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內部加速「拆圍牆」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拆圍牆」走向「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意味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尤其是,通過區域軌道融合的方式拆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行政「圍牆」,推動區域內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綜合服務設施等一體化融合的高端經濟集聚區。

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座「城市」,而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或許將由地鐵完成。

11月30日,廣清城際(廣州-清遠)、廣州東環城際(花都-白雲機場)列車正式開通,廣清一體化進入到實質階段。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的開通,不僅拉近了廣州、清遠兩座城市的距離,更對拉近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距離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廣清城際與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由廣州地鐵運營,是國內首批非國鐵集團運營的鐵路。廣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這對未來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規劃帶來了新的借鑑思路。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要在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意味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尤其是,通過區域軌道融合的方式拆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行政「圍牆」,推動區域內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綜合服務設施等一體化融合的高端經濟集聚區。

軌道交通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目標直指世界級城市群。

如此背景下,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圈的建設,推動灣區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一度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裡程達到4700公裡,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裡程達到5700公裡,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但實際上,大灣區歷經多年發展,如今的軌道交通(高鐵+城際+地鐵)也僅僅實現了3300公裡的規模。這與世界級著名灣區相比仍有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曾在2019年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的軌道線網密度做過一項調查,他發現東京灣區的軌道線網密度達到了0.21公裡/平方公裡,中心地區密度更是高達3.58公裡/平方公裡,使得東京與其周邊的其他城市逐漸形成了區域一體化的大型城市群。

而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具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僅有香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無論是城市軌道線路長度還是線網密度都遠不及東京灣區,並且在2019年期間僅有一條廣佛地鐵實現了跨市建設運營。

與傳統鐵路客運相比,城際軌道交通主要是解決城市群內通勤的客流。車站間距比較小、班次比較密,不需長時間候車即可實現快速安檢進站。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經濟、社會交往密切,大灣區對軌道交通的需求也變得愈發強烈。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首先是要建設大交通,第一步就是要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包括高鐵、城際、地鐵與有軌電車。

「未來大灣區內部一定會形成網格化交通體系,任何一個城市出行都將實現一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所需的城市聯動發展、產業協同與人口擴張,亟需更密集、更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胡剛說。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根據最新規劃,廣州地鐵除18號線南延至中山與珠海、28號線東延至東莞之外,廣州地鐵22號線也規劃成為跨市快線延伸至東莞,與深圳地鐵銜接;廣中珠澳高鐵也將澳珠極點加速融入國家鐵路網之中。

大灣區內部加速「拆圍牆」

廣清城際的開通,無疑使廣州、清遠兩地人民進一步享受到了廣清一體化的發展紅利,出行更加快捷便利,產業聯繫更加緊密。

在胡剛看來,廣清城際開通的最明顯變化,即清遠正在從廣州「後花園」變為「廣州北」。根據《深化廣清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州提出將清遠當成「廣州北」來規劃建設,廣州、清遠之間將統籌考慮包括交通、產業與公共服務設施等在內的一體化。這意味著,廣州與清遠正在突破行政區劃壁壘。

通過軌道交通互聯助力區域一體化發展,早已屢見不鮮,廣佛同城便是案例。

廣佛10年間交通網絡的融合,帶來了產業協同互補、人員密切流動。而依託廣佛地鐵的便捷通勤,廣佛雙城在交通互聯、城市空間結構布局、產業融合發展和社會融合一體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同時也催生了全國唯一的「雙萬億」同城化城市組合。

在專家看來,廣佛地鐵、廣清城際,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拆圍牆」的重要示範作用,通過軌道交通打破行政壁壘。

潘明分析,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審批依然以單獨城市為主體,關注各城市的個體指標,受限於行政體制劃分,由各城市單獨申報。除此之外,運營維護也交由各城市成立主體負責。

「這樣就造成了灣區內各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銜接不充分,在城市邊界需要通過複雜的換乘,大大降低了城市軌道交通的運作效率,依然無法實現灣區內基礎設施網絡的互聯互通。」潘明說。

廣州地鐵集團總規劃師歐陽長城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提出,要想實現大灣區內部一體化融合發展,一定要打破行政的界限,打破城際和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的界限。「廣州地鐵和深圳地鐵可能將來都會承接城際線的一些功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廣州地鐵集團在2019年9月專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城際鐵路的運營工作。

此前廣州地鐵集團與廣東省鐵投集團也籤訂了《廣東省城際鐵路委託運輸管理總體協議》,協議提出將由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廣州東環城際廣州北至白雲機場T2段、廣肇城際廣州南至佛山西(不含)段及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調度指揮中心等項目。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的運營方式,最有可能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格局。尤其是運營權在手的廣州地鐵擁有深厚的地鐵運營經驗,未來還有可能做出更多創新,加速在灣區內部「拆圍牆」。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王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城軌交通將進一步突破城市行政區域的邊界,從單點走向多域,逐步由發展單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向發展城市群軌交網絡轉型升級,客運組織運營模式由高密度向高靈活度進一步突破。

但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看來,互聯互通絕非易事。基礎設施的連通既包括區域空間的連通,比如城市和城市之間如何連接,同時也涉及到各項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連通,比如說軌道交通和城市公共運輸的連接,和空港的連接等等。而目前基礎設施之間尚存銜接不暢的問題。

例如,就粵港澳大灣區軌道線網層面來說,國鐵、城際、地鐵三網獨立,協調不足,功能不清,缺乏灣區內的規劃統籌;以技術層面來說,系統制式多樣,資源重複投入,跨市域快線系統、跨層級互聯互通技術儲備和標準不足;而以管理層面來說,跨層級網絡的建設和運營管理存在機制障礙,跨市域軌道互聯互通建設和運營缺乏規則。

潘明建議,要統籌全局,從城市群角度編制大灣區城市軌道網絡規劃。從規劃角度率先打破原有城市管理界限,結合城市群發展與需求,構建一張能夠串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核心發展極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以便高效、快捷地輸送灣區內各種生產要素,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集聚發展。

潘明的建議在今年有了回應。在規劃層面,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政策已有鬆動。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顯示,大灣區近期將建設13條城際鐵路,由廣東省和項目沿線地方使用財政資金等出資,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今年4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管理專題研究項目招標》也顯示,廣東希望未來大灣區的地鐵和城際鐵路實現一體化運營。如果上述規劃的13條城際鐵路運營權仍被廣東省內公司取得,大灣區地鐵和城際鐵路的融合將更容易推進。

在歐陽長城看來,基於大灣區既有國鐵、城際、地鐵的三級線網結構,未來將出現「城際向下、地鐵向上」和「相鄰城市互聯」的新發展趨勢,也能夠實現大灣區軌道交通技術與管理的跨界融合、資源整合,實現「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作者:李振)

相關焦點

  • 廣清一體化再發力!五區一縣共建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區
    12月22日,在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上,廣州市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和清遠市清新區、清城區、佛岡縣(以下簡稱「五區一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籤署合作聯盟協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   廣清一體化又有新動作!
  • 跨江再添新通道 粵西加速「融灣」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助理教授劉詩濛指出,「這條鐵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整個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知識外溢效應和勞動力蓄水池效應。」   「深江鐵路開通,將大大縮短珠三角和西翼片區之間的時空距離,加快生產要素在城市間的流動效率,從而推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於西翼片區承接東翼片區的產業外溢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於促進片區間協調發展,促進產業加速對接。」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李志堅指出。
  • 中山加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坦洲快線有望年前通車
    奔跑的中山加速打造大灣區交通網絡中山交通建設提速!車行天下,物暢其流。激活處於大灣區城市群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以深中通道建設為契機,中山市正加快推進包括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客運港口等在內的立體交通項目,打造大灣區交通網絡的「珠西脊梁」,為開放中山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支撐。
  • 中心城區治堵啟動,地鐵4號線加速推進…三水交通要大爆發
    中心城區治堵啟動,地鐵4號線加速推進…三水交通要大爆發 2021-01-05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循環背景下 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加速
    除了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快,消費能力強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動因在加速休閒灣區的形成?我們發現兩類人群的需求值得關注。省內自駕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會發現,每逢周日,清遠清新區的北江沿岸不乏垂釣者,他們多半不會失望而歸。廣州人老李尤愛這片小天地,上周日下午,他收穫一條約2斤重的鯿魚還不滿足,打算等再釣幾條後到河邊的民宿裡蒸來和家人一起品鮮。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為打造「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為打造「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帶來六大利好廣深中心區有望高鐵直達   構建現代化的
  • T08:高速、高鐵、城軌 清遠交通邁入3.0時代擁抱大灣區|清遠日報...
    2020年,廣清城際通車,清遠進入城軌時代。坐汽車要大半天,如今,一小時內就能把廣清兩地拉在一起。從時速十幾公裡的爛路上開車到時速300多公裡的高鐵,再到家門口城軌,這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無不見證著清遠交通的新跨越。
  • 廣西將建三條連通廣東鐵路 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中新社南寧12月17日電 (蔣雪林 陳秋霞)「新建南寧至玉林鐵路(簡稱南玉高鐵)是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條時速350公裡的高鐵,也是廣西自主投資建設的第一條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南玉高鐵建設目前進展順利。」
  • 河南南陽:拆了圍牆透出美景,把「關著」的美景「亮出來」
    圍欄拆除後呈現在市民面前的是街景與園景自然融合,公園園路、便民服務等為一體的嶄新景觀。如今的南陽市人民公園,沒了圍欄,沿街通往公園的小路四通八達。12月15日上午,太陽暖融融的,市人民公園裡非常熱鬧。在公園裡休閒散步的、跳舞娛樂的市民隨處可見。
  • 廣清五區一縣打造旅遊合作聯盟 將推出廣清城軌「互通旅遊年卡」
    廣清五區一縣打造旅遊合作聯盟,花都區清城區「先行一步」羊城晚報訊 記者周聰報導:12月20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在廣州市花都區召開。廣州市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清遠市清新區、清城區、佛岡縣(以下簡稱「五區一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籤署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合作聯盟協議。據悉,廣清合作區將構建「一核引領、三軸聯動、一帶串聯、四區共建」的總體空間布局。會上,花都區政府與清城區政府籤署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先行啟動區框架協議。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信息,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 電視臺正加速電商化轉型!
    傳媒內參導讀:在媒體融合轉型的浪潮下,一些電視媒體通過廣電MCN介入電商業務,一些頻道通過改革布局電商,這一定程度上表明,電視媒體正加速媒體電商化轉型。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文/唐瑞峰近日,央視新聞聯合淘寶、快手發起了兩場直播帶貨,為電視媒體電商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
  • 利亞德把握新興發展契機,會議一體機加速推進
    隨著顯示技術的成熟,新型顯示產業開始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尤其是Mini/Micro LED等當紅技術,隨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發展成果開始源源不斷湧現,大型擴產項目持續落地。據悉,利亞德已率先導入了Micro LED終極顯示技術。利亞德集團推出基於Micro LED技術的4K超高清解析度TXP 135英寸和162英寸會議一體機,率先推進Micro LED技術和產品創新。
  • 空鐵聯運加速 速度才是核心區域升值的鑰匙
    空鐵聯運加速實力演繹「花都速度」,加速花都走出灣區,邁向世界。   德國人文地理學家F.拉採爾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動力」,城市發展的本質是流量,助推區域人流、資源、財富等運轉,而撐起國際級城市的路網還需要有空鐵聯運的加持。
  • 軌道交通的新「蓉」光
    (1月22日《成都商報》)  軌道交通是城市發展的「晴雨表」。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近年來軌道交通發展突飛猛進,此次18號線的「軌通」,標誌著成都構建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有了重大進展,閃耀著軌道交通的新「蓉」光。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運能大、節能環保、準點舒適等突出優點。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金羊網  作者:王莉  2020-12-17 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疫情發生後,我們給老會員進行了電話回訪,不少客戶線上下單,後續疫情穩定後,再進行下沉式的服務。所以疫情後,我們和顧客之間的粘性反而提升了」。技術賦能 線上化提速經過此次疫情後,醫美行業的線上化發展已然提速,其中,直播更是成為了各家的標配,被視為推動醫美機構連接目標消費者、獲客、轉化的新引擎。
  • 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王璐)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重慶高鐵建設加速背後 一年前這個動作功不可沒!
    2018年重慶啟動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明確高速鐵路建設要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實現「五年全開工、十年全開通」加速形成重慶鐵路投資集團(以下簡稱「重鐵集團」)正式掛牌 這家企業由重慶市政府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合資重慶市控股市場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