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點擊屏幕右上角「...」 3.→ 點選「設為星標 ★ 」
為防大家看不到我們的更新,請按以上步驟星標或置頂
作者 | Jenny喬
來源 | Jenny喬(ID:Jenny-Qiao-Love)
每到春節前,身邊的男女老少就開始焦慮,原因很樸實:聚會多。
其實我挺理解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愛聚會,真的受刺激。不見人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小日子過得踏實安穩,沒太多錢,但也吃得上飯。一出去和人吃飯,特別是老同學、老朋友,那簡直有種大夢初醒的衝擊。
特別是別人致富的速度,簡直讓人驚嘆。過去你總覺得,人至少得奮鬥個十年八年,銀行卡裡才能有一百萬,現在發現,兩三年就能實現了。這些賺了快錢的人,還會用慘痛的經驗告訴你,你要是再等個兩三年,一百萬都不值錢了。
這些年,很多人diss快錢,在我看來,多少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這種輿論氛圍,也讓賺了快錢的人過得很孤獨。
前兩天聚會上,一個玩短視頻的小夥伴,哭喪著臉說,自從親戚朋友知道自己不上班月入五萬,地位一落千丈。不懂的人以為他拍了什麼不雅的東西。就是自己也愛看短視頻的人,同樣看不上他這種不勞而獲的「巨富」。
按照他的話說,自己過去勤勤懇懇靠雙手打拼,在朋友圈裡終於混出個人五人六的模樣,現在除了拆遷戶,誰也不愛搭理他。
這時,一個在各行各業靠賺快錢為生的人語重心長地跟他說:「年輕人還是太嫩,這種事兒,我從來不跟別人說。」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對快錢有一種偏見,我覺得,這種偏見一部分來源於理解不了,還有一部分來源於自己做不到。
能在短時間賺錢的人,既得看見機會,又得能抓住機會。且不說有多少知識含量,至少得有魄力。說白了,有10萬錢,大部分人會存銀行,買理財,有幾個真的會拿去走起搞視頻呢?
看不懂的錢不賺,這句話我同意,但你不能說,賺到錢的人都是靠運氣。每一個風口行業都有機會,但二八法則在哪裡都是鐵律。
不少人看不上掙快錢,是看不上這個「快」字,覺得快工都是歪門邪道,慢工出細活才是王道。
可是,時代不一樣了,活在這個世界裡,你得睜開眼睛,看看別人需要什麼。
不久前,聽了個故事,覺得特別有道理。過去,日本的匠人特別有市場,手工製作,精細雕琢,出來的成品美輪美奐。可是,這種匠人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因為現在的人都等不了了。
試想一下,你想買個鍋,肯定是立刻下單,越快越好,誰有那個耐心等上三五個月,要一個精品。
並不是說精品不好,而是說,未必人人都想要。所以快也並不是不好,它頂多意味著,一個糙人伺候另一個糙人,這就是市場。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看到「糙」這個市場需要,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說一個故事。
1980年,40歲的柳同志從中科院辭職創業。
當時的電腦都是進口的,必須安上漢字系統,也就是「漢卡」才能用,每改裝一臺電腦的利潤在1萬到2萬之間。這讓他看到了商機,果斷引入「漢卡」,6個月賣了100套,賺了40萬。
顯然,這種成功並不是什麼運氣,而是敏銳的觀察力,看懂了市場,看懂了機會,這種能力不是誰都有。
在知乎中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用戶在2015年廢銅廢鐵很便宜的時候,靠著自己手裡的資金,收到了2毛多的廢鐵和8元一斤的廢銅,他當時就感覺這種價格實在是史上少有,果斷出手。
大概半年之後,以廢鐵8毛、廢銅23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在手裡放了半年的破銅爛鐵,倒賣之後就賺了20多萬。
這就是一筆快錢,也許不指著這個發家,但是就是有人利用自己對價格和市場的敏感,找到商機來創收。
另一些人對身邊的機會總是視而不見,這不是運氣上的差異,更多的是認知和思維方式的差異。
苦哈哈地攢死工資,靠努力就行了,可真想短期內掙到一筆錢,這事得靠才華。
聽過一節香帥北大金融學課,覺得備受啟發。
咱們提到「投資」就覺得高大上,是件有門檻的事,提到「投機」就非常反感,覺得「投機倒把」簡直就是在犯罪。
但是不管時間快慢,手段如何,投資和投機的最終目的都是賺錢,運作的原則也只有一個就是「低買高賣,賺取利潤」。
所以修辭上有什麼差異無關緊要,在經濟學家眼裡,是強調資金,還是強調時機,都是一回事。
所以掙快錢慢錢也都是掙錢,電視劇《潛伏》裡面謝若林說過一句話,「這裡有兩根金條,你能分清楚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卑鄙的嗎?」
並不能。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全世界的富人都在做三件事:趕趨勢、找平臺、抓機會。每一件都需要快眼明手快。
08年的時候,朋友在趁北京房價不高,拼命攢錢,湊上首付買了一套房子,現在貸款還完了,轉手賣掉,拿著錢開了一家文化公司,慢慢實現了財務自由。
一直在等待好時機的人,終會發現,時機永遠都不會剛剛好。
有人說自己視金錢為糞土,我覺得這句話有錢人才有資格說,窮到無法給自己保障的時候,還是多放心思在掙錢上,哪怕是先抓住一個機會,先掙筆快錢,然後再從長計議,規劃自己的發展。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華,肯吃苦,也願意花心思多收集信息,多了解世界,總能合理合法地賺到錢。
最怕年輕人用故作清高的姿態掩飾自己的偷懶和無能。
千萬不要在該談錢的時候,談理想,該賺錢的時候,說情懷。看準機會就著手去做,先實現原始積累,再去追求更大的夢想,最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