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閉中國領館,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俄學者:合作機會減少,但徹底...

2020-12-2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美國、奧地利、新加坡特約記者 秋辰 夏雪 辛斌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鑑於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對美中關係的歷史意義,美國利用它作為一場指責遊戲的替罪羊」「中國駐美大使館將暫時代管駐休斯敦總領館相關工作」「按照外交對等原則,27日上午,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也將關閉」。連日來,在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後,中美兩國駐對方使領館的「命運」格外受到關注。有中國學者表示,以往美方對我駐美使領館施壓很常見,但這次「直接下手」,性質已完全不同。美國媒體認為,互關總領館事件表明,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惡化到「令人擔憂的程度」。還有國際媒體聯想到1999年「炸館事件」後,中美兩國使館如何應對的細節。無論未來中美關係是相對悲觀還是相對樂觀,兩國使領館都成了真正的前沿陣地。

「戰鬥到最後一分鐘!」

據彭博社報導,中美建交後,隨著經濟、文化、旅遊和人員往來增加,美中兩國除在對方首都互設使館外,中國在休斯敦、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和紐約設有領事館,美國在中國開設廣州、上海、瀋陽、成都、武漢領事館。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文章分析說,美方面指責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在美南部8個州「充當有系統地盜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前臺」,作為回應,中方關閉美駐成都總領館的部分原因是,「這座擁有1600萬居民的城市是中國軍事武器研究和生產的中心,也是一個新興的IT中心」,這包含著針鋒相對的暗示。

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中國在華盛頓有大約300名外交官,但其他領事館的外交官總數沒有披露。美國除了在中國內地設有5個總領館外,還在香港特區設有駐港澳總領館。報導說,"美國在華外交官通常有700至1000人,他們擔負從發放籤證到進行間諜活動等各種工作」。

中國駐美使館辦公樓位於華盛頓西北區,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中國建築人員施工建造。辦公樓外牆「入鄉隨俗」,用的是法國石灰石,與華盛頓地區眾多的石灰石聯邦建築相協調,給人肅穆、莊嚴之感。行人走在街頭,就可看到使館內升起的中國國旗以及辦公樓上懸掛的國徽。《環球時報》駐華盛頓特約記者每逢重要節日或活動都會接到使館邀請,其中包括中美建交40周年論壇等。記者和當地很多華僑華人明顯感覺到,這幾年,應對美國政府發起的各種挑釁,中國使館工作人員的態度總是不卑不亢。2019年記者和朋友出席使館舉辦的國慶宴會,持請柬在門口排隊過安檢時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華人來搗亂,當大家斥責這些人的無禮時,對方還有人想動手拉扯。好在這時,有執勤的白人警察上前制止了鬧事分子。

休斯敦總領事蔡偉25 日發表公開信,表示中國政府對美南地區僑胞服務不會停止。「休斯敦總領館這次面對突發情況反應迅速,有理有據!戰鬥到最後一分鐘!」一位在休斯敦生活了25年的當地僑界人士如此評價說。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中美建交後中方在美國開設的第一個總領館,總領館被迫關閉,大家心情都很不好,很多人這兩天就此話題能聊到深夜兩三點。當地時間24日下午4時許,即美方要求休斯敦總領館關閉的時間一過,一些華人在總領館門前就目睹了美國聯邦官員和鎖匠來撬門的粗暴一幕。看到現在總領館被美方侵入,他們擔心日後即使恢復休斯敦總領館的工作,該處館舍也不能再用了。這位華僑表示,提起休斯敦為什麼成為第一個中國駐美總領館所在城市,當地華僑華人都會談起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第一次訪美的細節——1979年鄧小平把休斯敦作為重要一站,不僅參觀休斯敦航天中心,還在看馬術競技表演時戴上「牛仔帽」。隨著休斯敦總領館開館,當地還組建了很多華僑愛國組織,和總領館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美國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會「找茬兒」攻擊中國政府,這也給駐美使領館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美方以人權等問題施壓中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那段時間在美工作,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駐美使領館面對的壓力和當時有所不同,當時還有「安全距離」,比如有些人借蘇丹達爾富爾等問題在使領館門前搞點抗議,但現在性質已不一樣——是美方對我外交機構直接下手。他分析說,休斯敦總領館何時恢復正常還不好說,還要看以後的情況,「不管美國誰在臺上,恐怕美中關係都要經歷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

關領館是把雙刃劍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的幾年,《環球時報》記者曾在中東某國家常駐,每次中國使館舉辦的活動,美國駐該國外交官員大都會「每請必到」。據他們反饋,中國使館舉辦的活動,他們覺得最安全。同樣,在中國的美國外交人員和機構也是如此。北京、廣州、上海、武漢、瀋陽、成都,在中國內地這幾個設有使領館的城市,一批又一批美國外交官也見證著中國的穩定和發展。

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官方網站顯示,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擔負著中美雙邊關係的使命,「作為美國國務院第二大海外建設項目,使館內有超過20個聯邦機構的(辦公室)」。美中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後,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於同年8月31日正式開館,現在,廣州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籤證中心之一。該網對1980年開館的上海總領館的描述是:「坐落在中國商業與金融中心的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包含來自美國國務院、商務部以及農業部的僱員,領區的總人口超過2.17億。總領事館籤證處籤發的非移民籤證數量在全世界美國使領館中排名第三。總領事館的美國公民服務處為居住在領區內的4萬美國公民以及每年訪問該地區的近150萬名美國遊客提供服務。」美國有幾大領館這些年還建了新館舍。比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於1985年建館,最先的辦公地點在錦江賓館西一樓,剛開始時僅有6名美國官員和約29名當地僱員。如今,位於成都市中心南邊的領事館規模已擴大到有200多名員工,其中非中方僱員佔到1/4。

美國駐華使領館的外交官大多給自己起個「地道」的中文名。如駐廣州總領事李靖、武漢總領事傅傑明、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譚森以及剛「完成使命」的成都總領事林傑偉。美國近來向中國派遣了一些「可以說中文」的外交官,並稱這「反映了整個世界的大趨勢,以及美國政府所提到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一面說著重要,一面又做些小動作。本月12日,美國駐華使領館在官方推特帳號發出一則污衊「中國政府在新疆侵犯人權」的推文,並配有一張經過軟體PS處理、攻擊「中國商品是奴隸勞工製造」的圖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駁斥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不齒」。因美國介入香港等問題,美駐華使館負責人最近被中國外交部緊急召見的頻率也有所提高。

美國輿論也在掂量「關閉領館風波」可能帶來的後果。《華盛頓郵報》認為:「以牙還牙地關閉領事館可能會傷害美國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中國的。隨著實地接觸的渠道減少,中美兩國溝通和化解摩擦甚或危機的方式減少。一個擔憂是,即使這是選舉年的政治操作,但也讓下一屆美國政府修復兩國關係遇到困難。」美國彭博新聞社稱:「北京關閉美國駐成都領館的決定,不僅將迫使美外交官離開人口與德國相當的四川省省會,還將關閉一個美國監聽西藏事態進展的重要據點。」美國國務院前官員詹姆斯·格林也表示,中國想讓美國受到的傷害更大一些,所以選擇了成都,「關閉它就切斷了我們與西藏的聯繫,這對我們是一個政治打擊」。《今日美國報》評論說,相互關閉外交機構、驅逐外交官的做法「聽起來很有戲劇性」,但通常也是一把雙刃劍。2012年至2014年擔任美駐俄大使的麥可·麥克福爾說:「打擊情報人員是正確的做法,但關閉領事館適得其反,最主要的受害者將是那些要拿到俄羅斯籤證的美國人。總的來說,我認為限制俄羅斯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接觸不是一個好主意。」

領館減少意味著什麼

中美這一波政治碰撞牽扯到各自的駐外機構,並引發國際上的特別關注。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6日報導,對美國闖入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一事,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專家帕維爾·波德列斯內表示,在涉及其領土上其他國家的外交財產時,美國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2018年美國在關閉俄西雅圖領館時,美情報人員也曾試圖衝入俄領館。他認為,美方對中方外交機構的無禮行為,會進一步加劇雙方間的對立,而「惡化與北京的關係對川普有利,他就是把打中國牌當成競選活動的重點」。

「2018年,我們沒有相對應要關閉美國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領館,而是提出關閉其在聖彼得堡的領館。」美對俄也發起過「籤證戰」「關閉領館之戰」,俄《消息報》等媒體的相關報導總是體現出「戰鬥民族」的強悍。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洛馬諾夫認為,美國近期攻擊中國的言行,正在摧毀「過去40多年來中美關系所積累的一切」,特別是休斯敦總領館關閉「具有象徵性意義」,因為它是中國在美開設的第一家領事館,建於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的那一年。

「儘管關閉領事館事關重大,但也並非沒有先例,特別是在兩國關係緊張時。」 奧地利電視一臺近日的報導也回顧了美俄前幾年如何相互威脅關閉對方領事館、驅逐對方常駐工作人員,並認為「為大選造勢的美國,不排除關閉其他中國駐美領事館的可能性」。奧地利《標準報》刊登國際法律師萊登穆勒的文章,專門提到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並譴責美國的做法。文章說,炸館事件激起中國民眾的憤怒,美國使領館門前爆發反美抗議活動,當時美國駐華外交官員也極力為該事善後。時任美駐華使館公共事務官員保羅·布萊克本2002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說,當時美國使館人員立即開緊急行動會議,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及家屬待在外交公寓中,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布萊克本還假裝騎自行車路過使館,在街角停下來觀察動靜。那段時間,他還和在上海、成都領事館的同事保持聯絡,並協助大使尚慕傑草擬聲明,對炸館事件「深表遺憾和歉意」,呼籲兩國在未來應保持良好的夥伴關係。布萊克本總結說,應對炸館事件是「美國重大的外交失敗」。中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在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中談到,在他擔任駐美大使的3年時間裡,最難的日子莫過於1999年處理炸館事件,並詳細講述了如何與美方「吵」「鬥」,如何「逼」美方道歉的經過。

和處理炸館事件時中美兩國使館的緊張狀態一樣,眼下,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與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的工作人員身處政治風暴之中,壓力無疑是最大的。俄聖彼得堡遠東國家研究中心負責人基裡爾分析說,中美互相關閉對方領事館並不意味著兩國之間的關係完全破裂,必須清楚這只是一種外交手段。他認為,領事館數量減少,意味著雙方發展合作的機會將減少,但美中徹底「脫鉤」不現實,即使未來不排除兩國召回大使的可能性,也不意味著兩國關係就會結束。

相關焦點

  • 美議員妄稱中國領館是間諜機構 川普好奇中國燒掉了什麼
    中美關係正在顯著惡化,美國7月21日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美議員直言該領館是間諜中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好奇中國領館人員在撤離燒掉文件究竟是什麼。「美國不會容忍中國侵犯我們的主權和恐嚇我們的人民,正如我們不會容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竊取美國就業機會和其他惡劣行為一樣,川普總統堅持中美關係應該是平等互惠的。」對於美國政府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的消息,美國國會資深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7月22日表示歡迎。
  • 【美國要求中方關閉領館 中使館回應】 7月21日,美方要求中方限時...
    【美國要求中方關閉領館 中使館回應】7月21日,美方要求中方限時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就美單方面要求中方限時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發表聲明,聲明指出,7月21日,美方突然單方面要求中方限時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是對中方發起的政治挑釁,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及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十分蠻橫無理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作者:許海林【環球時報記者 許海林】美國舉行大選以來,圍繞中美關係的議論持續升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呼籲拜登儘快重啟美中關係。那麼,拜登在重置中美關係這個議題上還有多少操作空間?對此,庫恩承認,拜登新政府受到多數美國人支持,但並沒有獲得壓倒性的票數。「美國仍處在分裂之中,沒人期待美國對華態度或政策會急轉彎。現在,美國上下普遍接受中國是競爭對手和挑戰者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是潛在的敵人。」庫恩對此現狀深感遺憾。
  • 媒體: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球在拜登一邊
    誠如有外媒所言,「北京、華盛頓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都希望,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能把美中關係從懸崖邊拉回」。也有不少外媒紛紛發表社論或評論文章呼籲「重新設置中美關係」,並為兩國改善關係支招。這充分說明,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儘管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但毋庸置疑的是,雙方依然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
  • 中美關係怎麼走?美國學者緊急給拜登出主意,中國外交部坦率發言
    據觀察者網報導,世界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小約瑟夫·奈呼籲拜登政府摒棄其前任的中美脫鉤戰略。中美關係向來是全球民眾比較關注的熱點之一。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世界的發展。
  • 「一帶一路」多邊化發展有利中美基建合作
    世界經濟疲軟之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順利推進,有力帶動了地區經濟復甦發展。除經貿合作外,「一帶一路」也是探索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平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應對現實全球性挑戰帶來新思路。未來,在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同時,「一帶一路」可注重加強多邊化發展,建立健全多邊合作機制,從而使其更具生機與活力。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題: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基辛格最近也再次提醒新一屆美國政府,應該首先與中國對話。未來中美兩國應該怎麼樣去建立一種建設性的大國關係?拜登政府正在著手組閣,在未來4年當中,中美又會有哪些可以去發展的合作面向呢?
  • 傅高義去世,曾對中美關係做出三點判斷
    「中美兩國下一步應更重視通過對話溝通來處理雙方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並應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全球環境治理等方面加強合作。」他分析指出,雙方都應重視履行自身的政策承諾。從短期看,在各類敏感問題上,雙方應加強溝通、避免衝突。中美在經貿、科技、安全、價值觀等領域存在分歧,這些需要雙方努力加以管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全球環境治理等問題,也都需要美中合作。
  • 為何要關閉中國駐休斯頓領館?復旦大學專家揭開美國2點用意
    近日,美國突然公布了一個讓外界感到十分震驚的消息,那就是要求中國必須在72個小時內關閉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美方發布這一消息之後,我國外交部先是進行了嚴正交涉,但是沒有取得成果。隨後中國便採取了對等反制,要求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事館。
  • 聽3位美國學者論中美未來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溫燕】無論是11月下旬公布百日施政計劃,明確表示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還是連日來挑選準內閣成員的同時不斷對外放話,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釋放 的政策信息讓外界感受到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也涉及中國。在新政府上臺之前,《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數名美國學者,聽他們談論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展的看法。環球時報:川普上臺後美中能合作雙贏嗎?
  • 傳瑩萬字長文: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
    另一方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根據中美2001年攜手反恐、2003年合作抗擊非典、2008年同舟共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4年共同阻擊伊波拉病毒的經歷,人們習慣性地預期,這次兩國仍能將這場全球公共衛生挑戰轉化為改善關係、恢復合作的機會。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人們所願。
  • 熱點問答:對華挑釁,美方如何成為國際規則和利益的破壞者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一蠻橫無理的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蓄意破壞中美關係。美方如何淪為國際規則和利益的破壞者?單邊霸凌危害國際關係多年來,包括駐休斯敦總領館在內的中國駐美使領館,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的交往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 中方是否仍將繼續執行中美1月15日籤署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外交部...
    新華社記者:7月22日,美國務卿蓬佩奧等美方高官聲稱,美方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針對中方多年來幹涉美內政、偷竊美智慧財產權、開展商業間諜活動的回應,目的是「保護美智慧財產權和美民眾私人信息」。美方在中美關係中堅持公平、對等,不會容忍中國侵犯美主權、恫嚇美民眾。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搭建中美企業合作的橋梁
    「儘管中美關係變得比原來更加複雜,市場面臨持續性的動蕩和不確定,但今天的晚宴是承諾保持對話和恢復信任與雙邊合作的最好證明。:「總商會成立15年來,中美關係和兩國經貿合作既經歷了健康穩定發展的階段,也遭遇了近年來風高浪急的困難局面。
  • 傅高義:中美需要更多有「人情味」的學者
    那個時候麥卡錫主義已經過去了,尼克森剛剛當選總統,我們國內的政治情況為我們改變對華關係創造了機會。基辛格曾在哈佛教過書,我們認識,有次他在華盛頓,我告訴他,我們一批人寫了一封給總統的信,我們都覺得現在是比較好的時機,尼克森當了總統以後應該想辦法跟中國「拉關係」,建立外交關係。
  • 美媒:川普回歸「一中」驗證中美關係不容任性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10日刊發題為《川普的「一個中國」政策「重啟」:新現實主義還是戰術撤退?》的文章稱,川普挑戰「一個中國」政策導致中美關係遇到一些挫折。近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電話,川普收回了此前的表態。學者對此表示,後撤是正確之舉,川普最終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 俄媒:美欲顛覆中國純屬「痴心妄想」
    近日來,中美關係遭遇新震蕩。在川普政府宣布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後,中國以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作為回應。在此背景下,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的講話,聽上去就像是對共產黨中國發起十字軍東徵的信號。他甚至賦予這一行動以所謂普世意義,拉聯合國、北約、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加入。國務卿先生也向莫斯科發出了加入共同事業的倡議。如他所述,華盛頓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迫使蘇聯改弦更張。
  • 美要求中國示弱並重開美領館,慘遭崔天凱霸氣回擊
    現在美國總統即將換人,不少媒體對拜登對華態度進行猜測,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這一問題再次出現在大眾眼中。01美提出無理要求,遭崔天凱霸氣回擊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近日華盛頓召開了中美關係研究2020年度研討會,中美關係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以視頻方式出席這一會議
  • 探索中美關係新範式及全球安全治理
    這一階段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思考從「誰丟失了中國」發展至「新中國是誰」,完成了對中國「體系敵對國」的身份界定。二戰甫一結束,美國希望將中國納入西方民主國家陣營,計劃通過扶蔣反共將中國塑造為與蘇聯對抗的戰略前沿。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徹底放棄這一意圖,按照美蘇結構性對抗的大的戰略布局將中國由朋友轉變為敵人。
  • 樂玉成在外交學會與美國亞洲協會共同舉辦的中美關係視頻對話上的...
    過去40多年僅雙邊貿易就增長250多倍,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支撐了美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累計7.25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絕大多數都賺了大錢。更不用說中美關係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亞太和世界和平發展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否定過去40年的中美關係,說什麼「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了,美國吃虧了,這完全不符合事實,也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