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部雲帆之前就很關注的電影開始了大規模點映。
關注的原因:
一、張震主演
要知道,張震作為資源派加實力派演員,有他的電影,不會差。
二、程偉豪執導
程偉豪2017年,他拍出了《目擊者之追兇》,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2,好於91%的懸疑片,好於90%的犯罪片。
《目擊者之追兇》的完成度很高,在懸念反轉設置上獨具匠心,故事結局也新穎而出人意料,幾乎可以算是這些年最好的犯罪懸疑電影之一。
所以,時隔幾年之後程偉豪加上張震強強聯手,帶來的這部犯罪懸疑題材的電影《緝魂》,很令人期待,將於1月15日全國上映。
而點映之後,豆瓣也打開了《緝魂》的評分,目前7.2分,不好,也不壞。
作為一部程偉豪加張震的電影,7.2分,不好。
作為一部能公開上映的國產犯罪懸疑電影,大家懂的,很多不能拍的內容要顧及到,7.2分,不壞。
從已經觀看的觀眾點評來看,目前口碑兩極分化。
喜歡的很喜歡,對劇情、結局和張震的演技讚不絕口。
討厭的挺討厭,認為是一個高科技懸疑燒腦劇情包裝之下的狗血八點檔。
總之,不劇透的情況下,雲帆認為這還是一部很值得推薦的電影,為什麼?
一、尺度大,黑暗風格
《緝魂》整體上面尺度偏大,風格偏黑暗系,在國內電影院中,這樣風格的電影不常見。
導演程偉豪很喜歡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一種人性的真實面和邪惡面,基調很偏暗黑化。而這次的《緝魂》中,黑暗風格得到徹底釋放。
再加上,如果說前段時間郭敬明的《晴雅集》是因為畫面「賣肉」導致眾憤引發無數非議的話,
那麼《緝魂》就是借軟科幻題材成功移花接木暗渡陳倉在中國的電影院上堂而皇之呈現了同性之間的情感。
所以也無怪乎已經看了電影的觀眾們紛紛點評:「我真的在電影院看的嗎?」、「國內院線罕見的尺度」、「國內過審不容易」等等。
二、劇情燒腦 結局反轉
其實在犯罪推理影視劇這幾年火起來之後,有很多作品都是標榜自己「燒腦反轉」的,但也不乏一些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燒腦而複雜的作品。
往往衡量「反轉」好壞的標準就是,劇情的支撐:真正好的「反轉」,其劇情一定是鋪墊到此處順理成章的,例如《看不見的客人》、《誤殺》、《利刃出鞘》、《沉默的真相》等等好的推理懸疑影視作品。
《緝魂》根據江波的小說《移魂有術》改編而成,張震本來就挺喜歡看懸疑、推理類型的小說和電影,他在看完《緝魂》的劇本之後非常喜歡,立刻就決定出演了。
《緝魂》圍繞著名集團董事長王世聰的被殺案展開,患上癌症的檢察官梁文超(張震)與懷孕的刑警妻子阿爆(張鈞甯)聯手調查這起案件的過程中,發現王世聰的兒子王天佑(林暉閔),他的年輕妻子李燕(孫安可),他多年的好友萬宇凡博士(李銘順),還有他已經死去的前妻唐素貞(張柏嘉),每個人都與他的死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影片中還提及了RNA神經元計劃,這個科學項目的成功據說可以實現人腦複製,從而改變調查的整個方向,也就是說也許殺人的人,他當時的頭腦是另外一個人的頭腦……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被看見的有時並不是真相」。
這也就使得劇情撲朔迷離,異常燒腦。再加上阿爆為了不讓梁文超因癌死去,她對於項目的插手,使得劇情更加反轉不定……而看過點映的觀眾也大多對於結局非常驚嘆……
三、「無冕影帝」張震精彩出演
張震大家很熟悉了,15歲的時候就出演了首部電影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託他老爹張國柱的福),並提名了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年少成名。
之後憑藉良好的人脈加上紮實的演技,張震出演了《春光乍洩》、《臥虎藏龍》、《最好的時光》、《吳清源》、《赤壁》等等水準之上的作品。
也獲得了金像獎和金馬獎的多次提名:
金像獎3次:春光乍洩(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臥虎藏龍(2001)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赤壁2:決戰天下(2010)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金馬獎4次: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第28屆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最好的時光(2005)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吳清源(2006)第4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繡春刀(2014)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遺憾的是,沒有一次獲獎.......雖然張震的演繹更多的是一種沉默之後的平靜爆發,對觀眾的感染力以及共情沒那麼強。不過也確實是演技非常能打的一位實力派演員。
而且張震對於電影的敬業態度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這次《緝魂》中,他飾演的男主角身患癌症,需要呈現做化療掉發之後的那種虛弱重症感,
張震在三個月內減重了12公斤(本來就瘦,這下簡直就是皮包骨),並且還剃光了頭髮,以光頭造型來演戲。
憑藉這樣的實力演技和專業態度,雖然目前還未斬獲電影大獎,但是張震也贏得了許多觀眾「無冕影帝」的稱呼。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