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還沒到,青春題材網絡劇先到了一撥,原本霸佔液晶顯示器的天下屬於古裝女大佬,現如今坐擁江山的則是當代「小清新」。論點擊量和熱度,同期播出的兩部青春題材網絡劇中,《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似乎以微弱優勢處於領先地位。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改編自兩年前趙乾乾的同名小說,女主角陳小希(沈月飾)是校園言情小說中常見的「普通女生」,長得可愛,成績墊底,和其他校園言情的女主角一樣,她也擁有青春熱血一腔、狐朋狗友一群、鍾情對象一人,這個人就是和她住一棟樓的同班同學江辰(胡一天飾)。
江辰同學不是沉在北冰洋海水裡的冰山,而是佇立在日本的富士山,本體是一座火山,不是很活潑,從不爆發,卻不代表沒有熱度。因為海拔優勢,男主角這座活火山出現了一個冰冷的雪頂,在這個校園言情故事裡,女主角的主要任務就是「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江辰(胡一天飾)和陳小希(沈月飾)除了一顆「愛你的心」之外一無所有的女主角和除了表情什麼都有的男主角,整個配置容易讓人回想起日本漫畫《惡作劇之吻》。畢竟在《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出現之前,《惡作劇之吻》日本已經拍過兩次,臺灣拍過一次,韓國拍過一次,還有動畫片版,浸淫在東亞文化裡很難不知道這個以作者自身經歷為模板的甜美純愛故事。
這些版本中,林依晨、鄭元暢主演的臺灣電視劇版本在內地的影響力最大,距離《惡作劇之吻》兩年後推出的《惡作劇2吻》也已經過去十年了,當時被斥為「幼稚無腦」的臺灣偶像劇模式已經全面統治了內地流行網絡劇,雖說能夠引發社會廣泛討論的仍然是那些充滿爭鬥的電視劇,但是網絡這個更能為觀眾提供自主選擇的空間,「甜寵」是當之無愧的主流。
《惡作劇之吻》熱播的時候,內地的青春題材還是墮胎傷痛少女的天下,夢幻般的甜膩寵愛仍然被視為是偶像劇的專屬特徵,沒有被青春題材接納。
雖說懷孕墮胎、傷痛哭泣的青春已經被潮流淘汰了,但是總體上講,這些過時的作品恰恰觸及的是青春題材的母題。
作為成長的必經之路,傷痛的青春題材作品指向了生理成長帶來的新的欲望,和心理成長激發的無數人生憧憬。有欲望就會和外界發生碰撞,有憧憬就會經歷幻滅,這就是青春致痛之源。不僅僅是國產青春疼得厲害,日本也疼,比如巖井俊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等一系列青春電影。
青春題材母題總體而言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成長的自我審視和探索,這個面向是針對自我的,在精神上包括對夢想的追求,體會孤獨和憂傷,經歷叛逆與抗爭,對青春稍縱即逝的嘆息,以及對生理欲望的探索。
另一方面是與外部世界的探索與抗爭,包括愛情的初萌,對父母權威的重新定義和顛覆欲望,以及對家庭以外大的社會環境所產生的迷茫與困惑。
關於這些青春問題的探討,除了少數文藝片可能會有所涉獵,其他影視作品中已經看不到了。在青春氣息逼人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主題就只剩下了「愛情」,對生理欲望的探索也有表現,形式則是讓坐在女主角斜後座的男三號陸楊(孫寧飾)在課上偷看少兒不宜的網絡小說,僅此一筆。
在大潮流下,青春本身也和歷史一樣成為人物活動的一張虛無幕布,從討論的核心圈層退居二線。這當然不是當下青春題材影視作品的一樁「罪過」,只能說是時代的車輪裹挾著紅塵滾滾而來,借用剛剛辭世的法國詩人伊夫·博納富瓦的詩句講:我們不再需要令人心碎的形象,為了愛。
口感清甜到化作一汪小甜水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也有被詬病說甜度不夠的地方。比如除了女主角陳小希之外,其他角色的家庭結構多多少少都有缺失,比如男主角失去父親、與母親關係不和諧,男二號吳柏松(高至霆飾)與父親兼教練存在衝突,女二號林靜曉(王梓薇飾)父親常年在國外關係疏遠……
除了這些不美滿,男二號喜歡女主角,女主角喜歡男主角這種劇情也不行……這些也都是觀眾喜愛的角色,似乎這些角色也要獲得美滿和幸福才是觀眾最終最求的和諧大同世界。
家庭結構的不完全以及家庭內部矛盾本身並不是這部電視劇的核心內容,相對靠近核心的三角戀因為俗套也被拒絕。這些矛盾似乎又是比較容易輔助人物形象塑造,製造戲劇衝突的情節,但是即便是這種程度的矛盾,也依然有觀眾表示拒絕。這就難怪現在的青春片做到《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水平就算封頂了。
沈月飾陳小希為什麼要塑造一個除了追求江辰之外別無所求的女主角呢?因為如果女主角有思想,就會有追求,有追求就會碰壁,故事發展得太順沒有矛盾衝突,主角光環太耀眼會拉開和絕大多數觀眾的距離,就會被觀眾討厭,影視作品就會走向失敗。
女主角如果辦事不動腦子,想辦法靠朋友,解決問題靠未來的男友,故事就變成了團結友愛、甜膩寵愛,只想依靠電視劇體會那種零負擔情感生活的觀眾就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影視作品本身也就成功了。
胡一天飾江辰在每集一個獨立事件的設置條件下,女主角捅出的所有簍子都能得到圓滿妥善的解決,故事必須安排一個無所不能的「全能王「型男主角,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可回答《美少女戰士》相關百科,武可指導女主角跨欄姿勢,與女主角身高差驚人,坐著都比女主角站著高,女主角舉頭望明月,男主角手可摘星辰,提供了十足的安全感。
而「安全感」正是「蘇」的核心內容,男主角在全劇過去四分之一仍然沒有表現出對女主角心意的積極回應,但是通過針對男二號舉動投射出的小眼神,女主角直白的臺詞提示,以及片尾曲之前強行插入的男主角視角劇情,觀眾一定會發現男主角早已落入女主角掌心逃不掉這一事實,安全和安定為做夢提供了空間,熱衷於這種「馬卡龍電視劇」的觀眾要的就是這種夢幻的感覺。
和當下各種甜品流行的趨勢一致,無論現實生活處在什麼狀況,人們都認為自己的生活太喪太苦了,需要精神上和物質上甜食抵消掉這種苦味,《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回應的正是觀眾對精神甜品的需求,它有清新的色調,輕鬆的劇情,輕巧的故事編排,以及青春的感覺。
不能回應現實的精神甜品都是沒營養的,它平庸又空洞,很容易被消化掉並在短時間內提供高糖、高熱以及短時間內便會消解掉的快樂,但觀眾追求的並不是影視作品對現實的關照,不是對靈魂的滋養,而是短時間內更高、更快樂、更「糖」。
要想拿到更高的評分,「單純的小美好」是不夠的,恐怕還要甜得更膩一點才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