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遊這個行業裡,大IP拿來改編好像已經不算新鮮事。仔細想想也很好理解,值得拿來改的IP一般本身就擁有不少擁簇和粉絲。這使得炒熱度變得非常簡單,並且退一萬步說即使遊戲太爛也總有死忠粉願意買單。(編:說什麼大實話)
在這種路人都懂的簡單邏輯推動下,這幾年IP改編的桌遊可謂大行其道。科幻題材原先是改編IP的大頭(看看滿柜子的StarWars和StarTrek吧),不過這幾年魔幻背景也開始備受青睞,前有魔戒和五軍之戰,後有頗有些異軍突起之勢的權利的遊戲。在這個大環境下出現哈利波特改編的桌遊實在是必然中的偶然。
作為人盡皆知的小說和電影,哈利波特桌遊改編其實從2000年開始就有不少的嘗試,當時也引得不少粉絲購買。可惜那些遊戲本身的品質不高,結局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在BGG的幾千名的位置徘徊不前。之後掀起的IP改編大熱始終也沒有眷顧哈利波特,這個我想跟哈利波特的受眾大多是女性和兒童不無關係。所以這次哈利波特:霍格沃茲之戰選擇了適合全家一起玩耍的純合作deckbuilding 機制在我看來是非常合適的,嘮嘮叨叨寫了半天,讓我介紹一下遊戲規則吧。
設置好的主面板
簡略遊戲規則(第一本書,遊戲一共有七本書,對應電影七部,你可以按照劇情慢慢推進也可以一次放入所有的卡牌):
每個玩家從哈利,赫敏,羅恩和那威中選擇一名角色並獲得相對應的起始牌庫,在遊戲主面板上設置好霍格沃茲卡,地點卡,黑魔法事件卡以及惡人卡。
玩家面板非常簡單,左手牌庫右手棄牌堆,上面則放著遊戲幫助卡以及自己的角色卡
每回合的遊戲順序如下:
1.翻出並結算一張黑魔法事件卡
黑魔法事件卡,會對玩家和遊戲進度產生負面影響
2.結算已翻出的惡人卡(負面影響)
惡人卡,如果沒有消滅,每回合都會對玩家和遊戲進度產生負面影響
3.Active玩家行動:購買新的霍格沃茲卡或/和對惡人造成傷害
(可以購買加入玩家牌堆得霍格沃茲卡,看見熟悉的面孔,我的哈利波特魂又燃燒了起來)
4.Active玩家棄牌並把手牌補到5張。如果本回合惡人被打敗則翻出一張新的惡人,如果所有惡人都被打敗,恭喜遊戲勝利!如果地點卡上骷髏標記到達標記數量,翻出新的一張地點卡;如果這已經是最後一張地點卡,玩家宣告失敗。
地點卡,玩家的任務就是守住這幾個地點,不讓黑暗勢力取得控制
備註:遊戲引入玩家生命值的概念,一旦玩家生命值到達0,玩家必須:1.棄掉手中一半的手牌,向下取整。2.往地點卡上加入一個新的骷髏標記。3.棄光所有回合外獲得的傷害與錢token
遊戲感受:
對於一個桌遊玩家來說,哈利波特:霍格沃茲之戰實在是一款新意寥寥的卡牌構築遊戲,遊戲中每一個機制幾乎都是拷貝一些現存優秀卡牌構築遊戲。最直觀的感受是兩種資源(錢和傷害)以及惡人的設置都有非常重的MarvelLedgendary的影子。
另外遊戲存在的幾個問題是:
沒有引入thindeck的機制(至少到第四本為止),玩家沒有辦法有效快速的摸到關鍵牌,所以遊戲的節奏可能會比較慢。
每一本書都會加入相當的客觀的新牌到霍格沃茲卡牌堆,然而隨著遊戲的進行,牌庫會顯得過大導致有些時候玩了一局新加入的牌影子都沒見著。
從一個桌遊Geek的角度黑了半天,我必須站在哈利波特迷的角度再說幾句。
這個遊戲絕對可以作為為哈利波特迷打開桌遊世界大門的入門遊戲。
首先遊戲規則非常簡單,極其容易上手,而且遊戲配件質量極高,看著就覺得很開心。其次合作遊戲的魅力在這個遊戲裡被發揚的淋漓精緻,遊戲中有大量的全場互奶卡,我們玩的時候每次有人使用,全場都會對使用的那個人感激涕零從而軍心大振。
最後,我想也是最重要的,非常非常強的代入感,有些人覺得直接拿電影裡的截圖來做遊戲的美工有些圖省事,而我卻覺得這大大提升了遊戲的代入感。我自己每一部哈利波特電影看過不下5遍,在看見熟悉人物和地點的時候覺得特別親切,更別說相當一部分人物/物品/魔法的卡牌效果也相當符合原著,簡直就是大加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有些Legacy的風格,每一個小盒子都對應著一本書,每次打開也會加入一些新的規則和對應的地點、人物、物品以及惡人,玩起來特別上癮,讓人總想贏了這本書再開下一個盒子。
(遊戲說明書的最後貼心的準備了一個個小口袋用來放每一本書引入的新規則)
總體評價:如果你對哈利波特不感興趣的話其實沒有什麼必要買,市場上好玩的DBG實在太多啦(當然如果你是土豪,想買就買,想唱就唱~)。不過如果你很喜歡哈利波特或者你想推新的老婆/朋友/家人很喜歡哈利波特,我相信哈利波特:霍格沃茲之戰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相關閱讀:
Fabled Fruit 謎之水果
Captian Sonar出發!南海!
如需轉載請回復"轉載"聯繫後臺
TheGamers桌遊極客
一群愛桌遊的人為自己打造的桌遊信息平臺
想一起玩桌遊請回復「玩桌遊」
想加入編輯部請回復「編輯部」
微博:TheGamers桌遊極客
請長按圖片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