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面姐收到妹紙們問這幾個問題的多:
脂肪填充後為什麼有幾天腫的特別厲害?
多久可以消腫啊?
為什么半個月了(一個多月)都還沒有消腫?!
敲黑板給大家講
脂肪填充後術後第2-3天腫脹最為明顯,
一周後就會有明顯的消腫。
其實說白了,自體脂肪腫脹主要在恢復期,過了恢復期就會消失!
怎樣才能不腫呢,
換個詞說:怎樣才能把恢復期壓縮到最短呢?
本著對大家認真負責,面姐特意和醫院裡經驗非常老的,在醫美行業待了30年左右的20多個整形醫生溝通了下才總結出{自體脂肪臉部從高到低的腫脹程度}:
淚溝>上瞼>嘴唇>蘋果肌>額頭>鼻子>法令紋>下巴>太陽穴。
眼部和唇部:其實是臉部腫脹和恢復期長的部位,因為打的層次淺;
蘋果肌 :平時我們會以為蘋果肌是最腫的,是因為填起來感覺淚溝和蘋果肌融為一體了;
額頭:面積大,血管多,填充是稍不留神就容易起壽星、仙翁樣的額頭;
鼻子和法令紋:可以放心,只要醫生沒有把層次搞錯,這兩個部位注射脂肪其實是不腫的;
下巴和太陽穴 :最舒服的部位。面積小,血管少,幾乎沒有恢復期!特別是太陽穴,即使看不到,也容易被髮型淹沒。
其次是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我們一般都會口服消腫藥物,彈力套加壓。
醫生技術也很關鍵
填充前要和醫生溝通好你的需求、喜好來設計方案。
醫生要熟練不同部位的注射層次、用量、手法,最大程度降低腫脹。
因為圈兒的原因,我自己平時也會和很多醫生聊天。
綜合他們的說法就是,年齡段不同的人腫脹嚴重程度和恢復時間也大不同。
年齡偏大的腫脹比較明顯,消腫慢,脂肪存活較低,填充比較適合26歲左右。
最後大家不要被網絡上圖片注射脂肪過量嚇到,她們的生活我們無法想像的,沒有按照科學的方案去醫院做,針又不敢停,注射間隔時間短,稍微狀態不好就會出現紕漏
而我們,只要把握好量,少量多次的原則就好。
大家去注射自體脂肪,拿著面姐的這些乾貨心裡也就清楚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