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開竅」?關鍵是要培養創造性思維

2020-12-21 Elina老師

金庸小說裡面的郭靖郭大俠一開始似乎給人笨笨的感覺,四歲才學會說話,沉默話少,有時顯得有些木訥。但後來的郭靖,僅僅一年多就學會了降龍十八掌,可以臨陣對敵唬住歐陽克 ,還能根據理論知識自創最後三掌。

現在的很多小朋友就是小時候郭靖的翻版,好像學什麼都比其他的孩子慢,不學習的時候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便「雞飛狗跳」。

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發生過矛盾,作業問題或成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親子關係惡化 、婆媳矛盾衝突的罪魁禍首。

研究發現,會有這樣一類學生,低年級的時候,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考試成績馬馬虎虎。到了高年級卻突然「開竅了」,學習起來很輕鬆!還有一部分卻一直「不開竅」。一般學生「不開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思維懶惰——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

許多孩子會形成這樣的習慣多是由於已經「過時」的「填鴨式教學」。而這種教學方法其實是來自前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他認為「學生的任務主要是自覺地牢固掌握和利用已為前人所發現和整理的知識,並不具有發現新的真理的任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的教育理論主張也許是符合社會需求發展的。而當今世界科技高速發展,新課改強調的是「啟發性教學原則」。即啟發孩子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可現在很多孩子還是習慣於被動地學習,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沒有主動的思考,這便是「不開竅」最主要的原因了。

學習動機過低——沒有求知慾

孩子的學習動機過低就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成績分數都無所謂。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當孩子的學習動機處於中等水平時,學業成績最佳。因此,想要讓「不開竅」,還是要從提高學習動機入手。

表面完成學習任務——實際缺乏主動意識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觀察發現,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中等生」便屬於這種情況。這部分孩子成績並不差,但也進步很慢「不拔尖」。單詞會記憶、語法會做筆記,但做題的時候就是不會將知識點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去。所以,不會總結、運用、串聯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是孩子一直不開竅的原因之一。

針對以上提出的原因,我們想讓孩子加速「開竅」的話,你可以這樣做:

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特別是內部動機讓孩子自主管理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時的專注力、學習時間等。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將知識「內化、系統化」。最重要的是:拒絕思維懶惰——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鄧超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飾演的馬皓文對兒子馬飛就一個要求「不要停止思考,讓腦子轉起來」,他希望兒子馬飛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去勇敢的面對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

所以,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Elina老師來給你支幾招:

在教育學中,創造性思維往往與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兩個概念相關,發散思維就是產生儘可能多的觀點和答案的能力,聚合思維則是確定一個唯一答案的能力。而影響創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環境、智力、和孩子的個性。

創設「啟發式」的教育環境

「啟發性教育原則」不僅僅要用在課堂中,還應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啟發性教學或發現法的教育家。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則稱之為「助產術」。主要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孩子去質疑、探索和思考。比如說:如果孩子對植物的生長過程感興趣,便引導他自己去培養一盆綠植,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周期、觀察陽光下的植物狀態、澆過水後植物的狀態,然後讓孩子自己分析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如果孩子能一直處於這種啟發—探索的學習環境,那麼他的思維活動一定能積極起來。

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氣質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的特徵。如:膽汁質(衝動型)、多血質(活潑型)、粘液質(穩重型)和抑鬱質(敏感型)。而人的性格、個性是容易受社會和實踐的影響,因此變化比較容易。因此,我們要注重孩子創造性個性的塑造。在實踐中,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多做選擇、拿主意。遇到困難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不用急著給他答案。

學習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掌握創造性思維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 頭腦風暴訓練,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提出。主要是集體討論、集思廣益、鼓勵提出各種新觀點,追求觀點的數量,並對所有觀點暫不評價。

B.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形態擴散等。

C. 推測與假設訓練,就是通過推測和假設打開學生思維,培養創造力。

D. 自我設計訓練,指按照學生的興趣及其知識經驗,給他們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與工具,讓學生實際動手去設計某種物品,如賀卡、圖畫甚至服裝等等。

結語:想讓孩子早點「開竅」,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拒絕思維懶惰,「讓腦子轉起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哦!

End:如何讓孩子「開竅」、主動學習是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教育學心理學中的理論知識解析我們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如侵權告知刪除」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數學學習不開竅怎麼辦?讓孩子開竅,家長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數學學習不開竅怎麼辦?讓孩子開竅,家長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孩子數學不開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等。一、學好數學,必須要有濃厚的興趣、必備的能力、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習慣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 孩子學習不「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父母別幫倒忙了
    我最怕老師說,這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開竅」!很多家長就期待著,孩子某天能突然收穫什麼內功心法,打通「任督二脈」就開竅了! 這也不是天方夜譚,很多孩子在高一時候學習成績平平,到了高三突然如「開掛」一般,從中等生擠進前三名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什麼孩子不「開竅」?
  • 為什麼都說男孩「開竅」晚?那怎麼培養才能讓孩子順利「開竅」?
    她們為孩子的學習可沒少擔心,好在終於開竅了,這下輕鬆多了。其實家有男孩的家長,對這種擔憂都很熟悉。小時候男孩會在各個方面落後於女孩,雖然會存在個別特別特殊現象,但這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因此,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男孩一般在12到16歲青春期前後,也就是初中到高中階段,才有可能開竅。但是 ,為什麼還有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一直」開竅"不了?比如孩子的學習跟不上、成績不達標之外,還有很多心理上的情緒上的困擾。
  • 孩子不開竅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家長不再發愁
    在知道孩子如何才能開竅之前,家長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自家孩子的不開竅01不開竅的原因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生理原因:一般有大腦發育遲緩的孩子,相對同齡人學習思維方面都有明顯的落後,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能力較差。孩子主觀原因:孩子自身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並不是不能「開竅」,只是自己不願意去努力「開竅」,就比如對什麼知識不理解,並不是沒有能力理解,而是不願意去理解。
  • 「曹衝稱象」與「司馬光砸缸」,看創造性思維的早期培養
    這兩個故事都是突出主人公能夠打破習慣性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想常人所不能想,解決他人所不能解決的困難的故事。古代人在稱重這個問題上,依靠的主要是稱,人們一直沿襲的習慣就是稱小的物體用小秤,稱大一些的物體用大秤,要想稱大象那麼大的物體只能用更大的稱了。受古代生產力因素的制約,當時還沒有那麼大的秤,按照常規思維,人們已經無計可施。
  • 學生學習「開竅」有哪些表現,何時「開竅」可以人為影響嗎?
    關於孩子的學習問題,尤其是當孩子成績不夠理想的時候,很多人會常常說這樣的一句話「等開竅就好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會對「開竅」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既然不少人堅持認為「開竅就好了」,那麼「開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開竅」後又有什麼表現?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讓孩子早點「開竅」呢?
  • 孩子學習方法太死板?警惕定向思維,培養轉向思維,開發靈活大腦
    我家孩子英語成績一直平平,我後來仔細觀察了一下孩子的學習方法,才發現孩子是學習方法太死板了。就拿背單詞來說,孩子一定要從單詞的A背到Z,每次背到一半就背不下去了,背誦的時候就是一直抄寫、一直讀出來意思,非常的枯燥,所以孩子後面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 男孩和女孩的「思維能力」有啥不同?晚開竅、不貼心的原因找到了
    有的寶寶要「先吃冰激凌,再吃巧克力。」還有讓網友半是感動半是崩潰的回答,「我要先救媽媽,有了媽媽,才有冰激凌和巧克力。」毫無疑問,在網友的反饋中,大多數的女兒會選擇「救媽媽」,甚至感情很豐富,抱住媽媽哭,不讓媽媽掉河裡。也有男孩會選擇「救媽媽」,但只佔少數。孩子的不同回答,讓寶媽們又是好笑,又是無奈。
  • 孩子突然「開竅」了怎麼回事?父母戲稱:感覺瞬間開了掛
    打個比方,如果爸爸媽媽總在吵架,家長不務正業,每天只知道打麻將、喝酒,那麼這樣看孩子學習成績基本都不會好,除了有一些例外情況。3、知識框架有了有的父母在督促孩子學習方面,一直是很努力的去培養孩子學習習慣,雖然一時無法見效。但是慢慢的孩子還是會習慣的,這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孩子一直「不開竅」?家長做好這2點,您就等著他「騰飛」吧
    家長:「你好我家小孩十歲了快上五年級了,總感覺他的思維沒有打開。」這種感覺相信許多家長都不陌生,特別是男孩子,總覺得他們好像從來不動腦子,做事兒丟三落四、糊裡糊塗、還總慢半拍。有時候就覺得孩子的腦子上就像被裹了一層包裝紙,一直沒能給撕開……其實,這跟孩子大腦中的「胼胝體」發育不成熟有很大的關係。腦科學家通過核磁成像發現,男孩大腦中的胼胝體發育比女孩要晚1年左右,而這一區域負責連結孩子的左右腦。也就是說,當女孩子們已經用兩個大腦半球共同思考問題的時候,男孩子卻在用一個半球思考。
  • 精英孩子是從培養批判性思維開始(好文)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在面對新的信息和應對複雜問題的時候,都能夠輕鬆吸收和迎刃而解,這時候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了解批判性思維的朋友都覺得現行教育非常缺乏這種思維模式,如何培養和鼓勵孩子從小就開始批判性的思考呢?首先我們來說明什麼叫做批判性思維?
  • 數學老師看過來:數學教學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叫創造性思維
    對於當代中學生而言,他們通常遇到數學問題時,多數同學只會用通用的方法來解決,而缺乏創造性。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啟迪學生的直覺思維,感知能力,大膽猜想,發現結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培養並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 突然「開竅」的孩子是怎麼回事?有父母坦言:感覺瞬間開了掛
    前兩天,和大寶一個班級的家長們一起聊天,過程中談論到了「開竅」這個事情。有些家長說,自己家孩子之前一直學習平平,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幾個月卻像是「開了竅」,學習成績突然突飛猛進。孩子自己也開始對學習這件事有興趣了,不用總是催著,甚至還能自己主動說多做幾頁習題。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孩子的智力投資是一筆永恆財富,尤其是3-6歲這個重要時期,家長都非常重視。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家長也是竭盡全力,想盡方法。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範圍,僅僅把數學思維培養局限在數數和加減法上。顯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思維呢
    所以,學習英語呢,就要在溝通上去練習,在表達上完善思維。溝通是在事情上溝通,在英語上是單詞或句子。所以,單詞和句子呢,是憑藉的條件和環境。怎麼讓英語學習過程,當成孩子自己的事呢,其實呢,就是讓事呢,有情景展示出來。如果思考的時候,有情景出現,那就是孩子的事情了。如果思考的時候,沒有情景,就不知道該怎麼辦。語言表達的時候,如果沒有語境出現,聽到的只是聲音;看到的只是字母。
  • 孩子數學學不好,多半沒提前「開竅」!看德國人什麼都不教就會了
    昨天,我帶著淘淘到閨蜜家裡玩,正喝著咖啡聊著天的時候,突然就聽到了書房裡傳來了很大聲的吼叫:「怎麼這麼簡單的算術題,你都算不出來了嗎!」原來,是閨蜜的老公在輔導自家寶貝學習數學呢。看著閨蜜期待的眼神,我對閨蜜說:「別急,其實孩子就是沒開竅呢!只要孩子開竅了,那他什麼也就都會了,你看那些德國人,從小就不會教孩子這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孩子自己就會學數學了!」
  • 男孩比女孩開竅晚,不是沒有科學依據,培養男孩的策略大有不同
    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好的大多數女孩,而且女孩普遍心理年齡要比男孩兒成熟一到兩年,而且比男孩更懂事。相反,男孩在小時候就顯得沒有女孩聰明,甚至還有些「笨」的跡象。所以在很多家長口裡都有這麼一句話「男孩比女孩開竅晚」。男孩真的比女孩「開竅晚」嗎?
  • 學齡前兒童怎麼培養編程思維
    最近有幾位朋友問我:「孩子什麼時候學習編程比較好?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學編程呢?」我認為即使未來不做程式設計師,面對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時代,孩子們熟悉編程思維,學習一些編程基礎也是非常必須的。針對5、6歲的學齡前兒童我推薦實物編程機器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具象思維階段,通過實物來理解和學習編程,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 學習不開竅,打罵責備不管用,急壞家長,換種方式試試
    總是感覺自己的孩子不開竅,學了就忘,同樣的題型,換一個題,就不會做了,很多時候,家長看孩子的作業,氣的難受,很多時候實在忍不住,就會打罵責備孩子,但是起到的作用非常的小,急壞了家長。從孩子的態度,感覺學習就是全靠蒙,不思考,家長著急,生氣。很多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真的忍不住,忍不住的不是孩子不會,忍不住的是孩子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不認真、不思考。如果真的是不會的題目,家長倒是能夠耐心的講解,家長就是感覺孩子學習不開竅。
  • 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二:語表達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弱,還有家長認為是孩子年齡小的問題,覺得不用刻意的去訓練,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會變好的,實則不然。要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期是在7歲之前,而在這個階段時鍛鍊和培養孩子各項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