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深化基層治理的重要引擎,大力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大舉措」,著力抓基層、打基礎、強基本、補短板、樹樣板,縣域治理能力顯著提高、基層黨建基礎不斷夯實。
實施「強化提升」行動強基礎
在農村,圍繞「四弱三高」突出問題,聚焦實現「一好七有」目標,堅持全面覆蓋、分類定標、逐村施策,整頓提升154個村(社區)、鞏固提升163個村(社區)。截止10月底,全縣154個整頓提升村中有144個村已提升到位,309個突出問題已解決298個,2020年全縣29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已全部整改到位。在城區,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國有企業、「兩新」黨組織、流動黨組織及離退休幹部黨組織等6個領域331個黨組織提升工作,將109個支部納入整頓提升、222個支部納入鞏固提升,引導和推動城區各基層黨組織對標自查、整改提升、爭創示範、晉位提檔。先後培植選樹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紅旗黨支部30個、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樣板黨支部30個,選樹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紅旗黨支部」6個、「黨員示範門店」30家、「黨員示範崗」25個。
開展「一諾雙好」爭創提質效
以「雙十星」爭創為載體,創新開展以「爭星承諾,支部辦好事、黨員當好人」為主要內容的「一諾雙好」「三比三爭」活動,以「鄉村夜校」「流動黨校送教下鄉」「田間地頭懇談會」、院場會等多種形式,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當好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指導創建「鄉村夜校」4個,建設黨員政治生活館3個,及時調整不勝任村幹部14人,推動解決各類信訪矛盾、辦理民生實事475件次,上半年累計培訓黨員群眾1.2萬人次。去年以來,全縣654個支部完成承諾民生事項5000多件,1.5萬多名黨員完成承諾實事9萬多項,2017戶黨員貧困戶帶頭脫貧,3600多名黨員帶領1.2萬戶貧困戶脫貧。
推進「下沉社區」活動優服務
建立「城關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機制,成立城關鎮4個社區大黨委,加強「3+N」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3+N」即:每個社區明確1名縣級領導擔任黨建專員,從縣直機關選派1名第一書記,從政法部門選派1名法治顧問,從衛健系統選派若干名醫務工作者擔任公共衛生健康顧問。統籌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幹部職工下沉社區,常態化組織開展文明創建、安幼養老、領辦實事等各類志願服務,廣泛徵集居民群眾「微夢想」、「微心願」、「微訴求」,探索「時間銀行」機制,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的方式,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建立縣級領導幹部聯繫點31個、鄉鎮班子成員聯繫點110多個,認領項目2500多個,為基層群眾代辦服務3250件次。
深化「融合黨建」機制促發展
書記領辦黨建項目。堅持「書記抓、抓書記」機制,縣委書記帶頭、縣級領導跟進領辦黨建項目31個。187名創業能人、致富帶頭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領辦黨建項目217個。支部領跑黨建產業。大力實施村幹部「創業支持計劃」,深入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培育村幹部創業致富帶頭人286人,87個村黨支部牽頭領辦種養殖專業合作社,67名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法人。不斷深化跨鄉聯建、聯村並建、村社共建抱團發展模式,186個支部結對幫聯發展,興建農特產業基地4萬多畝。黨員領路黨建發展。大力實施「雙回歸」工程,吸引農村能人黨員回歸、資金回歸、信息回歸,引導資源資金回流參與鄉村振興。今年以來,75名黨員返鄉創業,領辦扶貧車間、基地,吸納1100多人就地務工。76個縣直機關結對幫扶117個邊遠村、貧困村、後進村,實施致富項目287個,為群眾辦實事1960件,化解矛盾459起。
創新「聯建聯促」模式激活力
針對黨務幹部不會、不專、不務本的問題,採取「聯建聯促、整縣提升」的方式,分鄉鎮、黨群、政府、「兩新」及企事業單位等類別,成立4個黨務幹部聯合黨支部,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分別擔任黨支部書記。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每月開展一次「學、述、評」,每季度開展一次「講、查、改」,年底組織開展一次專項考評兌現。嚴格推行「三責四掛鈎」黨建工作機制,不斷強化明責引領、督責管理、問責提效,對專項考評排名後2名黨務幹部納入重點管理,取消年度評先資格,對排名前3名黨務幹部個人年度考核直接定為優秀等次,所在黨組織在年度基層黨建考核中定為優秀,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得到有效鞏固。(孟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