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數學題,越來越注重孩子們的發散思維的培養。以至於現在不少家長覺得,現在的小學數學題,能發現自己以前初中甚至高中的數學知識的影子。
有網友半開玩笑,小學三年級之前你可以對著小孩大吼大叫,這麼簡單的都不會?到了五六年級之後你給孩子檢查作業,還能依舊這麼有底氣的大吼大叫,那叫本事。
這話說的有點誇張。但也從側面上反映了現在教材比自己讀書那會要難了很多。
最近網上有一道小學二年級的選擇題,就讓大家議論紛紛。表示這題太難了,一點不像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題目如下圖所示。
我們把題目大致描述一下。一隻貓趴在桌子下的地上,桌子上站一隻貓,此時桌子底下貓的身上到站著的貓的頭部位置高度是150釐米。而如果貓站在桌子底下,桌子上的貓是趴著的話,此時貓站立的頭部離桌面上趴著的貓的高度是110釐米。問桌子有多高?
答案有5個選項,A:110釐米,B:120釐米,C:130釐米,D:140釐米,E:150釐米。
有兩個選項是可以直接排除的,那就是110釐米和150釐米。
網絡上網友們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及解題過程,其中絕大多數的網友都是用解方程的方式得出答案。分別設桌子高度為x,貓站立的高度為y,貓趴著的時候高度為z。這樣可以列出兩個三元一次方程。然後將兩個方程進行直接相加合併,可以消掉兩個未知數,得出2倍的桌子高度等於150+110=260釐米,算出桌子高度是130釐米。
答案得出了是130釐米,但是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種解題方法未免太過超前了吧?三元一次方程!
這裡使用的是消元法。怎麼向孩子解釋呢?他們應該聽不懂吧?也有一些網友說,可能是我們成年人的,所學的東西太過於複雜了,把問題複雜化了。這樣的題目,直接用兩幅圖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隻站立的貓的高度減去兩隻趴著的貓差是40釐米,所以一隻貓站立的高度比趴著的高度高20釐米,由此可得出,桌子的高度等於150-20=130釐米或者110+20=130釐米。
但是我們無法知道貓到底站著的時候是多高?趴著的時候是多高?
還有一些眼尖的網友,覺得這道題目出得有問題。按照算出來的這個答案,再代入到題目當中,我們就會發現這個題目,確實有點值得商榷的地方。桌子高130釐米。那麼問題來了,貓站在桌子上的時候,總共高是150釐米,那麼貓趴在地上的時候,它的高度是0嗎?這是不是違背常理?
如果你讀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會如何向他解釋這一題怎麼得到的答案呢?
這裡再發一道,一個網友發的小學數學題。題目如下圖中所示:
小紅想買一架地球儀,還差18塊錢,問小紅身上有多少錢?
不知道對於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知不知道一架地球儀大概需要多少錢?而且地球儀的價格在不同商店,價格也相差挺大的。雖然說這一題的答案應該不是唯一,但是多少範圍,算合理呢?
對於這兩道題大家是怎麼看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