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線訊(實習生 張雪景 記者 黃湄) 肥西一12歲女孩曾和爺爺奶奶多次提到:「上課看不清黑板」,沒有引起重視,後來去醫院檢查,發現近視已達600度。疫情期間線上網課是學生們的主要上課方式,那麼對於眼部發育還未完全,且課程任務較重的青少年來說,保護眼睛顯然至關重要。那麼該如何預防近視,又有哪些誤區需要注意?7月17日,記者採訪了合肥眼科方面的專家,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盈龍。
案例:12歲女孩近視高達600度
上個禮拜來醫院複診的肥西女孩就是典型的青少年近視,據李盈龍介紹,小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由爺爺奶奶照顧其日常生活。因為爺爺奶奶平時不會注意到孫女的用眼問題,護眼意識差,再加上農村的醫療環境水平不高,耽誤了及時就診時間。
「經檢查,女孩的視力僅為0.1,雙眼近視度數分別為600度、550度,然而7-8歲年齡階段的孩童,正常的視力應該為1.0。目前女孩接受治療後恢復的比較好。對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會產生影響。」李盈龍說。
「每半年至少一次驗光檢查,近視增加50度就應該及時更換鏡片。」李盈龍提醒,配過了近視眼鏡,也要定期到醫院複查度數變化,而不是看不清黑板了再到醫院複查。尤其是在教室前排,當孩子坐在前排看不清黑板了,近視往往已經增加了100多度了,「因此,定期給孩子查視力,觀察視力變化,儘早採取科學方式進行控制。」
現狀:近視發病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李盈龍告訴記者,暑假期間,一天接診約60-70人,其中1/3-1/4為中小學生,從門診情況看,近視有明顯的低齡化發展趨勢。目前為止,醫學上還沒有能完全治癒近視的方法,所以,做好近視防控非常重要!
據了解,近視是我國常見的眼部疾病,僅次於高血壓、腫瘤,位於第三名,尤其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已經超過其他國家,高居世界第一,其中7—12歲的青少年是近視重災區。我國青少年普遍存在學習任務重、戶外活動時間少的現象。而近年來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更是加重了青少年近視的發展。
「手機、IPAD等,發出抑制褪黑素的藍光,會影響生物節律,可能與近視進展相關。很多學校布置的作業或網課是需要用電子設備完成的,所以要用電子設備就早用,不宜睡前用。而且要先完成電子設備作業,再完成紙質作業,最大化減少人工照明(尤其藍光)對生物鐘的影響。」李盈龍說。
病因:兒童近視與遺傳和生活環境有關
兒童近視和遺傳有關,父母雙方近視眼達600度左右時,子女患近視概率比普通家庭的孩子高25%。目前,醫學上是無法避免這種遺傳近視的,只能儘量早幹預、早治療。李盈龍表示:「最好是在孩子三歲左右檢查視力,觀察是否有遺傳性近視,可以給孩子佩戴塑型眼鏡,進行早期幹預治療。」
日常生活環境也是影響孩子近視的關鍵所在,在生活當中雙光照明才是正確的用光方式,家庭頭頂燈應該用40-60瓦的白熾燈,書桌檯燈的擺放方式也很重要,如果孩子是右手寫字,檯燈應該放在左前方0·5米處,孩子左手寫字,則相反。因此家長們不需要過度迷戀護眼燈,合格的檯燈就能夠滿足孩子的日常用燈。
需要注意的是, 讀書寫字時,手離筆尖一寸遠,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坐姿對身體發育和預防近視也很重要,頭擺正、肩放平、兩腿並排腳放平。身體直、稍前傾、書本斜放在桌面;寫字時,拇指食指來捏筆,中指在下託筆,筆桿與桌面成50度。
提醒: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油炸食品
在李盈龍看來,對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進行科學調整,是預防近視的最佳方式。「飲食方面,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儘量控制蛋糕、奶茶、快餐式食品的攝入。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鈣質食品,如胡蘿蔔、青菜、紫甘藍、牛奶等。」李盈龍說。
同時健康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堅持勞逸結合每日戶外運動4-6小時,可以選擇散步、跳舞、打球等運動。看電腦的時間控制在每隔一小時休息5-10分鐘,孩子的年齡越小,看電腦的時間應該越短。
李盈龍特別提醒,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珍視明眼貼、花王蒸汽眼罩等是無法治癒眼部疾病問題的,只能起到放鬆、按摩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部疲勞。因此,利用眼罩、眼貼來治療近視是不可取的方式。
溫馨小貼士:
青少年近視分為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6歲之前需要使用「散瞳眼藥水」進行驗光,才能徹底去除假性近視成分,獲得一個準確的近視度數。6歲以上需要使用「阿品託眼藥膏」來進行檢查視力。兒童的視力調節力比較強,眼鏡店在不具備專業設備醫療前提下,是很難獲得正確的近視度數的,會增大後期治療難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