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爪鐵鉤、雙爪鐵鉤、水桶臉盆、木質小坡道……這是豐臺區南苑街道槐房社區大泡子4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監督員李傳芝的「神器」。「都是老伴兒幫我做的,他是我的『編外監督員』,垃圾分類是件『重要的小事』,每個人都不能旁觀!」李傳芝告訴記者。
聽說社區招募垃圾分類志願者,李傳芝很快就報了名。經過培訓李傳芝正式上崗,她的「責任田」包括大泡子4號樓6個單元門90戶居民,還有樓後平房戶區域。每天早上7時至9時、下午6時至8時「守桶」,幫居民正確進行分類投放,成了這位古稀老人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早上5點多李傳芝就來到崗上,提前擦拭、消毒垃圾桶及周邊。垃圾桶有一米多深,有時候桶底有投錯的垃圾,李傳芝只能踮著腳尖、半個身子扎進去挑出來。老伴兒李來順知道後四處淘換找來鐵棍自製了單爪鐵鉤,後又升級為雙爪鐵鉤,這樣桶裡比較重的垃圾也能輕鬆提起。
在社區安排的4小時守桶時間之外,李傳芝還經常在遛彎兒時過來「加班」。老兩口還在四色垃圾桶旁放了2個大盆、3個水桶,豎起一塊寫有「工作人員不在的情況下,請把垃圾放在『桶』或『盆』內」字樣的提示牌,等上崗後李傳芝會把這些垃圾進行再投放。令人欣慰的是,了解了這對老夫妻的故事後,越來越多居民自覺加入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中來。
李傳芝對生活垃圾分類充滿期待,「現在大部分居民垃圾都能分對,我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小,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該『下崗』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穎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