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題:新年新消費,你鍾情哪一個?——盤點2016春節黃金周「年貨清單」
年貨行李先回家、請大廚做年夜飯、旅遊娛樂居年貨清單榜首……2016年的春節期間,「網際網路+」、服務、健康、智能、品質等新消費元素凸顯,在創新供給方式過程中催生一批新經濟現象。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達66.4%,「黃金周」對拉動消費和經濟增長意義不可小覷。當新年遇上新消費,你鍾情哪個,是否收穫了新體驗?
行李經濟
人未到家,年貨已到,網購下單快遞到家使得「讓年貨先回家」成為一種流行。
在距離青海老家千裡之外的湖北省荊州市工作的小秦,每年春節要拎四五包年貨,下了火車轉汽車,經歷各種奔波才能到家。然而今年她的春運回家路卻走得最輕鬆。
「最多的一次,我提了5件行李,一天不敢多喝一口水,怕行李太多去衛生間不方便。」小秦回憶說,但今年春節,網上訂購的年貨乘坐物流快車比她還先到了家。
「爸媽已收到了新衣服和電子按摩儀,奶奶也頭一次嘗到了新鮮車釐子、提子等『洋水果』。」小秦說,今年少了焦慮和疲憊,只帶一個小包就美美地走完了回家路。
春節來臨之際,不少電商紛紛推出「年貨節」活動,滿足了消費者「任性購」的欲望,而且讓年貨先到家,有人稱這一現象為「行李經濟」。阿里巴巴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阿里「年貨節」期間,13.66%的訂單發生明顯遷徙,意味著大約有2.8億件年貨加入猴年春運的遷徙大潮。
「年貨節」不僅讓像小秦家鄉的村裡人享受到了「洋貨」,也掀起了城裡人買「土貨」的熱潮。阿里「年貨節」期間,貴州辣椒醬5小時賣出8萬瓶,大別山黑豬肉9小時賣掉2噸,蘇北土雞蛋2小時賣掉3萬枚,洛川蘋果11小時賣掉18萬斤……有的土貨還賣到了香港,甚至走出了國門。
業內人士表示,「年貨節」不僅能實現中國農村的消費升級、縮小城鄉差距,還能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進一步拉動內需,是通過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的表現。
「『行李經濟』背後反映的是電商發展中物流供給能力的提升。」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說,春節前的網購對物流行業提出更高要求,今年的「年貨節」正是通過快遞供給能力的改善,滿足了人們節日前後的網購需求。
冰雪經濟
銀色的冰雪經濟讓冬季到南方來滑雪不再是一場夢。
往年在長白山滑雪的吉林長春市民孫策和妻子,今年春節選擇到湖南大圍山體驗冰雪之旅。「相比東北滑雪場,南方滑雪場周邊的配套設施更完備,體驗性更強。」孫策說。
自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後,滑雪市場迎來井噴。除冰雪旅遊大省黑龍江、吉林等地外,湖北神農架、四川峨眉山等南方地區也陸續建成一批設施完善、風景靚麗的滑雪場。
在網友盤點下,冰雪類「最」字旅遊市場「新鮮出爐」:「最目不暇接」——張家口市滑雪場,「最具人文情懷」——查幹湖冬捕,「最修身養性」——長白山溫泉…… 冰雪經濟吸引的不僅是國內遊人,還有國外遊客。在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捕魚方式的查幹湖上,美國人凱蒂·霍爾感慨道:「第一次見到這種捕魚方式,這裡的生態環境很好,魚也非常好吃。」
多家旅行社的數據印證了冬奧會帶動冰雪旅遊:北京舉辦眾多冰雪嘉年華活動,河北冰雪旅遊迎來大爆發,張家口崇禮假期前三天就接待遊客20萬人次,同比增長27%;東北三省、新疆、內蒙古等地滑雪場遊人如織。
趙萍表示,冰雪經濟是旅遊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典型案例。通過人工造雪和溫控技術,滿足了當地人潛在的消費需求,而且,相關滑雪設施和項目的投資又誘發新的消費需求,讓滑雪者由動態消費變成習慣性消費。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好的旅遊策劃和設施建設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遊客來中國消費,將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經濟帶來新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