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唱片過時 歌手賣什麼?

2021-01-16 藝術中國

上世紀90年代,老爸們的青春歲月,家裡的老式錄音機,總會在晚飯時嘰嘰喳喳地放著磁帶,周華健的《花心》、張學友的《吻別》、劉德華的《忘情水》,都是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大熱歌曲。香港回歸後的21世紀,「80後小太陽」進入了大學。笨重的錄音機變成了輕巧的CD機,「咿呀哎呀」口齒不清的小天王JAY,和"ABCD"嘻哈搖滾的后街男孩,永遠是男孩女孩的心頭寶。如今90後,既不聽磁帶,也不買CD,一部IPOD或NANO,就能裝下成百上千首從網際網路上拷貝來的免費歌曲。音像店擺滿貨架的碟片,久久沾滿了塵埃。

這句感嘆語,對大眾來說也許早已稀疏平常。

唱片業的沒落,既是大型書店的唱片貨架上一排排尚未拆封便下架的新CD;也是一家家倒閉的小型音像店;既是衛視節目中日益稀少的歌曲打榜評選,也是年輕人智慧型手機或NANO中循環播放的免費下載歌曲。

可是,對業內從業者,唱片業的沒落卻有著更殘酷的意義。

「如今,即使是周杰倫、五月天這樣的天王級歌手,一張唱片的銷量也不過8萬份到10萬份。」FAB精彩創新集團規劃中心總經理陳仁學恰巧經歷了唱片業從頂峰走向沒落的轉折期。

「千禧年」前後,被公認為唱片業的鼎盛時期。以紅透亞洲的臺灣歌手周杰倫為例,2002年到2004年,周杰倫先後發行了《八度空間》、《葉惠美》、《七裡香》三張專輯。儘管很多人抱怨聽不懂小天王含糊不清的發音,擁躉者仍是蔚為壯觀。根據百度顯示的數據,三張專輯CD加上DVD的全亞洲銷量分別是280萬份、300萬份、320萬份。更別提小天王前面還有「歌神」張學友、「校長」譚詠麟、「哥哥」張國榮等一個個「豐碑」式明星。

現在,即便是全球天王賈斯汀.比伯,2013年上半年《The 20/20 Experience》專輯的銷量也就只有203.7萬張。203.7萬張的數字,已是美國唱片銷量榜的霸主,而且是全美唱片市場上半年內唯一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專輯。

「發行量背後是什麼?是利潤。3、5、8萬份的銷量意味著,絕大多數唱片的發行是虧本的,賣一張賠一張。」陳仁學坦言,即使是全球唱片巨頭,靠唱片掙錢的日子也已一去不復返。實際上,全球五大唱片公司至今已倒閉兩家。

對於唱片賣不動的原因,陳仁學套用政治經濟學中的術語,概括為外因和內因。外因指的是網際網路普及帶來的便捷性,契合了現代都市社會中人們的碎片化時間,通過網際網路聽歌漸漸成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的主流方式。內因指的是中國唱片業自身沒有做好,灌制在CD這個載體上的內容常常不夠吸引人。

賣碟片 純屬賠錢賺吆喝

 

頗有點自相矛盾的是,儘管唱片發行已經成為虧本的生意,每一年,無論新人或老人,流行歌手們都儘量保持一張新專輯的曝光率。王府井書店裡琳琅滿目的CD碟片,即是最好的證明。

賠本還要賣唱片,歌手、經紀公司和發行公司,圖的是什麼?「就像學生到了年終就得進行期末考試一樣,歌手發專輯也是必要行為,是向粉絲和公眾交的『成績單』。」陳仁學敘述,儘管唱片業已經萎縮,但仍有部分忠實的消費者存在,如歌迷、忠實的發燒友。尤其是發燒友,對音樂品質有很高的追求,網絡下載歌曲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另一方面,車載CD,以及電腦普及程度尚不高的三線城市,也是唱片的目標消費者。說是目標,因為唱片還面臨一個競爭對手--盜版唱片。60元到100元一張的價格,是盜版唱片的十倍到幾十倍。

「最重要的是,唱片是連接線上和線下的媒介。有了唱片這個實體產品,歌手們才能有嫁接到線下的理由。」所以,無論是新專輯或者合集,無論是三到七首歌的EP碟或者單曲,歌手們總是盡力不讓自己的「聲音」淹沒在市場中。而這是這些線下產品或活動,成為了唱片之外的掙錢法寶,也是企業和歌手們的利潤來源。

開演唱會 票房高才有高回報 

線下產品中最廣為人知的掙錢「利器」,就是演唱會。還是以北京為例。天氣轉涼後的秋季起,北京的演唱會市場進入了如火如荼的黃金季。從10月份到2014年年初,蘇打綠、範曉萱、楊坤、碧昂絲、陳綺貞、縱貫線、齊豫、小野麗莎……來自內地、港臺及海外藝人的近30場個唱,佔滿了每個的周末雙休日,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演唱會掙錢麼?對於有市場號召力的歌手,演唱會的高票房絕對是獲取回報的保證。臺灣歌手林憶蓮就曾在媒體面前坦誠,演唱會的收入,是她可以潛心做好專輯的支持。「天后」王菲2011年演唱會的一組數字,更是證明了演唱會火爆的原因。2011年,王菲在內地7個城市進行了巡唱,每地兩場,據爆單場演出費800萬元。而根據福布斯網站曾公布的數據,王菲2011巡唱的全年票房超過1億元,約2000萬美元,超過了「百變天后」Lady GaGa1300萬美元演唱會票務收入的成績。

當然,硬幣的另一面就是,不是誰開演唱會都能賣得動票的,沒有票房的演唱會,自然就沒有辦法往荷包裝錢。「演藝圈有多少個王菲呢?公允的說,演出市場的平均利潤率並不是最高的。」陳仁學直言不諱地說,對於一些票房號召力不那麼強的歌手來說,辦演唱會的壓力太大,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小型的歌迷見面會和籤售會,用「有情感」的唱片吸引大眾。

「唱片的商品價值越來越小,但紀念價值越來越大。對於有『情結』的歌迷和粉絲,附著在某一張唱片上的珍貴性和情感,可能才是促使他們出錢購買的最大原因。所以,一張張國榮的絕版黑膠唱片,叫價就可以高達三、四千元。」陳仁學舉例,他們曾發行過鄧麗君的復刻版黑膠唱片,5000張,一次性售罄。「在國外,老唱片收藏就是一個專門的收藏類別。我們也正研究開發老藝術家們的珍藏版唱片。」

數字唱片 年輕粉絲的偏愛 

「在網際網路時代,要想音樂能掙錢,你必須將其與消費者的屬性捆綁在一起。」在陳仁學的觀察中,新生代歌手們的粉絲群體和網購消費者的主體多是年輕人。作為未來的消費生力軍,年輕人更加擁抱新媒體,更加追求潮流和個性,以數字存儲方式存在的「U盤」,即數字唱片,往往更受到年輕粉絲們的熱愛,成為貢獻利潤率的主力周邊產品之一。

「新生代的年輕歌手,先出一張實體唱片,再賣一次定製化的數字唱片,後者就能賺到錢。」U盤的樣式可以不拘一格,如手環形狀、輪胎形狀、汽車形狀、手袋形狀、愛心形狀,……,不一而足。比如,FAB曾替歌手付辛博發行過手環形狀的U盤,賣光了;中國好聲音歌手平安的手袋形狀U盤,銷售也不錯;12月還推出了馬天宇的7件套產品,其中就有心形U盤。

當然,數字唱片要想盈利,發行數量是核心,決不能批量生產,方才能體現定製化背後的紀念價值。陳仁學介紹,FAB做的幾次嘗試,發行的量都在5000份上下,每份定價100元左右,既是年輕粉絲買得起的價格,又因為小群體擁有而顯得有價值。

玩具公仔裝飾品 甩開唱片大有天地

無論是珍藏版唱片,還是數字唱片,始終沒有脫離「唱片」的形式。而現在的市場,更開闊的思維是,甩開唱片,賣一些間接相關的周邊產品,包括明星公仔、玩具、T恤、眼鏡盒、圍巾、小飾品、筆記本……,甚至是未來可能出行的明星APP。和數字唱片一樣,這些看似「無釐頭」的周邊產品,同樣是計量式銷售,而非無限量發行。

比如,臺灣電影《花漾》講述的是一對孿生藝旦的故事,發行方就製作了限量版的電影主題加溼器和筆記本,作為回饋禮品,吸引觀眾到影院觀影。內地組合MIC男團曾經跟隨唱片發行過衛衣,3000件都被粉絲買走。

陳仁學還提起,他們曾經想過為中國好聲音女歌手吉克雋逸發行公仔,可因為玩具無法批量生產,成本太高,最後不得不作罷。「相比於數字唱片,這些脫離唱片形式的周邊產品其實更有市場潛力,也更能替歌手賺錢。但是,因為這塊周邊產品市場的版權獲取非常不規範,授權成本太高,在內地還沒發展起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智慧財產權。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大潮下的唱片店,不僅有「過去的CD」
    但當數位音樂進入大眾消費市場,電商平臺打折促銷吸引顧客,最受影響的也是這些賣「大流行」的音像店。當時,它們銷售的唱片,數字平臺上試聽非常便捷。與網店相比,品種與價格又沒有優勢。雪上加霜,一批批唱片店倒掉。據《北京商報》報導,2009年對比2002年,北京地區唱片店數量就縮水了90%。即便是北京西單圖書大廈、中關村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等大型書城,音像區也表現出式微現象。
  • 外國唱片為啥賣得這麼火?
    與之相比,近幾年中國國內歌手的單張專輯銷量甚至可以用遙不可及來形容。為何國外歌手唱片賣得好,中國歌手卻大叫「唱片已死」,轉而在演唱會、粉絲消費上下工夫?  調查  1  唱片銷量  國外唱片賣得火 國內銷量很可憐  阿黛爾於2011年1月19日發行了個人第二張專輯《21》,迄今為止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創下了全美900萬、全球出貨認證2000萬的成績。
  • 走出CD唱片高光的世紀名團——班得瑞
    班得瑞為什麼很少有演出班得瑞這麼優秀的音樂,卻通常只出現在cd和音頻中,基本沒有聽說過他們有現場演出。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追求唯美,講究配器,現場的音樂和CD相比呈現有一定差距。終於可以身臨其境近距離欣賞喜歡的音樂了,而不只在唱片CD中欣賞。巡演曲目精選了來自於他們的十幾個音樂專輯中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曲目,有《安妮的仙境》《你的笑容》《雪》《初雪》等。這次巡演演出的20首曲目,都是班得瑞在中國的首演。其中,《雪》又譯為《靜靜的雪》,這首曲目將是第一次在現場進行演出,是全球首演。
  • 數字媒體時代黑膠也沒過時,美國黑膠唱片銷售收入快超過 CD 了
    科技圈的更新換代總是快得驚人,但在這個連 mp3 都已經罕見,流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音樂的各種載體生命力依然相當頑強,索尼近日剛剛為 Walkman 的 40 周年紀念推出限量版卡帶式隨身聽,歌手們的專輯銷量中仍有 CD 的位置,就連聽起來像是古董級別的黑膠唱片還有不少人購買。
  • 寶麗金唱片成立50年了,歌手大爆當年「搶歌」內幕 譚詠麟湯寶如爭...
    今年是香港老牌音樂廠牌寶麗金唱片成立50周年。近日,譚詠麟、鍾鎮濤、雷安娜、露雲娜和湯寶如等昔日寶麗金歌手出席了「寶麗金50周年半世紀的新世紀」線上發布會,共同回顧寶麗金50年來的經典事跡。接受記者採訪時,歌手們更大爆鮮為人知的寶麗金內幕故事。
  • 從歌手、吉卜力到滾石唱片,網易雲音樂版權N連擊
    先後與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並拿下了今年《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朋友請聽好》《嗨唱轉起來》《聲臨其境第三季》等頭部綜藝的音樂版權。此次,與滾石唱片的戰略合作,更是引得樂迷們紛紛奔走相告,歡呼「網易雲音樂越來越好啦」。
  • 日本金唱片大獎公布,這些是去年唱片銷量最好的歌手
    由日本唱片協會主辦的金唱片大獎是日本最主要的年度音樂獎項之一,獎項於 1986 年正式創立,目的是嘉獎每一年為日本唱片業做出貢獻的藝術家和音樂作品。不過金唱片獎是一個商業味道相當濃厚的獎項,唱片的實體及數字銷量是其中重要的衡量標準。
  • 文章當紅唱片大賣150萬張 為何唱片大賣損失千萬
    娛記今日專訪娛樂圈資深綜藝節目製作人高小敏,暢聊娛樂圈明星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主角是歌手文章。高小敏、文章已經出道三十六年的歌手文章,本名黃文張,唱片代表作品《三百六十五裡路》《望天》《古月照今塵》《故鄉的雲》。
  • 日本去年CD專輯唱片產量首次跌破1億張
    (觀察者網訊)據共同社消息,8日從日本唱片協會統計結果獲悉,長期作為聽音樂主流手段的CD專輯唱片的年生產張數去年首次跌破1億張。平成時代的CD專輯熱潮過後,松任谷由實等人氣歌手也相繼加入網際網路音樂暢聽服務,音樂的欣賞模式發生了變化。
  • 這些歌手出黑膠唱片的話,你會買嗎?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復古的音樂載體,承載的已經不單純是音樂本身了,裡頭還蘊藏著生活質感和精神文化。2020年的今天,知道黑膠唱片具體是什麼樣的人不算太多,真實擁有過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最近,周杰倫發起了20周年黑膠唱片的紀念套裝,收錄了他之前所有的14張專輯,刻錄成28張黑膠唱片。
  • CD唱片與CD唱機的前世今生,這人間還值得!
    放上一張落灰的轉盤,我們來細數CD唱片與CD唱機的那些事兒,是否會激起你曾經的回憶呢?CD是Compact Disc的縮寫,意為小型唱片,通常指使用雷射技術的小型數字音響系統。在上世紀70年代末,人們製造成功用雷射錄取視頻和聲頻信息的雷射電視唱片(LD),在此基礎上於80年代初研製出小型數字聲頻唱片CD-DA(Compact Disc Digital Andio),簡稱CD唱片,也就是雷射唱片。荷蘭菲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於1980年提出了CD唱片的技術標準,並於1982年將CD唱片推向市場,CD唱片開始走進音響世界。
  • ​bdsm中cd和ts是什麼意思
    在圈內有時候我們經常看到別人自稱是T或者D,對於剛進入這個圈子的人來說根本不了解其意思,今天就來說說圈內ts和cd是什麼意思?
  • 坐擁萬張唱片的姚面記老闆:唱片給予你自由的空間|碟仕 No.24
    沒有,我現在也沒有賣出過任何一張自己收藏的唱片,我弟弟會賣一些電子樂唱片,我們不賣任何的自己的收藏,再貴我也不賣。印象最深的一張唱片是?印象最深的一張唱片和上海有關。以前做歌手時,上海越劇院的肖雅老師送我了一張唱片,是她翻唱的一張流行樂專輯,我留到了現在,是中唱發行的。肖雅《是不是這樣》這麼說以前做過歌手?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以前在上海樂團跟劉明義老師學聲樂。
  • 城市唱片地圖:武漢,除了熱乾麵還有朋克
    賣了將近20年的唱片,擺過地攤,也換過無數家店面,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賣唱片,「只怕武漢淘碟的人,沒一個是不認識宋一壯的」。現在,小宋將SONG Jr新開在了文化書城的三樓。小宋在郊區租下倉庫,存量二三十萬張,專供淘寶生意(店名叫小宋cd,不在武漢的朋友也可以淘碟),儘管網店支撐了70%以上的收入,但實體店仍然堅持每天開門。「我每天就是坐在店裡等客人來和我聊天。」
  • CD光碟會消失嗎?為什麼實體唱片越來越喜歡做U盤專輯?
    但音響發燒友就不一樣了,對於他們來說,任何數字存儲都無法取代CD唱片的質感和情懷,大齡司機也與光碟更親,短時間內光碟依然不會消失。對了,我還沒提藍光DVD呢。
  • 黑膠唱片在美國銷量已經超越CD
    DoNews 9月21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流媒體當道,購買實體唱片的收藏意義已經大於實用性,這也使CD的存在顯得尷尬。因為相比CD,人們似乎更願意入手復古經典的黑膠唱片。據CNN消息,在這個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2020年,流媒體事業營收蒸蒸日上。
  • 2011英國唱片銷售量下降 CD佔7成以上市場份額
    網易娛樂1月4日報導 北京時間1月4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儘管英國靈歌天后阿黛勒(Adele)憑藉大賣的熱門專輯《21》為樂壇打了一劑強心針,英國音樂市場在2011年勉強維持小幅上漲,但隨著盜版音樂的進一步惡化,2011年英國音樂市場註定成為又一悲劇年景的悲慘現狀。
  • 王心凌最後一代唱片時代歌手補位《歌手》,耳帝表示不太可能
    最近有各種傳言:王心凌將要補位《歌手》。前有張韶涵在《歌手》的驚豔亮相,不少網友對王心凌能登上《歌手》舞臺都表示很期待。但目前這還都只是傳言。著名樂評人耳帝也在微博表示,他認為該傳言的可能性很低,主要是因為燈燈不見後一切消息都變得撲朔迷離。
  • 2000年國際唱片銷售排定座次
    2000年國際唱片銷售排定座次根據美國錄音工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今年有不少歌手榮獲黃金、白金和鑽石唱片的銷售佳績。其中以超級男孩(『NSync)的《展翅翱翔》(No Stings Attached)成績最佳,海外銷量高達1000萬張,獲得鑽石級銷售認證。  今年的亞軍寶座由小甜甜布蘭妮獲得,她的第二張專輯《愛的再告白》在全球一共賣出800萬張,她的首張作品《愛的初告白》在今年內又追加了300萬張成績。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許冠傑賣得最好的一張專輯,是1976年推出的《半斤八兩》。這同樣是許式電影《半斤八兩》的同名專輯,發售後單是香港一塊市場就賣出了50萬張,上市3小時後就有盜版開始銷售。彼時香港唱片市場上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半斤八兩,賣到要搶」,說的就是這張專輯的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