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短板如何補?「卡脖子」怎麼破?深圳書記今天這樣部署!

2021-01-08 騰訊網

1月6日,深圳召開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作為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的傳統,這已經是深圳連續第三年在新年上班第一周召開此會。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會上,部署了深圳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科技創新的重點工作,發出新一年創新發展動員令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現場聽會,發現這次會議信息量很大,梳理出了以下幾方面重要信息:

「三個五年三步走」

最近五年,是深圳創新生態體系實現系統性制度性重構、創新發展實現大跨越的五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強調和部署。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第一條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作為有「中國矽谷」之稱的高科技重鎮、創新之都,深圳如何落實中央要求,在已有基礎和較高起點上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如何解決科技「卡脖子」問題?各方高度關注。

對此,王偉中在此次大會上明確回應:未來,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將深化謀劃、科學安排,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推,提出「三個五年三步走」:

第一步:第一個五年著眼攻堅突破。到2025年,著力解決好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第二步:第二個五年實現自立自強。到2030年,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能級躍居世界城市前列,成為全球重要創新中心;

第三步:第三個五年全面示範引領。到2035年,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

再度承諾「有地可落」

發展空間和用地問題,是外界關注的一個熱點。

近兩年,深圳先後整備了45平方公裡產業空間,基本實現了「從項目等空間」到「空間等項目」的歷史性轉變。

王偉中說,接下來,深圳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土空間提質增效,持續打造高品質空間。為深圳製造業發展留足低成本空間,為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創造良好條件。

市委市政府再次承諾:只要是高科技、高成長型的企業和項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大兵團、長戰線」

王偉中在會上直言,當前的「卡脖子」問題,不是傳統的方式,比如一位老師帶上幾個研究生的小團隊短期內可以突破的,要創新技術攻關組織模式,更多需要「大兵團、長戰線」作戰。

這意味著深圳將整合各方力量,創新協同,探索建設聯合實驗室,共同承接重大專項,共享研發成果,努力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深圳路徑」。

人才政策更加開放,人才引進「精準靶向」

科技創新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深圳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健全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搶抓國際人才加速流動和「海歸潮」機遇。

特別提到,要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關鍵重點行業和領域,持續跟蹤關注,精準靶向引進國際人才。

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

深圳一直持續深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去年全市科技獎勵大會上,王偉中就現場講了「爆米花的故事」——《「玉米論」、「有地說」…王偉中在開年這場大會透露哪些重要信號?》(點擊閱讀全文),強調科技創新中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來,深圳基礎研究投入實現了三年翻兩番,從2017年不到10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48億元。

接下來,深圳將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把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

記者 / 李天南 吳堅

編輯 / 李雄飛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丨汪玉凱:發展數字經濟需補上四個短板
    應如何發展?未來前景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6日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間隙,專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汪玉凱介紹,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80年代到90年代開啟新技術革命,這十年我國在晶片技術、運算技術、網際網路技術上實現突破。90年代網際網路商用開始,數字經濟就此強勢崛起。
  • 三部門:部署公共衛生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工作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微信消息,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召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項目視頻推進會,就具體落實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做好公共衛生補短板、堵漏洞
  • 焦點訪談: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這是必經之路
    《焦點訪談》從今天(22日)開始播出系列報導《非凡「十三五」》,今天播出第一集。「十三五」規劃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還專門提到要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近年來國際環境發生的複雜變化,更讓我們意識到加強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 深圳將籌建深圳師範大學,強補鵬城教育短板!
    圖文/當今世界如此精彩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深圳學位建設大提速 到2025年新建近百萬座學位做強基礎教育》的推文。而近日傳來消息,深圳正在積極籌建一所新的師範大學,那就是深圳師範大學。近年來,深圳市不斷發力高校建設,強補高等教育短板,自從2018年以來至少已有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創意設計學院、深圳師範學院、深圳音樂學院、中科院深理工、深圳海洋大學等多所高校傳出建校消息。其中,深圳技術大學、中科院深理工已獲得落地。
  • 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公共衛生的短板怎麼補
    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  公共衛生的短板怎麼補  5月20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中,首個問題就是聚焦如何完善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在34個以農工黨中央名義擬提交的提案中,關於構建現代化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提案排在了第一個;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為本屆全國人大會議準備了30個建議,其中約一半跟疫情有關,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攻關清單
    萬麗君「我們要把『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日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將把「卡脖子」的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的清單轉化為未來攻關的任務清單。放眼當下,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技術壁壘層層設限,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要解決關鍵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在別人的地基上蓋房子,樓越高風險越大。不掌握核心技術,遲早會被別人「卡脖子」。作為裝備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山河智能在發展之初也曾在核心系統和重要元件方面深受國外企業的掣肘。
  • 深圳先進院:引領新型科研機構自主創新的新旗幟
    突破傳統體制機制 激發科研機構創新活力  從最初的5人團隊發展到今天3000餘人規模,從早期以集成技術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慧、腦科學、合成生物學、材料學等前沿科學領域,孵化企業達968家,專利申請總量達8706件,累計輸出人才1.3萬,紮根深圳13年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新型科研機構的典型。
  • 今天,江蘇省委書記向他們發出激情...
    江蘇超過60歲的老年人佔比已達23.32%,面對老年康養需求、老年「數字鴻溝」等,如何給出科技解決方案?  江蘇人多地少,實現糧食自我保障「很不簡單」,面對種源「卡脖子」等問題,如何打造「蘇」字號農業品種、技術和裝備,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聚焦問題補短板,堅定信心打硬仗——威寧自治縣脫貧...
    大家紛紛表示要聚焦問題補短板,攻堅拔寨解難題,堅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威寧自治縣黑石鎮黨委書記陳江海作為一名鎮黨委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和使命光榮,全鎮任務十分艱巨。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苦幹實幹,真抓實幹,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狠抓產業發展,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威寧自治縣岔河鎮黨委書記蔡厚祥我們將全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自加壓力搶時間,確保如期打贏我鎮脫貧攻堅戰,完成1932戶8866人的脫貧任務。
  • 鍛長板補短板 奮力作為創造新貢獻 省委書記婁勤儉接受央媒採訪
    作為經濟大省、科教大省、製造大省,江蘇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開啟現代化新徵程、創造新貢獻?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近日就此接受了中央媒體採訪。   2020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0萬億元,經濟增速保持在3.5%左右,「十四五」開局之年,江蘇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首先要穩住「基本盤」。
  • 鍛長板補短板 奮力作為創造新貢獻 省委書記婁勤儉接受央媒採訪...
    作為經濟大省、科教大省、製造大省,江蘇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開啟現代化新徵程、創造新貢獻?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近日就此接受了中央媒體採訪。  2020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0萬億元,經濟增速保持在3.5%左右,「十四五」開局之年,江蘇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首先要穩住「基本盤」。
  • 今天,江蘇省委書記向他們發出激情呼喚
    江蘇超過60歲的老年人佔比已達23.32%,面對老年康養需求、老年「數字鴻溝」等,如何給出科技解決方案?江蘇人多地少,實現糧食自我保障「很不簡單」,面對種源「卡脖子」等問題,如何打造「蘇」字號農業品種、技術和裝備,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既不「卡脖子」也不「掉鏈子」 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這麼幹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確保不「掉鏈子」呢?來看本臺記者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的專訪。 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著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某些關鍵環節還存在著「卡脖子」風險,「補短板、鍛長板」勢在必行。
  • 穩定「三農」後院 提亮發展成色——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談短板也是...
    新華社鄭州1月11日電題:穩定「三農」後院 提亮發展成色——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談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新華社記者王丁 雙瑞河南在糧食生產、交通區位、人口資源、工業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十四五」開局之年,對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河南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今後5年,河南有何規劃和舉措再上新臺階?記者採訪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
  • 區委統戰部機關第一支部召開「對標新要求、全力補短板、務求見...
    區委統戰部機關第一支部召開「對標新要求、全力補短板、務求見實效」專題組織生活會 2020-08-1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給即將入職的文職人員提個醒:短板不補不得了,補齊短板成長好
    小編在後臺看到,一些軍隊文職人員在討論補「短板」的話題,引發了種種議論。2018年軍隊首次面向社會招聘文職人員的順利入職,標誌著軍隊的人力資源改革進入新起點。對每個文職人員來說,從地方進入部隊、適應部隊、紮根部隊,或多或少地會出現許多不適應,這些不適應,就是自身存在短板弱項。
  • 新野縣樊集鄉樊集村:查弱項 補短板 促提升
    樊集村脫貧攻堅責任組按照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開展了查弱項、補短板、促提升活動,脫貧改堅責任祖所有成員分成3組,對全村22戶貧困戶逐戶進行了入戶走訪,主要是查著貧困戶的 戶容戶貌,尤其是廚房、廁所的環境衛生情況。
  • 一把手訪談|陳金山:圍繞三十三條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
    作為工業重鎮,重慶將如何立足新階段、順應新形勢,實現「工業穩」「工業興」?1月13日,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從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解讀。重慶日報:要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重點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一年,重慶有何新打算?
  • 2021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產業鏈供應鏈怎樣補短板鍛長板?
    新的一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產業鏈供應鏈怎樣補短板鍛長板?如何拓展5G深度應用?記者就上述問題對話工信部部長肖亞慶。  辨清一個趨勢——工業經濟長期向好  「機遇大於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肖亞慶用這句話為2021年工業發展形勢做出判斷。
  • 破題「卡脖子」這座製造業重鎮拼了!企業爆單、政府放大招!鄭永年...
    在政策上,佛山早在2019年就出臺了「科創35條」,提出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在補科研短板上,佛山既引進了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大、浙大等科研院所,也在積極籌建自己的研究院、國家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