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報導》的面膜系列測評進入第二期了。
在此前的雙11,面膜依舊火爆,銷售額佔清潔護膚類產品的25.2%。位列榜首的膜法世家雙11當天狂攬1.2億,「賣出的面膜可繞地球5圈」。
面膜市場持續高走的同時,人們面臨的消費選擇也越來越多。如山如海的面膜產品,哪款好用又安全?還得看事實數據說話。
2017年11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春雨、SNP、百雀羚、肌美精、養生堂、膜法世家、御泥坊、玫琳凱、悅詩風吟共9品牌保溼面膜。檢測其菌落總數、甲醛、甲基異噻唑啉酮等安全性指標;並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了12名志願者主觀試用,評價面膜的剪裁、溫和性、滲透性、補水效果、敷後膚感等指標。
最終結果怎樣,哪款面膜更值得購買?馬上來揭曉!
測評報告一、膜法世家檢出極微量甲醛,專家表示無須擔心
出門約會怕妝容不服帖,很多人會事前敷一張面膜輕鬆搞定;玩了一天累得不行,那就熱水浴後敷上面膜,幫助肌膚修復鎮定。一張半尺見方的面膜,常常救肌膚於水火中。只是這個「救火員」,會不會本身就有潛在的安全隱患呢?
2017年11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春雨、SNP、百雀羚、肌美精、養生堂、膜法世家、御泥坊、玫琳凱、悅詩風吟共9款保溼面膜,測試其甲醛、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及菌落總數等安全性指標。
測試結果顯示,所有產品的菌落總數符合標準要求;且均未檢出防腐劑MIT。另外,僅膜法世家一款面膜檢出極微量甲醛,但在安全範圍內,專家表示無需擔心。
9品牌面膜衛生條件較優
「某某化妝品菌落總數超標700倍」,「某洋快餐的食用冰塊比馬桶還髒」……在社交平臺,我們經常能看到這類爆款文。它引起瘋轉,一方面是因為駭人聽聞的標題;另一方面,化妝品和食品一樣,安全、衛生問題都備受關注。
提到衛生問題,就避不開微生物。化妝品本身富含營養成分,PH值在4~7之間,加上適宜的溫度,如不加以防禦,自然便是微生物大肆生長的溫床。
一般來說,引起化妝品微生物汙染的可能有一次汙染和二次汙染。一次汙染,即化妝品在從原料到生產的過程中,由於生產方操作、環境等的不衛生造成的汙染;二次汙染,即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暴露在空氣、使用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微生物汙染。
最容易滋生的微生物有糞大腸菌群、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它們是致病菌,如果化妝品被這些致病菌汙染時,就有可能引起產品變質,造成皮膚化膿、紅腫,引起過敏性皮炎等不良症狀。
對於幾種比較常見的菌種/群,我國的《化妝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下稱《規範》)都有明確規定。譬如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就不得檢出,黴菌和酵母菌總數檢出量應≤100CFU/g(CFU/g指每一克檢樣中所含的細菌菌落總數)。
不過要一個個檢測特定菌種著實不易,因此《規範》中引入了「菌落總數」這個指標,普通化妝品的菌落總數要求≤1000 CFU/g;適用於口唇、眼部和兒童化妝品則更為嚴格,為≤500 CFU/g。
貼片式面膜由於是一次性包裝,一般不存在使用時所造成的二次汙染。因此,當其菌落總數嚴重超標時,基本可以反映出是產品的原料來源、生產過程中的某個或多個環節的衛生狀況不達標。
那9款面膜的生產衛生條件如何?
測試結果顯示, 9品牌保溼面膜的菌落總數檢出量均小於10CFU/g,衛生條件較好。
膜法世家檢出極微量甲醛
面膜因富含水分和營養成分,極易成為各種微生物的成長溫床。因此,在儲存時的首要難題就是— —防腐。
廣州汀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妝品研發工程師彭冠傑認為,「面膜的精華液承載量大,覆蓋整個面部,在使用的過程中會不斷蒸發水分,使得防腐劑的相對濃度增大。所以面膜中防腐劑的選擇需要非常慎重。」
甲醛釋放體型防腐劑和甲基異噻唑啉酮(MIT)是化妝品中比較常見的防腐劑。前者會通過緩慢地釋放少量游離甲醛,以達到防腐抑菌的目的;後者能在低濃度下殺滅多種細菌。
彭冠傑強調,它們倆在面膜的使用環境中出現安全風險的機率相對較高。這兩種防腐劑近年來一直存在安全性方面的爭議。從世界範圍看,各國對兩者的使用及限值均有收緊的趨勢。
譬如,2017年7月,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就修訂了化妝品法規,將甲醛列入了「禁用物質名單」;MIT的使用規定更是經過多次修改,目前在歐盟,MIT僅可用於衝洗類化妝品,限值由100PPM降至15PPM。
不過,目前我國並未禁止MIT在駐留類化妝品中的使用,但有一定限值,即在化妝品中使用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01%(100PPM)。
也許是考慮到當前公眾對MIT的擔憂,很少有面膜會使用其進行防腐。本刊目前送檢的兩批共17款保溼面膜結果顯示,均未檢出MIT。
相對而言,甲醛的檢出率則比較高。《規範》中對甲醛的最高使用限量為0.2%。在本刊上一批送檢的8款面膜中,有美即、雅芳、一葉子、韓後4品牌檢出微量甲醛,但在安全範圍內。
此次送檢的9品牌面膜中,膜法世家睡蓮水光蠶絲面膜亦被檢出極微量的甲醛,檢出量為23.6ug/g(即0.00236%),距超出限量標準甚遠。(如圖1)
臺灣化妝品專家林志青表示,「這個濃度已經低到只要面膜打開,就揮發到空氣中了,因此消費者完全不用擔心。」
不過,檢出的極微量甲醛,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一般而言,面膜中的甲醛可能是其所添加的甲醛緩釋體防腐劑釋放所致。然而從膜法世家的成分表上看,並未標註有甲醛緩釋體防腐劑。相反,它用的是比較安全的多元醇如1,2-己二醇,以及對羥基苯乙酮等進行防腐。
不過,這款主打植物補水的面膜,成分顯示含有不少植物提取物。林志青對本刊解釋,膜法世家檢出的極微量甲醛,可能來自於植物萃取物中所添加的甲醛緩釋體防腐劑。因為萃取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而容器內的死角,例如瓶蓋、墊片等,也容易因為水汽而讓細菌滋生。所以植萃的製造商,必須使用甲醛緩釋體防腐,讓(其所釋放的)游離甲醛以氣體的方式,使(諸如容器死角)這些接觸不到產品的地方,也能夠抑制微生物。
就此,本刊試圖採訪廣州悅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膜法世家母公司),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對方回復。
測評報告二、肌美精保溼效果好,養生堂膚感佳
敷面膜還有個好聽的詞兒,叫「美肌SPA」。如廣告詞所說,「停下來,享受美麗」,可見敷一張面膜,於體驗上說,應該是舒適享受的。
這種愉悅的體驗感,來自於面膜的剪裁、膚感,乃至於吸收效率、保溼效果等等。
《消費者報導》此次對春雨、SNP、百雀羚、肌美精、養生堂、膜法世家、御泥坊、玫琳凱、悅詩風吟9款面膜進行測評,同樣在全國範圍招募了12位女性志願者進行主觀評測,每位志願者隨機試用其中的4款。評價的指標為剪裁、溫和性、滲透性、保溼效果、敷後膚感5個方面。
測試結果顯示,肌美精的保溼效果最好;養生堂的裁剪、溫和型及膚感更優;膜法世家的滲透性更強。
保溼效果對比:肌美精保溼持久,御泥坊、百雀羚墊底
對一款保溼面膜來說,保溼效果怎麼樣,是關係著它能否在行業中安身立命的關鍵因素。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保溼?
廣東飄影集團施昌松等在《化妝品常用保溼劑保溼吸溼性能研究》中介紹,要保持皮膚適當的生理水分,一是需要在皮膚表面形成能與水強烈結合的保水物質,使角質層保溼;另一種是使用水不溶物質,在皮膚表面形成一種潤滑膜,對皮膚薄層起封閉作用,防止水分蒸發,從而使角質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角質層保溼,通過補充一些水溶性保溼成分就能實現;要保持角質層的水分含量,則需要油溶性物質的加入,才能讓保持持久。
所以,本刊評價一款面膜的保溼效果如何,除了看即時保溼效果外,還要看它的保溼持久性。本刊要求試用者使用水分儀,分三次記錄其面膜試用前後同一肌膚區域的水油值,記錄時間為試用前、試用後半小時、試用後3小時。
一方面,通過對比試用前、試用後半小時的水分值,評價面膜的即時保溼能力;另一方面,對比試用前、試用後3小時的水分值,以判斷面膜的持續保溼能力。
測試結果顯示,肌美精的即時保溼效果與保溼持久性均表現較好。水分儀數據顯示,在敷用肌美精半小時後,相比敷前,面部肌膚的水分值平均上升12.2%;3小時後,在沒有其他任何護膚品保養的前提下,即使肌膚的水分值有所回落,但仍然比敷前高出7%,而其他產品多數在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貴婦面膜」玫琳凱雖然水分儀數據表現亮眼,但似乎不太被志願者青睞,主觀評分較差。(如圖2)
其實養生堂、膜法世家的即時保溼效果也非常不錯,但3小時後,水分值下降明顯,持久力欠佳,不適合長久保溼。
此外,僅就保溼效果而言,本刊不推薦百雀羚和御泥坊,這兩款面膜,實際保溼能力,無論是水分儀的客觀數據還是志願者的主觀評分,表現都不理想,不太能滿足冬日乾燥肌膚所需。(如圖3)
使用體驗對比:養生堂膚感最好,玫琳凱、御泥坊欠佳
除了保溼效果,面膜的剪裁、溫和性、滲透性、敷後膚感對消費者的體驗也至關重要。一款大小合適、溫和不刺激且具有絕佳膚感的面膜,才能真正賦面膜以「肌膚SPA」的美譽。
本刊綜合志願者的評價發現,面膜所選擇的膜布材質是影響體驗感的重要因素。從評價來看,御泥坊被詬病較多,這款面膜採用的是以棉籽絨為原材料的冰羽靈無紡布膜材,不少志願者評價它「質感粗糙」,有一點扎臉,剪裁上也不盡如人意。
玫琳凱的膜布則被吐槽「又大又厚」,敷上時膚感較悶,不夠透氣。厚厚的膜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面膜液的滲透。在9款面膜中,玫琳凱的滲透性幾近墊底。(如圖4)
溫和性方面,除百雀羚、御泥坊外,多數面膜均表現較好。其中,悅詩風吟雖然添加了較多酒精成分,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依然被志願者評價為溫和性很好,未出現任何肌膚不適或過敏。
出人意料的是,使用體驗感最佳的是養生堂。作為新入門的護膚品牌,這款面膜憑藉著超級輕柔、軟乎的膜布獲得了志願者的一致好評。不少志願者表示,它的膜布非常貼膚,舒適溫和,加上精華液比較清爽,因此膚感上非常舒適。
測評報告三、綜合測評:悅詩風吟、春雨較優,不推薦玫琳凱
貨架上的面膜琳琅滿目,要選一款功效好、兼具安全性的面膜,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詳實的數據評測,可以幫消費者選到合適的產品。
2017年11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春雨、SNP、百雀羚、肌美精、養生堂、膜法世家、御泥坊、玫琳凱、悅詩風吟共9款保溼面膜。測試其菌落總數、甲醛、甲基異噻唑啉酮等安全性指標;
此外,本刊還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了12名志願者從面膜大小及剪裁、溫和性、滲透性、補水效果、敷後膚感等6方面進行主觀評價。
測試結果顯示,悅詩風吟和春雨的CCR指數最高,值得推薦。這兩款產品除了各項評測指標優異外,性價比也很高(均價低於10元/片),適合預算不多的消費者。
如果不考慮到價格因素,養生堂、肌美精同樣值得推薦。這兩款產品的保溼效果表現不錯,尤其是肌美精,能在較長時間內,幫助肌膚保持足夠的水分。(如圖5)
CCR推薦
9款面膜全部測評完畢後,本刊綜合各面膜的表現,做出如下推薦:
面膜小課堂
1。 面膜中的防腐劑容易致敏嗎?
面膜由於高水分、高營養,必須要進行適量的防腐。一些主流的防腐劑如苯氧乙醇、氯苯甘醚,以及非傳統的乙基己基甘油、對羥基苯乙酮、辛甘醇等,它們的安全性較高。
除此之外,面膜中還較常用到甲醛緩釋體、甲基異噻唑啉酮等防腐劑,它們的安全性一直有爭議,肌膚較敏感的消費者可避開含這類防腐劑的產品。
但是需提醒的是,用一款護膚品所出現的過敏,其原因可能是多樣性的,而防腐劑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如有需要,可特別留意成分表中一些比較常見的過敏原,繞開即可。
(化妝品中常見並已確認過的過敏原列表。圖源:《化妝品過敏及其診斷問題》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院長劉瑋)
2。 在化妝品產業比較發達的日本、韓國,它們的防腐劑在化妝品中的使用情況如何?有什麼偏好?
據廣州汀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妝品研發工程師彭冠傑介紹,日本現在可以使用的防腐劑有48種,韓國可以使用的有59種,而我國允許使用的防腐劑有51種。種類都是基本相同的,使用偏好基本接近,不過日本地區的某些品牌會主打無防腐劑的產品定位,主要是使用一些非傳統的抑菌劑或者不含水(潔麵粉等)的劑型。總體行情是偏向溫和無添加概念方向的抑菌劑。
3。 聽說範冰冰一年敷面膜700片,高頻率敷面膜能改善肌膚嗎?
對皮膚來說,真正能從面膜中獲得的好處是即時保溼。敷面膜過程中,封閉的膜布下,肌膚的血液循壞加快,一些小分子保溼營養成分得以迅速入肌膚表層,使得肌膚像「喝足了水分」。但一些大分子如多糖、膠原蛋白,很難被即時吸收。而且,面膜幾天使用一次的頻率,無法保證一些有效成分得以連續、持久地進行補充。
面膜又是一種密集保養產品,高頻使用會補水過度,使得肌膚角質層細胞變得脆弱,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還抱著靠高頻敷面膜來改善肌膚的想法,不如早日放下,從作息、飲食改良做起。
4。 正確的敷面膜姿勢是怎樣的?
首先頻率無須太高,一周一到兩次即可。建議最好在浴後趁毛孔打開時使用。如果肌膚較乾燥,使用前可拍一點爽膚水,幫助柔和角質,以免敷面膜時出現刺痛。
敷面膜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到時間後,需用水衝洗掉,再塗抹乳液、面霜等,進行後續保養,讓保溼更持久。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