很有意思,但是容易讓人血壓上來。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某個FA給我們推薦了一個S份額,說是比較符合我們的胃口,規模也不大,在我們表示有興趣了解之後立即給我們安排了一個騰訊電話會議。服務真的不錯。但是電話會議過程中項目人員非常不專業,一問三不知,我們得到的信息僅僅是某個GP某支基金某個LP想要轉讓XX金額的有限合夥份額。有趣的是,這個基金以及這個轉讓人原先跟我們已經有過交易,換句話說,我們本來就是該基金的老LP。並且該FA大概率知道我們就是這個基金的老LP。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電話會議之前FA同事不去做功課了。GP完全可以在轉讓人有轉讓需求的時候先問一圈該基金的老LP,尤其是本身就有S策略的老LP,或者如果GP自己找到一些新的LP來接倒是也可以理解,而GP卻優先選擇讓FA機構出面推動這個事情,這就不厚道了,假設老LP接了,無形中就增加了老LP的交易成本。

案例7:

GP配合效率過低,導致交易變卦

這個項目很遺憾,也是一個單項目基金的LP份額。轉讓人、GP跟我們都比較熟悉。轉讓人出於流動性需求部分轉讓該基金的實繳出資份額,我們作為買方,轉讓人也同意把份額轉給我們,一拍即合,流程上需要GP的配合。GP由於近期在募集新基金,忙於應對各種LP的盡調工作,就該份額轉讓事宜的配合效率比較低下。大概拖了半個月,項目出現重大利好,轉讓人心態瞬間發生了變化,交易也就不了了之了。這個時候只能安慰自己,有緣無份。

案例8:

GP為了新基金的募資,滿市場推往期基金S份額

這個案例也是近期非常常見的現象。某GP新基金的募集壓力比較大,募資人員頻頻參加各類母基金活動各類GPLP對接會,募資效果都不理想。後來急中生智,找到往期基金的一個小規模S份額,該往期基金目前的帳面表現是挺不錯的。因此,GP拿這個S份額作為誘餌,勸說LP投自己的新基金,由於對接了太多的對該S份額感興趣的機構,因此變成了一種類似「拍賣」場景,製造了緊張氣氛,但是據說最後實際效果也一般。

案例9:

基金到了退出期,「姿勢」其實可以挺靈活的

這個項目曾經一度糾結過,故事是這樣的:GP的某期基金到了退出期,有個個人LP擬轉讓5000萬左右的基金份額,價格比較open, 可能因為這個份額在市場上飄了一段時間,賣方的姿態比較柔軟,讓潛在意向買方大膽報價,後來我們報的價格確實比較「大膽」,賣方沒有同意。GP知道了以後,跟我們多次交流,一方面是看看能不能把受讓價格抬高,確實轉讓人作為這個基金的大LP給基金管理團隊施加了比較大的退出壓力,另外一方面是看看我們對資產包裡面的個別優質項目有沒有興趣,可以就特定項目進行轉讓退出。這個案例讓我們不禁感嘆:大膽想像,小心求證,也不妨是個好主意。

案例10:

呼籲協會加速私募股權S基金的備案流程

最後在實操過程中,我們發現基金業協會對於私募股權的備案要求越來越細緻,整體來看肯定是對的沒錯,但是目前協會就私募股權S基金的業務沒有特殊的審核通道,一刀切的審核要求下,光審核完成基本就要1-2周,碰到一些急於交割的案子難免壓力比較大,遲則生變是常有的事情。另外,多數S基金的交易結構中肯定是大於兩層嵌套,以及穿透到底層投資單一標的資產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如果按照既定的要求凡是通過SPV投資單一項目都必須要託管的硬性要求,結合現在各大銀行託管政策的收緊,光這一點就無形中抬高了S基金的落地門檻。目前國內S基金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所以我們很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有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國內S基金的發展,不管是備案提速、託管視情況放寬還是S基金的稅收優惠等等。

最後,S業務看似美好,落地難度係數其實很高。而且,隨著註冊制的推行,優秀的S機會也越來越搶手,好項目並不等於好的投資。捆綁式的S交易我們認為是合理的,近期我們也會嘗試探索「S+F」或者是「S+P」的模式,從整體保守性原則出發,權衡好S基金的退出確定性、流動性和整體退出回報的空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相關焦點

  • 超實用的交易復盤寶典,趕緊做好筆記
    ,對我們今後的交易也會有大幫助,但是怎麼復盤,復盤什麼卻成為初入門交易者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步步剖析一下交易市場上的復盤的前世今生。,大盤做多動能又來自哪裡,它們是不是有行業、板塊的聯繫,產生這些情況原因是什麼?
  • 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 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
    原標題: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 摘要 【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 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為什麼2020年殺豬盤案例中
  • 收藏版球衣,生意背後的機會與隱憂
    「我有資源很強的供貨方,不用擔心球衣的真假問題。再說了,我有必要拿公司的名聲賣假貨嗎?」「那些說自己的貨保真的,都是沒見過什麼叫真貨的人,就算是CFS,也會有個人藏家售假的情況。」以上兩段話皆來自球衣圈的賣家,一位已經有十餘年的球衣交易經驗,另一位今年剛入圈。
  • 風險提示案例|涉嫌關聯帳戶組互為對手方交易違規案例
    編者按:為加強投資者教育與服務力度,全國股轉公司投資者教育基地將陸續推出與交易相關的違法違規案例,幫助投資者了解案件背後的規則紅線、風險底線,普及市場法律知識,以提升投資者的守法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理性參與投資。
  • 社區團購爆紅背後藏隱憂,聽濟南市民怎麼說
    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過去的一個月,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甚至連字節跳動也都先後進軍了社區團購的領域,這一在疫情期間讓千萬家庭養成「手機買菜」習慣的新形式,再度成為議論的話題。一邊是瘋狂低價、便捷購物,一邊是平臺紛爭、品質隱憂,今天你「團」了嗎?
  • 累計下載超5億 Kwalee分享:全球爆款產品案例復盤與創意立項解析
    在活動上,Kwalee中國負責人Penny Qian帶來了《全球爆款產品案例復盤與創意立項解析》主題分享。作為全球最優秀的超休閒發行商之一,Kwalee的產品累計下載量已超過5億,並且2020年也推出了幾個爆款產品。那麼這些爆款產品是如何誕生的呢?Kwalee有哪些立項的獨特方法呢?
  • 附:「復盤華為」2020夏季北京論壇邀請函
    復盤華為 2020夏季北京論壇 他們將從華為文化、戰略與執行、組織變革、人才機制、頂層設計、激勵體系等全方位、系統解析「華為式」成功背後的管理邏輯。
  • - 2020年復盤第四卷
    那些害怕,焦慮,別人的眼光,都不存在了。因為我都已經扒開給你看了。我還怕什麼呢? 當你分享你的不安全感,你才真正拿回人生的掌控權! 當然,一開始扒開自己一層皮,可能會受到質疑,也許會失去一些所謂的朋友。
  • 轉轉手機市場分析:2020年Q4二手5G手機交易火爆,iPhone12登頂
    轉轉手機市場分析:2020年Q4二手5G手機交易火爆,iPhone12登頂 2021-01-07 16:52
  • 復盤和悅春風,神盤背後藏了兩個字
    還記得剛剛復工後,北京出現第一個成交火爆的項目,戴著口罩看房的隊伍從售樓處排到了示範區門口,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短短倆月過去,越來越多的購房人看清了市場真相。就在北京剛過去的這一周,新建商品房總成交1220套,環比上漲18%,成交金額高達72.42億,環比上漲了26%。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在此時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窗口期。
  • 2020Shopee年終復盤,為何蝦皮可以溯流而上?
    上一次做蝦皮復盤還是在9.9大促,那個時候還剛開啟下半年的大促序曲,到今年12.12,已經是2020年蝦皮上的最後一場S級大促了,所以這篇復盤,除了雙十二大促外,還會來聊聊猴哥這一年做Shopee的感悟。
  • 2020臺灣這一年|「經貿孤兒」隱憂逐漸呈現
    >作者 羅慶生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  從經濟角度,2020年是臺灣表現異常豐碩的一年。  數值增長看似不高,但相較其他國家及地區受疫情所苦經濟衰退,IMF預測2020年亞太地區GDP將萎縮2.2%,實在好太多。這麼亮眼的成績單,也為股市頻創歷史新高、臺幣升值創23年來新高,提供了合理性的支持。  不過,臺灣優異經濟表現的背後潛藏著隱憂。
  • 完美日記「爆紅」背後的成長邏輯與發展隱憂
    據了解,完美日記(Perfect Diary)近期已與多家投行商討IPO事宜,預計今年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掛牌上市。不過,完美日記隨後回應稱消息並不屬實,「目前為止尚無啟動IPO相關計劃。」比起是否IPO,完美日記的最新估值更引人矚目。有消息稱,完美日記已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
  • 復盤2020美股IPO:累計融資額破紀錄,估值上演冰與火之歌
    2019年年末分析師在做2020年美股走勢時,絕沒想到2020年會有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橫空出世,攪得全球股市波動不已。而全球經濟的震蕩下行,卻並未影響美國股市的"繁榮"。據富途報導:今年融資市場異常火爆,累計籌集資金4350億美元,遠超2014年創下的歷史記錄——2790億美元。其中通過傳統IPO方式上市的融資規模達1000億美元,也刷新了歷史記錄。
  • 復盤2020美股IPO:累計融資額破紀錄,上市後估值上演「冰與火之歌」
    2019年年末分析師在做2020年美股走勢時,絕沒想到2020年會有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橫空出世,攪得全球股市波動不已。而全球經濟的震蕩下行,卻並未影響美國股市的「繁榮」。據富途報導:今年融資市場異常火爆,累計籌集資金4350億美元,遠超2014年創下的歷史記錄——2790億美元。其中通過傳統IPO方式上市的融資規模達1000億美元,也刷新了歷史記錄。
  • 關於TEAT火爆搶購及上線交易公告
    尊貴會員:TEAT即將在數字茶交所搶購        搶購時間:2020年12月09日20:00交易時間:2020年12月16日15:00【項目介紹】TEAT致力於打造一個融合「商城、茶場、收藏、交易流通」的茶葉區塊生態體系,TEAT下技術團隊共同打造的全球開放的區塊鏈茶行業應用平臺,來自各地茶商茶農業務信息和茶葉品類品質信息將全部存儲在TEAT塊鏈上,融合5G、AI、AR、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讓在茶葉行業實現無邊界鏈上交易,區塊鏈的應用使得平臺更具功能性與應用拓展性。
  • 虛擬貨幣交易「水」有多深
    然而,在虛擬貨幣背後,暴跌只是其暗藏的眾多風險之一。交易量「摻水」、人為製造系統「癱瘓」導致投資者爆倉……虛擬貨幣交易背後,「水」究竟有多深? 在經歷3月以來的大跌之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近來才有所回升。然而,暴跌只是其背後的眾多風險之一。
  • 2020全球廣告支出預測;優衣庫小米等精彩案例合集
    案例復盤 The Laundress X 彩虹合唱團:讓洗衣成為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優衣庫:健康活力動起來 小米:進入10億直播俱樂部後,米粉節直播還能怎麼玩?
  • 2020年消費市場深度復盤:有變化,有挑戰,亦有機遇
    正所謂「溫故方可知新」,我們需要對2020年的消費市場各個領域進行詳細復盤,發現變化,理解趨勢,繼而找到未來前行的方向。 一 消費形勢年度復盤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擾亂了所有人的節奏。
  • 火爆2020年的這些電視劇,你都看過嗎?
    現在已經是12月了,還有二十多天,2020年就結束了。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待業在家靠看電視劇打發時間,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火爆整個2020年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當時播出的時候有多火相信大家都清楚,到現在還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由迪麗熱巴和高偉光主演的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因為這部電視劇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是同一系列的。雖說這部電視劇呼聲很高,但是播出後也有爭議,劉玥霏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原本這部電視劇自己是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