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幾年前,被稱呼一聲「 潮人 」,或許你會因為自己的品味得到對方認可,心中暗暗竊喜。
但如今,再從身邊人口中聽到這個稱謂,你的反應和想法,大概就不會那麼單純了,而這個現象,近期依然在逐漸蔓延。
...
並不想承認是」 潮人 「,
有人這麼叫自己,會連忙否認:
隨著 「 潮人 」 恐懼的蔓延,很多想學 IG 網紅、讓自己也變成 hypebeast 的年輕人,開始轉變方向。因為他們不想跟風買了狠貨,卻成了貶義詞的「 潮人 」。
@RepNine 就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 我該怎麼穿,才能不像 instagram 上的 hypebeast?
我想像 Travis Scott,A$ap Rocky 一樣有個人風格,他們總能把爆款穿出自己的 style,而我卻容易搭成複製黏貼的量產 『 潮人 』。」
不少人給了他合理的安慰:名人有造型師,且身處時尚、潮流領域,所以他們除了服飾品牌,還會在意更多的細節。衣著上的分層穿搭、和配件顏色上的精心匹配,是很多所謂『 潮人 』注意不到的環節。
而有些朋友因為害怕成為「潮人」,甚至開始拒絕選擇潮人標準服飾,熱門鞋款不敢穿,越穿越低調。聽到別人評論自己是 hypebeast,還會立馬解釋:
」 我絕對不是,千萬別叫我潮人。「
via.QrewTV
...
學校裡「 最潮 」的那些人,
可能常讓旁觀者看不懂:
論當下潮流愛好者出沒最多的場合,自然少不了校園,各種身穿標配的同學們隨處可見。隨著夏天到來,一位大學妹子在微博感慨,自己找不到中意男生的原因大概是:
「 學校的惡人、潮人都潮過頭了。」
via.@嘟的水蜜桃
如 anti social + 五分短褲人字拖等穿搭、導致人們對潮流愈發費解的情況,當然不僅僅在國內發生。
前不久海外玩家 adyngy 在潮流板塊上,分享了自己學校的校報,表示以下這 4 位同學,因為太潮,而成為了學校「 潮人 」代表登上校報版面:
pic via.adyngy
他自己覺得很奇特,分享出來並詢問其他玩家看法。結果如意料之中,不少網友調侃:這是典型的 Hypebeasts ,超狠的街頭潮人。但也有老實人如@_rrasul 就表示:
「 我不想撒謊,這都能上報紙,簡直太糟糕了。他們的『 潮流 』功力,只比家裡月曆上的模特好一點吧。」
還有人直接指責起了校報周刊的做法:「 這種『 潮人 』完全沒有潮流精神和自主品味,是對學生們錯誤的指引。」
...
真正錯誤的,
可能是越來越偏差的」 潮流標準 「。
怎樣才算一名「 潮人 」 ?這個頭銜自然不能隨便承擔,但某些入門標準或許並不能讓人認同。
比如前陣子佔據熱搜榜好幾天的「 蘇大強潮人穿搭 」,飾演中年大叔角色的倪大紅,因為在慶功宴上穿了雙 AJ,頻頻被稱呼為「 潮人 」。
即便可能是調侃,但不可否認在某些既定印象裡,穿 AJ = 潮人。
而在我們之前的留言裡,也有人提到當下有種現象,就是進入潮流圈的門票,就是一雙 AJ。
最近你可能會在朋友圈看到一些言論,穿李寧被嫌棄,Boy London 和 AJ 等才能成為「 潮人 」的炫耀資本。
穿上價格持續走高的 Converse 1970s,或在冷風凜冽的冬天踩著鞋跟穿 Vans,都成為某些「 潮人 」們公認的信條。
...
當」 潮人 「成了一種調侃:
成為「 潮人 」的標準眾說紛紜,可見大家從各個途徑,獲得了自己的靈感,然後朝著同一個方向去努力實現。
而有些自以為潮流指數爆表的標配,在一些資深潮流玩家看來,可能會撲哧一笑,在圈外人眼裡,或許一點也不潮並有些看不懂。
因為這些越走越偏的潮流入門標準,令本為褒義詞的「 潮人 」,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裡轉化為了貶義詞。
而在當下」 潮流 「成了越來越多人的調侃,本身定義變得模糊不清。
或許這跟潮流「 門檻 」的降低有關。支付寶積分兌換球鞋、小米推出 999 元自動綁帶球鞋,似乎各行業,都希望能在潮流領域上分一杯羹。
那些對潮流一知半解的博主,打著潮流的旗號,以千篇一律的搭配公式,為自己的說辭進行包裝,並進行量產傳播,有時也令大家對「 潮流 」的定義產生偏差:
當然了,對於這些現象見得多了的玩家們,只能一邊感嘆曾經小眾的潮流,確實變成了」 盛世 「,一邊從一而終的做自己,自得其樂,並不在意那些事兒。
...
只是有些擔心,如果」 潮人 「成為調侃,
那未來的潮流,會變成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