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2021-01-21 中國臺灣網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2017年10月12日 15:00:27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它的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百度上寫的《讀者》介紹),不應該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追求嗎?

  理論上是的。但包裝上或說形式上不是。

  簡單來說,臺灣人不喜歡的原因是:覺得它土。

  排版土,紙質土,形式土……各種土。

  它的排版,臺灣人會聯想到上個世紀1990年「解嚴」以前的雜誌,基本上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就是字排上去,讓人看到文章即可。它沒有任何編輯上的巧思,例如區分大中小標、高亮的劃重點,用邊欄區隔正文……最致命的是,它還不是彩色的。

  臺灣基本上所有的雜誌都是彩色的。這就像是,你已經看了二十年的彩色電視,要你回到黑白電視,你肯嗎?

  紙質我就不說了。這個比排版更直接影響人的閱讀。

  「形式土」是指,這種「文摘類」的雜誌,在臺灣並不吃香。

  臺灣人已經有太多雜誌可以選擇,文摘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是「口水歌」一樣地在炒冷飯,他們要的是最新鮮的內容。他們覺得,每個月出的雜誌,就應該迎合最新的時下話題,而不是停格在某個過去。

  不要誤會,這不是因為《讀者》是大陸來的雜誌才被如此對待,臺灣本身也有一本類似的文摘,叫《講義》,做了二十多年了,臉書粉絲也就是1361個,看來也是苦苦支撐。

  臺灣人愛嘗鮮這件事,也不只反映到雜誌上,音樂上也是。他們不太聽老歌的,鄧麗君已經過氣很久,什麼齊秦、辛曉琪、林志炫、趙傳……這些《我是歌手》的大神們,幾乎在臺灣早就沒有市場,他們只想聽新鮮的聲音。所以,這也並不是什麼好事。

  回到《讀者》的事情上,我覺得它進軍到臺灣市場並沒有什麼錯,真要有錯,就是之前沒有把臺灣市場調查清楚。臺灣人要的和大陸要的,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說「兩岸人民一樣的臉孔,說一樣的語言」,就代表市場喜好也一樣。如果還有什麼公司或品牌想進軍臺灣,我的建議是,最好先找一批真正的臺灣人調查清楚。

  當然啦,隨著兩岸互動的頻繁、網路的發達,很快的,兩岸的市場需求也會趨同,我也很期望那天的到來。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聲明:本文為投稿作品,作者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如有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姓名。謝謝合作。)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大陸人看臺灣:從紀念品看臺灣人的賺錢藝術
    中新網10月28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福建讀者投稿《從紀念品看臺灣人賺錢藝術》。與大陸截然不容的是,臺灣各處景點所銷售的紀念商品都獨樹一格。對於臺灣人如此細緻與用心地經營,作者不禁感嘆:大陸若能學習,相信旅遊業不會僅靠賣「高價門票」來創收。
  • 臺灣讀者熱愛大陸圖書(說臺灣)
    科幻題材備受關注閱讀報告顯示,人文社科類書籍佔誠品大陸書店銷售額的25%,臺灣書店的20%,香港書店的26%。文學類書籍佔比同樣較高,翻譯文學和中文文學書籍在大陸書店佔比26%,在臺灣及香港書店分別佔比22%和20%。大陸書店藝術類書籍銷售額連續3年上升,佔比達17%。受《三體》海外獲獎、《流浪地球》電影大熱等影響,科幻題材在今年備受關注。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新華社臺北12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日前在臺北舉行。大陸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的圖書在臺灣淡江大學、高雄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高校及校園書店巡迴展出。臺灣書店業人士表示,大陸圖書很受歡迎,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 除了方文山,臺灣還有哪些名詞人?(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1月06日 16:47:37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方文山不用講,是周杰倫的好搭檔,大家都知道的臺灣著名作詞人。
  • 臺灣人看大陸:你的大街與我的夜市
    他特別喜歡王家衛而後他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帶我逛逛你們的夜市吧,聽得我莫名其妙。哪來突然的想法,中央大街基本連夜市都算不上。好歹你也說,帶我逛逛你們臺北的信義區吧,還比較「搭嘎」些。正這麼想,還來不及開口,他又接著說道,「你知道嗎?我特別喜歡王家衛的作品就是這樣。」聽得我又是一陣糊塗。這又跟王家衛有什麼關係?
  •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資料圖:澳門一家玩具企業別出心裁推出《亮劍   中新網2月19日電 臺灣《旺報》19日刊登投稿文章說,戲劇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穿透力會讓人忘記地域或政治上的界線,一頭栽進劇情裡的世界,跟著劇情心情起伏。臺灣觀眾也借《甄嬛傳》等劇認識了孫儷、陳建斌等大陸知名演員。
  • 大陸雜誌《讀者》正式進入臺灣發行
    東南網——海峽導報12月5日訊經臺灣有關方面核准,日前《讀者》月刊以「局版臺陸志字第0001號」字號發行繁體字版試刊號,明年起正式發行,這是以臺灣刊號發行的第一本大陸期刊。臺灣《讀者》雜誌發行人吳治亞表示,《讀者》以純文學、勵志性展現大陸常態的庶民生活,可供臺灣民眾了解,也可激發臺灣小朋友對寫作的興趣,遠離腥羶色的誘惑。
  • 臺灣人看大陸:我是如何認識大陸的
    大學階段因系所與專業科目的因素,對於大陸以學術專業的角度來論,因當時為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關係正如火如荼的交流,無論是雙方的會談,或是民間的交流,臺灣與大陸的交流在當時紛紛創下許多成績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女生都愛搞「姐弟戀」嗎?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女生都愛搞「姐弟戀」嗎?(網絡圖片)  說真的,如果不是大陸朋友特別和我說,我還根本沒有發現這回事。因為,這種事在臺灣簡直不能說是事兒,臺灣的婚戀觀特別「多元」,女生遲婚甚至不婚的大有人在,有一個10多年前的社會話題人物,叫莉莉,她是一個賣水果的大姐,51歲了,和一個不滿20歲的小夥子小鄭結婚。這已經不算是姐弟戀了,這算是老少配了。
  •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我發現很多大陸朋友分不清某些香港藝人和臺灣藝人。舉個例子,任賢齊,很多人以為他是港星,因為他演了很多香港片,但是他其實是純正的臺灣藝人。還有舒淇,很多人也以為她是港星,也是同樣的理由,但她也是純正的臺灣藝人。
  • 大陸人看臺灣:九份民宿,一日緣足夠美好!
    這一次,有朋友推薦說九份的一間民宿非常不錯,於是抱著就算不出去逛,體驗一下民宿風情也是不錯的念頭,定下了行程。  以往外出旅遊,高級酒店、商務旅館甚至帳篷都有住過,民宿卻是頭一遭。由於那天因故耽擱了,到達九份已經是傍晚,天色漸黑,再加上不熟悉環境,於是下車之後只好打電話向老闆求助。原本只是想讓老闆幫忙指路,沒想到他親自開車來接,一下子把我們拉近了。
  • 臺灣人看大陸:兩岸馬拉松尚未結束
    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抵達北京次日,一早行程便是長城,距北京市區有些距離,因長城「萬裡長」,所以挑選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居庸關遊覽,衝著不到長城非好漢,我也不落人後地往上爬,長城猶如巨龍攀附,蜿蜒於山稜,石階狹窄陡峭,卻止不住遊人如織。
  • 你知道臺灣的「長安街」是哪條路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忠孝東路是全臺灣最熱鬧的道路,一共七段,全長約十多公裡長,走一遍就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可謂「臺灣的長安街」。「動力火車」有一首熱唱歌曲《忠孝東路走九遍》,讓很多大陸朋友對這條路產生好奇──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它是全臺灣最熱鬧的路嗎?真的有人走九遍嗎?它到底有多長?
  • 臺灣人喜歡大陸的電視劇電影嗎?
    我看過好幾檔臺灣的娛樂節目,臺灣人很喜歡大陸的節目,僅僅一部《甄嬛傳》在臺灣就播了十幾遍,還有人看。早些年,臺灣古裝劇再大陸很火,譬如《一代女皇武則天》《戲說乾隆》《包青天》等,但是最近一年,情況絕對反轉,大陸的電視劇在臺灣很火。
  • 你知道臺灣的溫泉有多優質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現在愈來愈冷了,身為臺灣人的我,真的很想泡溫泉。  在臺灣雖然無雪可滑,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臺灣人另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那就是溫泉。  臺灣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溫泉露頭多達128處,而且質量優,種類多。冬天如果不去泡個溫泉,就像不吃火鍋一樣覺得渾身不對勁。
  • 你知道金庸武俠小說在臺灣有多火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金庸兩字無人不知,當然在臺灣也是,但你肯定不知道之前在臺灣,金庸小說到底有多火。  我是76年的人,可以說從小金庸武俠伴著我長大的。我小時候看的第一部的金庸電視劇就是82年版的《天龍八部》,但那是港劇,不是臺灣人自己拍的。那個《天龍八部》非常經典,黃沾大師作詞作曲的主題曲《兩忘煙水裡》深入人心。段譽是當年的流量小生湯鎮業演的,虛竹是黃日華(結果他在97年版本的《天龍八部》變成了喬峰,但我一直無法認可)。
  • 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大陸:我看「變」與「辨」
    而入選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讓林昆範的登陸發展不止有衝勁,也多了安心,「不管是這個頭銜的肯定,還是實際的補助,都對我在這裡落地工作,產生了安定性的影響。」「路不轉人轉」:變與不變從一名臺灣高校的文創教授,到登陸漳州的創業者;從任職企業,助力漳浦的小漁村打造特色文創鄉村品牌,再到回歸教職,協助漳州科技職業學院建構產學研平臺,林昆範經歷著身份的轉變,事業重心的調轉。他堅信: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要轉。
  • 誠品書店發布年度閱讀報告 臺灣讀者熱愛大陸圖書
    科幻題材備受關注閱讀報告顯示,人文社科類書籍佔誠品大陸書店銷售額的25%,臺灣書店的20%,香港書店的26%。文學類書籍佔比同樣較高,翻譯文學和中文文學書籍在大陸書店佔比26%,在臺灣及香港書店分別佔比22%和20%。大陸書店藝術類書籍銷售額連續3年上升,佔比達17%。受《三體》海外獲獎、《流浪地球》電影大熱等影響,科幻題材在今年備受關注。
  • 臺灣人看完大陸的「抗日神劇」後:感慨萬千
    張方遠:我在臺灣看「抗日神劇」  最近,大陸廣電總局要對「抗日神劇」開鍘,宣示對抗戰劇嚴格把關、寧缺毋濫,過度娛樂化不得發證。上個月底,我在臺灣一份標榜「臺灣優先,兩岸第一」、強調「認識中國大陸,掌握世界未來」的報紙《旺報》(《旺報》與《中國時報》都屬於臺灣的「旺旺集團」),看到一篇臺灣大學學生蕭昱遠先生的大作《抗日神劇何時休?》,這個標題立馬吸引了我的眼球。
  • 臺灣專家,大陸人又買不起電腦了?深度解密臺灣人瞧不起大陸事件背後的真相
    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關注我們微信,不轉發我們微信,就不知道他還能幹嗎了!」Men幫微信公眾號ID:newmenbang繼「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言論風波之後,臺灣某節目近日又出神言論——大陸人買不起電腦。此言論一出,又引發了大眾的熱議和網友新一輪瘋狂吐槽。