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的科幻色彩:梁山好漢出動了坦克車,宋軍派出了潛水艇

2020-12-09 半壺老酒半支煙

《蕩寇志》是不是一本好書,這個咱們且不去管它,宋江李逵都被凌遲處死是否大快人心,也可以暫時不去討論,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蕩寇志》中那些腦洞大開的科幻色彩:梁山好漢出動了坦克車,宋軍派出了潛水艇,問題是《蕩寇志》創作於清朝道光六年,也就是公元1826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有坦克和潛水艇嗎?

這些問題,也會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蕩寇志》:拋開階級立場不說,單看其中的科幻色彩,也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如果清廷造出了在當時並沒有太大難度的坦克和潛水艇,又怎麼會被列強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百多年?

在《蕩寇志》的一百一十三回和一百三四十回,出現了兩種大殺器,分別叫做「奔雷車」和「沉螺舟」,也就是咱們要說的坦克車和潛水艇嗎。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參詳,咱們先來看看奔雷車,也就是坦克的構造:一丈四尺闊,二丈四尺深,三丈高矮,上一層大銃,中一層強弩,下一層長矛利鉤,車後還有四個翻山輪。

這中帶有火炮,還有翻山越野功能的宋朝坦克,是一個叫白瓦爾罕的歐羅巴人製造的,此人生得「粉紅色麵皮,深目高鼻 碧睛黃髮,活像西洋畫上的鬼子。」

不知道到為什麼,看見白瓦爾罕這個名字,筆者就想起了「撒馬爾罕」:如果那幫傢伙在宋朝就發明製造了坦克,撒馬爾罕城又怎麼會被成吉思汗麾下的郭靖用滑翔機(正史中是郭寶玉用巨弩炮和火油桶)攻破,全城被殺了個雞犬不留?

我們要是細看世界戰爭發展史,就會發現直到明朝初期,中原的熱兵器都是領先於歐洲的——當時美洲還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冒險家和流放者還沒有踏上那塊土地。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這奔雷車有多厲害。

奔雷車上裝了兩挺彈容量四十發的大口徑機關槍,甚至可以稱之為小口徑火炮,其射程足有一千步——古代五尺為步,一步大約一點三米。

如果單看供彈方式,奔雷車裝備的武器更像是歪把子輕機槍:「上面一隻銅戽子,容得本銃四十齣火藥、四十齣鉛子。將下面銃門火藥點著,那銅戽中的火藥、鉛子自能落匣,溜入銃管,向外轟打。若四十銃不足用,只顧將火藥、鉛子加入銅戽,那怕千百聲,陸續發出不斷。」

為了防止槍管過熱,戰車裡拍準備了大水壺,隨時向槍管上澆灌降溫,又借用了馬克沁重機槍的水冷原理。

馬克沁的水冷方式,歪把子的供彈方式,奔雷車的火力輸出,簡直可以橫掃千軍。

白瓦爾罕攜帶奔雷車的樣車來到梁山,成了新任軍師,為梁山製造了二百二十輛坦克,要是按照現代軍隊編制,梁山也有了自己的坦克旅。

梁山坦克旅所向披靡,宋軍挖了反坦克壕也無濟於事:「陳希真與雲天彪(宋軍兩位主將)相見,查點兵馬,三停折了兩停,帶傷者無數,失去器械馬匹的更不必說。」

梁山一看坦克確實好用,又擴大再生產,把奔雷車的數量提高到了八百輛。擁有八百輛坦克,就是放在二戰時期,也應該算是兩個裝甲師了吧?

大宋官軍打不過梁山軍的裝甲部隊,只好用能發射集束炸彈的遠程火炮進行精確打擊,他們用的遠程火炮,叫做「飛天神雷」。

宋軍三百門遠程火炮同時開火,把集結待命的梁山軍坦克盡數殲滅,而梁山軍坦克絕大多數都毀於彈藥殉爆:「母炮內又有小雷子,亂迸亂打。奔雷車內原有火藥,一齊都著,四面轟裂。一霎時,但見碎板斷木同人馬的屍骸橫飛亂舞。」

梁山坦克軍被殲滅,總工程師兼軍師白瓦爾罕被俘投降,當了宋軍「教授」,這位被陳慧娘以禮相待的「白教授」,又向官軍進獻了「沉螺舟」,也就是潛水艇的圖紙。

白瓦爾罕進獻了沉螺舟圖紙之後就掛掉了,但是宋軍卻根據他的圖紙造出了六十艘運兵潛水艇,偷運六千名官兵抄了梁山後路。

看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要問了:北宋宣和年間出現的奔雷車,是不是最早的坦克車?沉螺舟是不是最早的潛水艇?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吳用就不承認奔雷車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他曾直接對白瓦爾罕說:「你這不就是改裝版的『呂公車』嗎?」

所謂呂公車,就是傳說中由姜子牙(姜子牙又名呂尚、呂望)發明的攻城器械,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應經被廣泛應用。

至於「沉螺舟」,秦始皇也見過:「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

俞萬春有沒有看過《拾遺記》,咱們不得而知,但是咱們還是要問一句:如果宋朝還沒出現坦克和潛水艇,俞萬春是怎麼把《蕩寇志》寫得如此科幻呢?

這個問題咱們要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那就是在俞萬春寫成《蕩寇志》的道光六年,世界上有沒有彈鬥供彈的水冷式機槍,有沒有坦克和潛水艇?

讀者諸君都知道,清朝是很奇葩的王朝:世界上已經有了堅船利炮,清廷還把騎馬射箭當看家本領,結果被人揍了滿頭包,鬧出了「明犯大清者,雖遠必賠」「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笑話。

熟讀一戰史的讀者一定會知道,1578年,潛水艇的設計圖紙已經出來了,1620年,第一艘人工搖櫓的潛艇已經下水,1776年,海龜號潛艇參與實戰,但沒有建功。

1864年,也就是《蕩寇志》創作的三十六年之後,漢立號潛艇第一次炸沉豪薩託尼克號護衛艦。一戰時期,除了清廷,幾乎所有參戰的大國,都裝備了潛艇。

至於坦克,則是在1914年才由溫斯頓中校發明——那就是配備了機槍的裝甲拖拉機。

至於彈鬥供彈模式,讀者諸君認為那是日軍歪把子,也就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首創,而這種輕機槍是1922年才出現的,也就是說,俞萬春的設計理念,超前了近一百年!

這時候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俞萬春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他在《蕩寇志》中關於坦克和潛艇的描寫,還是有一定前瞻性的,如果清廷大佬看過《蕩寇志》並對其中的先進武器產生興趣,是不難照葫蘆畫瓢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的。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戚繼光早就造出了大量原始坦克:戚家軍的車營,每輛戰車裝備了兩門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對付蒙古騎兵,百戰百勝。

所以我們換一個角度看《蕩寇志》,就會有新的發現:即使蒙昧如清朝,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只可惜當時的皇帝太后乃至八旗貴胄,都把科技當成了奇技淫巧,他們對子曰詩云和園林建設更感興趣。這就叫棄精華取其糟粕,好的不學壞的學……

相關焦點

  • 兩個辦法能擒斬公孫勝:蕩寇志的辦法很玄幻,水滸傳的辦法很科學
    我們看梁山一百單八將,就會發現馬上林衝步下武松也未必準確,因為豹子頭林衝未必能拿下大刀關勝,花和尚魯智深也不一定輸給行者武松。 整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和官軍將領、江湖遊俠中的第一高手,那就是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二仙山羅真人和五臺山智真長老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梁山好漢的七種武器,在宋朝兵書上有圖譜,魯智深的兵器像什麼?
    因為宋朝對兵法兵器管理都極其嚴格,所以我們看到的梁山好漢,在落草為寇之前,絕大多數都使用介乎農具與兵器之間的樸刀,行者武松更是只有一根杆棒,渭州兵馬提轄魯達打死鎮關西,逃難的時候,也只是拎了一條齊眉短棒。上了梁山或者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之後,梁山好漢們才鳥槍換炮,用上了宋軍制式武器,比如盧俊義生擒史文恭的時候用的還是樸刀,招安之後,馬上就改用長槍了。
  • 黑旋風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結局為何差距那麼大?
    然而,若是精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想必會發現,李逵的所作所為根本擔不起「好漢」之名,因而在一些也是描寫宋江起義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對李逵進行了「懲罰」,《蕩寇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那麼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下場有何不同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李逵到底有多「惡」!
  • 梁山唯一不喝酒的好漢,武藝高強卻備受冷落,最後被馬踩死
    朱富此人,在《水滸傳》排在梁山好漢第九十三位,在縣城西門外開了個酒店,為人講義氣,對人常常是面帶笑容,但他機智多謀,又善於使用暗器,人送外號「笑面虎」。「黑旋風」李逵回祁嶺接母親時,一怒之下殺死了山中四隻老虎,被邀請到曹太公家中喝酒,身份意外洩露,被設計灌醉,隨後還被繩子綁住。知縣命李雲帶幾十個士兵前去將李逵抓捕。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什麼水平?
    首先,我們先將梁山好漢和三國武將的武力值做一個內部分級,然後再兩相進行比對。梁山好漢的武將層級《水滸傳》裡108位梁山好漢,雖然在座次上並不以武力值做主要考量,但在職位分配上卻能準確反映武力值的水平。梁山總督兵馬第一副元帥——玉麒麟盧俊義,堪稱梁山好漢武力值天花板。
  • 梁山泊好漢後繼有人!
    同情梁山泊好漢的人們,不願意看到他們就此完結,希望他們後繼有人,東山再起。為此,人們根據自己的願望,利用各種形式去描寫「梁山泊餘黨」及他們的後輩重新舉旗造反的故事。在山東民間,就流行著活閻王阮小七重上梁山的故事。
  • 梁山好漢 文武雙全浪子燕青
    後來李固花重金買通官府,官府要將盧俊義斬首,燕青便與梁上聯絡,與梁山好漢一起劫法場救盧俊義。救出盧俊義後隻身回到盧府,將李固斬殺,跟隨盧俊義一同上了梁上入夥。燕青上梁上之後,和宋江等梁山眾將一起攻打曾頭市,跟隨盧俊義一起擒拿史文恭,立下功勞。燕青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深得眾英雄喜歡,也多次被宋江委以重任。
  • 梁山被孤立的好漢,生病沒有一個人照顧,梁山沒有一個朋友
    梁山好漢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水滸傳。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梁山好漢都十分重情義,梁山上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兄弟都是拜過把子的,兄弟情感堅不可摧。梁山兄弟確實有著普通世俗人所沒有的義氣和豪情,但梁山畢竟有一百多個人,難保每一個都是好相處的。
  • 臺灣劇團演繹「搖滾京劇」版梁山故事 盼走進大陸市場
    臺灣當代傳奇劇場創始團長吳興國11日在臺北的《蕩寇志》彩排記者會上說,希望把這齣「搖滾京劇」推廣到大陸。  《蕩寇志》是臺灣當代傳奇劇場推出的《水滸108》系列三部曲之一。《水滸108》取材自施耐庵《水滸傳》文本,結合導演吳興國、編劇張大春、音樂周華健三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將原著120回改編成《上梁山》《忠義堂》和《蕩寇志》三部曲,演繹蒼涼悲壯的梁山好漢故事。
  • 俗話說「好漢無好妻,懶漢娶花枝」好漢指的是好人還是梁山好漢?
    作者:熊貓哥導讀:從小聽村裡的老人說一些老一輩留下來的俗話,尤其這句「好漢無好妻,懶漢娶花枝」印象深刻。小時候也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以為實在挖苦人,慢慢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才明白,這句話說透了人性先來說說古人定義的好漢和懶漢的意思。這裡說的好漢不是水泊梁山喝酒吃肉武功高強式的人物,而是老實本分的男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老實人。在古代因為地多人少,又沒有機械,種地靠的是男人和牲口。種地不管對家庭和國家來說都是最有擔當和出息的職業。
  • 我國古代瑞士軍刀,梁山好漢走江湖必備神器,為何宋軍卻不以為然
    那自然就是樸[pō]刀,它基本成為了梁山好漢們行走江湖的最愛,不單單是《水滸傳》,其他的演義小說比如《警世通言》、《三俠五義》也有多處使用過樸刀的描述。樸刀究竟是一件怎麼樣的兵器呢?為何如此受歡迎?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漢語大辭典》裡,樸刀被解釋為刀身瘦長,刀柄比較短的兵器,需要雙手使用。
  • 說「梁山好漢派系」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說的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所謂梁山好漢,是指梁山上108位頭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一百單八將。在齊聚梁山之前,這些人並非來自同一地方,其職業、身份以及之間的關係也各不相同。
  • 梁山好漢108將,但這四人卻配不上「好漢」二字,人品太差
    說到水滸傳,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梁山上一共有108將,而且個個都是好漢。有的時候他們劫富濟貧,雖然不做壞事但是有些人背地裡卻做了不少的壞事。實際上在這108人當中,有很多人都是草菅人命之人,他們都是受過了朝廷的管制而逃上梁山。
  • 梁山好漢誰的紋身最霸氣,誰的最好看
    在大家熟悉的水滸傳中,裡面的梁山好漢基本都有刺青。比如說著名的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等等。那麼,這些梁山好漢中,誰的紋身最漂亮、最好看呢?今天就來跟大家閒聊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好了!小時候看水滸一直搞不清為什麼魯智深的外號叫花和尚,還以為他是個色心不改的和尚,但是看完了水滸也沒覺得魯智深哪裡色了。後來才知道,原來花和尚魯智深的外號就是源於他一身的紋身。
  • 「無情未必真豪傑」—梁山好漢的精神世界和眷念柔情
    《水滸傳》中寫梁山好漢起義,戰場廝殺,刀光劍影,時時可見;書中英雄,或英姿豪氣,或勇猛頑強。但是梁山英雄也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動人的眷念柔情。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如此排名?梁山泊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如此排名?梁山泊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如此排名?梁山泊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 此人足不出戶,卻一舉扭轉戰局,為兩位梁山好漢復仇
    在與梁山大軍首次較量結束後,金節回到家中,將白天的戰況告訴了妻子秦玉蘭。秦玉蘭認為丈夫應該儘早歸順朝廷,協助梁山破城。金節擔心自己人單勢孤,無法成事。秦玉蘭提出了一個方法,讓金節將書信綁在箭上,將箭射出城外,這樣就可以與梁山大軍取得聯繫,為破城做出貢獻。金節依計而行,最終成功幫助梁山大軍攻破了常州城。
  • 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
    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文圖/趙勇進、劉敬善有這樣一名警察,他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就已經小有名氣,常被同事稱為「師傅」;他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用梁山人的的豪爽與樸實,得到了上下一致肯定,贏得了辦事群眾的普遍點讚;
  • 梁山上活得最憋屈的好漢:屢立戰功卻排名倒數第二
    小時候看《水滸傳》,最欣賞的梁山好漢不是宋江、林衝、武松,而是鼓上蚤時遷。時遷擅長飛簷走壁,又自帶喜感,總是很討小孩子的喜歡。 長大後重讀《水滸傳》,發現時遷是梁山上活得最憋屈的好漢。在梁山大聚義時,時遷在108條好漢裡排名107位,倒數第二,僅高於金毛犬段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